('
如今老周叔早已化为了黄土,他家女儿嫁的人,也是如今自己的同事。
那家军户如今在何处呢?
那家的小子应该和自己差不多的岁数,是至今光棍呢,还是已经娶上媳妇,有了自己的娃,后者可能更大些。
没听说哪家军户还愁这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汉子忍不住喝了一口闷酒,内心的苦闷,让他无法诉说出来,有些对年老的迷茫,家里小子还有一年就中学毕业,下面的书,看样子自家小子没有读书的天赋,趁早来厂里上班。
几名工人沉闷的喝着酒,各有各家的烦心事。
……
浙江。
绍兴府。
萧山一带,开办了十几家的造纸厂,他们的原料,由别家的商号提供。
不光有徽商,还有本地商人,乃至北平的商人。
蒸汽机动作动力的搅拌机,把无数的原料打成“粉末”状,只需要一个时辰,就能提供整个浆池的需求,所以造纸厂的规模很大。
光浆池就有上百座,还属于小型工厂,当地最大的造纸厂,浆池有近千座。
萧山的山脚下,辅道铁路通往绍兴府。
每家的订单不同,也会生产不同类型的纸张,麻纸,宣纸,草纸,皮纸,白纸,黄纸……,只要商号有什么需求,他们就生产什么样的类型。
一车车的纸张,通过铁道运输到绍兴府各地。
绍兴府的三江所。
这里同样有制作伞的工厂。
他们这里没有画匠,也没有太多的手艺人。
这座工厂用的皮纸,是已经成型的,并且在印刷厂已经印刷好,数百种的样式提供选择,甚至制伞厂提供模板,印刷厂会专门开模。
他们的伞架甚至都是半成品,各类的半成品,最后在三江所的制伞厂组装出来。
成批成批的堆积如山。
不光制作精美,而且价格低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
年后。
短短的三个月,此地竟然新开了不下十家的制伞厂,只是这一个行业,还不算其余的行业,导致当地的铁道火车都繁忙了起来。
京城的贸易会后,三江所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拉拢到了比往年翻了三倍的订单。
贸易会。
的确促进了商人之间的交流,为商贸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也导致了不少的弊端,富裕的地区发展更快了,靠着自身的优势,吸收到了更多的资源。
大明国内没有贸易限制,也就是各地之间没有阻碍。
一种全新的行业模式,在浙江行省内兴起。
并不是突然发明的。
而是原本当地就有的,只不过在生产力的大发展过程中,更加的发挥出了威力,犹如一夜之间,无数的民生商品,都能在浙江生产出来。
不光生产出来,而且产量极大,价格低廉。
通过大明国内的铁道,浙江的商品越来越出名,也吸引了更多的商号,为了利益,商号们纷纷在浙江寻找货源,再次促进了浙江的繁荣。
合记商号的张薄,带着众多的东家和商号掌柜抵达了杭州。
西湖湖面宽阔,波光粼粼,映照着天空的蓝和远山的青。
一行人游历,还有当地的官员作陪。
工业发展的浪潮,已经成为了地方的考核之一。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只要是纳入官员考核的项目,涉及到乌纱帽和自身的前程,都会成为当地的头等大事,自古以来如此,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
湖边的垂柳,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杭州的故事。
湖上,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船上的渔夫和他的歌声,为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生动。远处的雷峰塔,矗立在湖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众人感叹了历史,张薄笑道,“我们活在现代,真是一个好时代啊。”
“张贤达说得好啊。”
一名官员笑道。
北平的许多改革,朱高炽入京后,有的推广全国,有的销声匿迹,还有的小范围发展,贤达之称,已经是社会各界人士追求的称号。
地位虽然不像在北平当初提拔的那么高,却也成为了大商人们最眼红的头衔。
当然。
最让人羡慕的还是人才津贴。
钱不钱的无所谓,可是领取人才津贴的待遇不得了啊。
官员内心感叹。
商人也能有今日的风光。
张薄连忙推笑道:“不过是随口之言罢了。”
他最早在大明工局做事,后来创办合记,对社会有非常清楚的认知,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如今的工业社会,商人的地位是不同的。
但是呢,商人还是商,并不会成为特等群体的存在,唯独人才津贴的学者们,至少在太子殿下活着的时候,必定地位最高的群体。
最后。
众人来到灵隐寺,当地著名的寺庙。
走进寺庙,便能感受到那份庄重和宁静。
大雄宝殿内,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香烟缭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寺庙中的钟声悠扬,每一个音符都似乎在洗涤人们的心灵。
烧香礼佛。
知府亲自出面,接待了众人。
张薄亲口承诺,将会在杭州打造生产体系,总投资规模不下于一千万元,全面推动杭州的小工厂发展,促进杭州的生产力。
知府则回到。
要人给人,要地给地。
张薄的嗅觉非常的灵敏,第一个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的动作,又让别的商行跟上,不久后,合众商行也来到了杭州,同样要投资当地的产业。
一笔又一笔的资金,汇聚到了浙江。
资本的堆积,带来了巨大的效率。
这就是资本的威力。
比起民间资本的活跃性,大明工局最后才发现不对,大明工局在全国的体系,遭受到了冲击。
最先受影响的是北方地区。
市场逐年繁荣的环境下,北方竟然有不少的工厂没有订单了,包括大明工局体系下,非核心产业外的民生工厂,出现了亏损状态。
很快。
大明工局的大掌柜高珍,亲自要求调研司搞清楚原因。
不久后。
文华殿。
高珍诉苦。
大明工局的负担太大了,要输血的地区太多,特别是在边疆和新开拓的地区,例如撒马尔罕地区,大明工局大量的资金撒下去,收益却不知道何年才能达成平衡。
不求利益,至少不在亏本吧。
而国内的民间商行发展一日超过一日,比较起大明工局,属于轻装上阵。
“我们大明工局太弱势了。”
高珍把原来粮票银行的“名言”拿出来说。
朱高炽笑着摇了摇头。
一切的迷茫来自于未知,可要是清楚甚至提前有所预料,那么如何会有迷茫呢。
浙江发生的事情,自己虽然并没有第一时间收到,可发生的是事情,并没有超过自己的理解,不过是正常的现象罢了。
“你们大明工局的确有很多‘束缚’,可你们的优势同样是巨大的,不论是粮票银行的支持,和朝廷的扶持等等,多少民间商行羡慕来不及呢。”
“真让你们和民间商行换个位置,恐怕你们也不会愿意。”
朱高炽笑道。
高珍没有反驳,在太子殿下面前,还是不要耍心机的好,否则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可是资本的密集,加快了地区的不平衡,长此以往,恐有大祸发生。”高珍诚恳的说道。
朱高炽点点头。
高珍是大明工局的第三任大掌柜,这点眼力见都没有,那就是所托非人。
“资本的流通性,注定了追求利益的地方,而资本的集中,的确会成倍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无法否决的优点。”
后世美国近代在铁道方面的成就,第一条就是资本集中的优越性。
……(删除)
明朝历史上,受到与历史的局限性,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南北双方互补的体系,在明朝中后期破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