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嘉木自己兴头十足地鼓掌,底下的群众们才零星地响起掌声。
下面我宣布,清源镇第一届茶艺文化大赛,正式开始!
谢天谢地,终于宣布开幕了。
随后,公证员开始为选手抽签。
陈正蓉赶紧叫宋知过去,后者却慢悠悠地反问:急什么?轮流上,怎么也吃不了亏。
他穿过人堆走上前,刘家姊妹排在一位,排在第二位抽签的,便是初赛时见过的、一个上岁数的大爷,待他们抽完时,纸片只剩最后一张,没什么挑选的余地。
宋知把手伸进密闭的箱子里,把它掏出来。
是一个繁体写法的三。
刚要把纸片交给公证员,大嫂的眼神便又投过来,宋知给她亮了一下,示意她放心。
比赛要从理论背景、调配技能和泡茶技艺三个方面全方位考量。
为了增强比赛的亮眼性,十分有头脑的大学生村官儿甚至摒弃原来勤俭持家的风格,花了大开支,请了十几家茶农,让他们大早起在茶园中统一采摘,挑来市面上最好的鲜叶原料,以供三个选手选择。
三十种茶叶形态或细长,或粗短,色泽或浓或浅,或青翠,或墨绿,不同的茶叶清香蔓延在场地之中,让人饱嗅一场。
选手需要抽取鲜叶、动工制作,全程必须控制在1小时以内,然后再开始进行茶艺上的表演。作为评委的领导们会对他们的过程逐项评判,并根据制作出的成品茶外形、汤色、香气、味道等对品质进行综合的评定。
宋知按照指引,跟着刘家姊妹俩和大爷一齐站定在场地中央。
当盛有各种品类茶叶的竹筐被搬出的一瞬间,台子前,一个用作倒计时的巨大沙漏被穿旗袍的礼仪小姐倒了过来。
比赛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丫丫投喂的营养液。 :D还有一更,待会儿送上。
第43章 通天岩窟
宋知的视线快速地掠过面前所有竹筐, 神情依旧风淡云轻,毫不紧张,那副状态, 就如同每天逛茶市那样恣意。
大嫂不禁又替小叔子紧张起来。
宋知只看了短短几秒,便锁定了自己心目中的鲜叶原料。他拿着茶盘,走到那竹筐旁, 开始细细地挑选起来。
与此同时, 双胞胎姐妹也找到了自己的心仪茶叶,大嫂瞧过去一眼。
是铁观音。
她正盘算着这是要搞什么名堂,突然间,陈正蓉却见那位不认得的大爷来到她小叔子跟前。这大爷默默看了一眼宋知, 也弯下腰去,伸手在同一个筐子里挑拣起来。
她心下一惊。
这地上摆了这么多竹筐,可两人偏偏撞在了一起?比赛才刚一开始,他们便面临上一个棘手的大麻烦!两人选的原料一样, 也许待会儿会有做工上的差别,可万一万一做工上分不出高下,还怎么赢呢?
公证员也没预料到这种情况,向两人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两姐妹人多力量大, 不一会儿便挑好了最佳的铁观音叶片, 给公证员称量之后, 便一同往赛场两边的加工工位走去了。
那大爷打十几岁起便从事茶叶这一行, 他干了五十多年的茶贩,有一双精准度堪比电子秤的手,他把每一片叶子在指上掂了掂, 又在叶片上细看了一番, 觉得满意, 才会把它放在自己的茶盘上。
他快七十岁了,但动作麻利,眼也不花,挑出的所有茶叶完整而精巧,长得相似,而且大小、重量也是截然一致!
一旁的熟人都在说:赵大爷这手照旧稳得像一杆秤呢。
熟能生巧咯。他笑着跟大家回应。
正当大爷志得意满地即将结束之时,他往身边的小年轻人不温不火地投去了一眼,见对方才挑了几片出来,嘴角不由得露出点笑。转瞬间又觉得不对劲儿,再细一看!赵大爷的瞳仁都惊得放大了,眼前的小伙子和他一模一样,都把叶片放在指尖上掂量着
对方也要称重量?
这这这!
大爷怒了,这黄毛小子是不是他妈的在学我呢?
他瞪大眼睛盯着宋知的举动,血一股脑地往脑里窜。
公证员见他盛好了,却一直盯着三号选手看个不停,便直接走了过来,问道:一号选手,您挑好了吗?
