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的营养液投喂。
今天可以进征文比赛第二轮了呜呜!我等了四个月耶!
谢谢你们~!倍感荣幸。
第61章 远安鹿苑
H区警局。
方成衍坐在局长办公室的长沙发上, 耐心地等待。
一位穿警察制服的中年男人核对好最终的报告文书,编好码之后,转身朝男人的方向走过来。
他在长沙发前面坐下, 开口道:实在抱歉,我们已经搜查两天了。
高铁站每个站台出口的摄像都全部看过一遍,各街区的片儿警也都在找, 还是没有发现。
方成衍微微颔首, 示意明白。
他的脸上并未露出多余的情绪:谢谢,有劳项局长了。
紧接着,方成衍接过对方递来的文书,大步走出办公室, 来到警局的走廊上。
据科西嘉人的妻子所说,从上一通电话算起,她的丈夫失联已达五天。
这事情一出,方成衍便动用不少人力物力来找。除了立刻在本市报案之外, 他还请了专业的搜救团队,在全市内进行大范围的搜索。
不要说是一个人,连只猫都该找到了。
但不论是警局、还是他聘请的第三方团队,两边今天早上传来的消息, 依旧没有一个好结果。
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流逝, 方成衍愈来愈坚信, 这位外国职员的失踪绝对是有人在从中作梗。
到底会是谁做的呢
他眉头紧锁, 始终不曾解开过。方成衍站在长廊上,对着警局张贴的通知栏出神。
上面记得是配合区政府信。访工作,防止周边地区、乃至南方地区政府管辖区域的人民百姓来跨级闹访, 干扰政府工作。
就在这一瞬间, 他忽然想到什么。
有没有可能, 也许这位外国职工根本没有来北京?所谓的看到他上了车,会不会是敌人放出的烟雾弹?
方总裁心中涌现起一点烦躁,他立刻掏出手机,打给清源:
喂,方总。韩秘书正在电话台前办公,很快接过。
是谁告诉你,合作方外派来的职员已经坐上了来北京的车?
韩秘书十分不解,答道:是镇口的一个村民。
方成衍说:再去探听一下虚实,确认一下,到底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我觉得。
对方还没有出清源。
韩秘书明白怎么做,回答:好,总裁。
方成衍带着这股烦躁回到公司,结果韩秘书没过一小时,就打了回来。
方总,我问过了。果然如您所说,有人给过他一笔好处费。
有人用少得可怜的500块收买了清源镇上的一户人家,让户主告诉找人的韩秘书,说他亲眼看到外国人抵达市里的高铁站。
韩秘书才不痛不痒地问了几句那人是谁,在刚刚抛出一个更高的价钱之时,对方就把实话和盘托出
的确有人来混淆视听。
不出意外,科西嘉人一定是被他们抓去了,可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呢?
给钱的到底是什么人,你问了吗?
问了。按照那人的说法,韩秘书转述:人高马大的,很凶,说话很不客气,口音是周边村子的。
周边方成衍重复一遍,又陷入疑惑。
他想不到这人会是谁。
还有别人吗?
韩秘书说:同行的车里还有一个司机,中年人,在抽烟,我怀疑是
方成衍心中自然也有了答案:知道了。
从现在开始,派出公司所有人力,在清源镇上找。
他忽然想到一种可能,又补充一句:或者
在隔壁灵山县。
已经过去这么多天,很有可能,人已经遭遇不测。他的声音毫无起伏,继而对下属强调道:现在就开始找,找到为止,听到了吗?
韩秘书微微心惊,立刻回答:是。
宋知决心去一趟这个名为贾镇的村庄。
手机号IP地址所显示的距离和这村庄的距离完全重叠,这会是巧合吗?他总是难以控制地往某个阴暗的方向去想。
试想一下。宋骧接到一个长达10分钟的电话,而打电话的人,恰好在大哥出事地附近的村庄居住
但宋知想不出任何所以然,心底一阵难受。
昨天在外面租借的车还没有超24小时的时效,正好可以开着去转一圈,回来的时候还能赶上归还的时间。
宋知说干就干,利落地穿好衣服,从桌子上一把抓起钥匙,转身要走时,衣角却把大哥的通讯簿从桌子边儿上蹭了下来。
纯黑色牛皮制成的封面大开着、反扣在地上,再拿起来的时候,竟然从里面飘出一张草稿纸来。
上面的字迹稍显凌乱,是由通讯簿的主人快速记下的。
这是什么字?宋知横过来,一看。
快鲸物流。
下面一行还记录着地址和明确的日期。
地址赫然正是贾镇,时间也在出事的前两天。
宋知一下泄了气。
所以,这电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号码吗?
这算什么?
前所未有的疲惫和难过一瞬间席卷他的全身。
他仰在床上,举高这张纸,研究起每一个字的笔顺。就好像此刻时空交叠,能体会到大哥写下它们时的心情
宋知懊恼地揪一把自己的头发。
他穿着羽绒服,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卧室里茫然地转圈。谜题还没来得及探究,便已经解开,所有的事情还是像之前一样发展。
他的怀疑不是合理的怀疑。
什么都做不了。
黯然了整整三分钟,宋知注视着手里的车钥匙,又骤然转变心意。不管怎样,就当去大哥出事的地方转一转吧。
他怀着相当沉重的心情,在路上小心地缓行,按照定位,一直开到那村庄前。
贾镇前面的公路是近两年才新修的,一旁是山区,路边甚至还是坚硬的页岩,在十几年之前,这里的路还并不通,是用炸药生生炸出的路。
两年以前,大哥正是在这里出事。他凝视路面上新刷的白漆,路上车来车往,没人会记得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悲惨意外。
宋知把车停在路边,像只流浪狗一样,在别人的村子里到处乱走。
对于接电话的那名男性,他仅知道一个信息家里有一个咿呀学语的女孩,小名叫做丫丫。
宋知几乎已经不抱希望,他走在这村子里。路两边都是盖起二层小楼的住户,有漂亮的平房、还有商铺。他一个人走啊走,走到村子的大路尽头,注意到这一片儿小房子低低矮矮,是村里最破的几户,旁边还有一个养猪场,尽管是冬天,空气里还是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味道,叫人难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