赵大爷边塞给公证员,边不住地往宋知手里细看,越看越吹胡子瞪眼。他眉毛一竖,觉得这小年轻是个学人精,真讨人厌!可无奈时间紧迫,于是憋着一股气,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两组选手都已经在工位前就绪,可宋知依旧停留在第一步,茶盘里只挑选了零星几个叶片,还没结束。
嫂子在人堆里看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小叔子在搞什么名堂。
这些茶叶泡了水都是要浮起来的,找些差不多的、颜色好看点的干净叶子就是了。这称量,有那么重要么?
宋知这一出足足用了三十分钟,等他起身走到工位的时候,姊妹花已经在结束杀青的步骤了。
嫂子心里那个急啊,这期间她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沙漏,眼见着小孔里的沙子流速飞快,这辈子从来没觉得时间能过得这么快!
炒茶、揉捻这些流程少说也有半小时,这她急得真想往地上跺两脚。
只见刘茗茗和刘荼荼已经成功完成了制作的工艺的第一步,她们在桌面上将茶叶揉捻、提毫、烘干,四只小白手配合得相得益彰。
那大爷也在耐心地等候高温的机器给茶叶杀青,以用来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氧化,还能蒸发走鲜叶里的水分。
再观宋知,丝毫不急。他在大家疑惑的眼光中淡定地走至工位前,把茶盘上的茶叶小心地放进机器里去。
陈正蓉知道她这小叔子不管干点啥事,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她试图告诉自己,别着急,别着急,看宋知自己发挥就是了。
十分钟转瞬即逝,双胞胎姐妹花用四十分钟搞定了挑茶和制茶工艺,在一旁的座位上候着了。
赵大爷也向公证员宣布完成。
只有宋知,陈正蓉看到他杀青后,没有进行揉捻的一步,反而把茶叶烘干就算结束了。
她本吐了口气,觉得幸好赶上别人的节奏了,反而又看到他把那几片茶叶拿在手里称量。
陈正蓉差点怄火。
这一步,到底为什么那么重要?
称了两个来回,小叔子才终于肯举起他的手,说结束了。
公证员向领导们展示完三位选手的茶叶后,邀请他们有序入座。
宋知在最后面的桌子上等待着,边上有工作人员来检查桌面茶具是否齐全,冲茶的清水水温达到一百摄氏度。他不禁感叹,决赛可真是正规多了,再也没给刘茶茶那种小混混捣乱的机会了。
赵大爷抽到的是一号,率先登场。
他坐在中央的刹那,灯光集中地打过来,背景还有悠扬的古筝乐曲响起。老头儿穿的是自己平时打太极的队服,瘦得清癯,看上去便不好对付。
他伸出手,用开水洗净茶具,随后,缓慢地把茶叶放进茶具中,这两手并没什么看头,但接下来的才叫厉害。
赵大爷提着滚开的水,站起身来,悬壶高冲,找到角度,水流冲击杯壁的瞬间,茶叶飞速于杯中旋转起来,而且那叶片在这一过程中排列得极为整齐,没有一根在秩序之外,竟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般,气势浩大,富有深沉的力量。
他将泡了一分钟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依口味调整时间。又把茶水少许时地均匀滴入各茶杯里,懂行的人皆知,这招叫做韩信点兵。
待那茶叶彻底泡开之时,田嘉木才看清了赵大爷挑拣的茶叶
银针茶。
千岛银针,茶如其名,颗颗直立。这种茶叶经揉捻后,呈细长状,但难以操控茶叶的方向,难免有横过来的,这需要这些小小的叶片重量不差分毫,才能呈现出这样竖立的效果!
老头儿称茶极为精准,五十年的功夫,便全体现在这里了。
而且这最终效果,果然像极了银针,每一根细长的叶子都垂直于水面之下。清新的茶香,满溢赛场。
他将茶叶呈上台。
几个领导先是客气地相互推辞了一番,然后才分好了各自的杯子。他们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
饮量虽不多,但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实在是不错!
礼仪小姐将空杯撤走,领导们分别在表上记下了分数。
场外的观众都是镇上的村民,和赵大爷也是老熟人了,见人表演结束,纷纷带着笑脸鼓起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