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容离开了汉城后,一路南下。
犹如弹簧,当年抗拒的多么坚决,如今垮的就有多快。
高丽南部地区土地兼并速度夸张的令人咋舌。
流民破坏了许多,加上新的政令,离开了土地的勋贵,那些土地属于无主的,大明商人们从乱军手中获得,属于战利品。
这些战利品报答给了大明的商行。
加上经济的崩溃,物资的短缺,大明商人们用最小的代价,购买到了巨大规模的土地,控制了高丽南部三成以上的田亩。
例如黄麻种植区,高丽南部比北部更合适。
大明有上亿的人口。
商品物资运输的发达,对麻绳麻袋的需求仿佛没有止境,生产多少都会欠缺,工厂每年的产量都在提高,可是社会的需求也在不停增长。
于是黄麻从高丽北部种植到了高丽南部。
高丽的农业田亩渐少,粮食产量越发的降低,百姓们更难买到粮食,他们也没钱买粮食。
农业的兼并,人们无地可种,只有加入工业的道路,可是高丽没有工民联合部,没有社会资源分配模式,人力的过剩,以及资本的压榨,他们在工厂里干活只能获得极少的口粮。
十九世纪,伦敦的工人平均寿命是二十二岁。利物浦、普雷斯顿和曼彻斯特其他城镇的工人们,如果能活到十九岁就算很幸运。
英国的各个工厂,煤矿,不光有老人妇人,还有几岁的孩子们,只要能干活的,都会成为廉价的劳动力。
与之对比的是绅士们。
英国的乡绅们过着极度奢华的生活,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大多数绅士的住宅都有盥洗室,有些盥洗室还有冷热自来水。
在迅速发展的工业城市,例如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区,那里贫民窟的排屋,院子里充满了从厕所溢出来的粪便,深达近六英寸,人们在院子放置了砖块,以使住户可以不湿鞋子从院子穿过。
这才是资本社会。
为什么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的百姓们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因为他们过得太悲惨了,所以最后又诞生了先进理论。
袁容一路观察高丽南部地区。
成片成片衣不蔽体的流民们,蜷缩在城墙根下,城门口的门丁不允许他们进入城里乞讨。没有健壮的劳动力,更没有年轻漂亮的女性,这类人早就被挑走了。
与之相反。
当袁容进入全罗道罗州城时,城里的主干道上,大明商人们的居住区,不光修建了笔直的道路,模仿国内用石砖铺设,道路两旁全部是崭新的小楼房。
每栋楼房的大门前,竖立了一根煤油路灯。
栽种的树木,和修建的花园,把这片居住区点缀的犹如世外桃源。
门前花园里,男仆正在搬运家具,女仆在清扫院子,打扫的一尘不染,靴子底不沾灰。
与国内一样,大明商人们成立了片坊,推出了管理片坊的片坊长,维持居住区的治理,甚至成立了巡检司,保障居住区的治安,不让外面的人进来。
这里生活的人,除了大明商行的东家掌柜们,还有国内来的中高管理层。
他们的孩子在花园里嬉戏。
花园旁有广场,广场中央有孔子雕像和喷泉,不远处是学校,还有一座佛堂和道观,有片区居民一起出钱,请的清道夫们维持整洁。
刚刚从城外进城的袁容,在人们的簇拥下,有些不太适应,差距太大了。
这个差距,犹如天和地的差别。
第六百七十一章 来自高丽的大文学家们
高丽南部,袁容与商人们商议了很久,商人们提供了许多的建议。不久后,袁容又返回经过汉城,前往了平安都司,见到了高丽总督姜宾知。
总督府的卫兵穿着产自辽东的皮大衣,皮大衣上的金属扣产自浙江行省,包括大衣上的装饰,内衬毛衣来自西部七省,大衣下的棉服,使用的是亦力把里和西域行省的棉花。
脚上套着塞南行省提供的黄牛皮,头层皮制作的皮靴,头上戴着奴儿干提供的原料,由金州制作的厚毛毡帽。军工企业生产的自生火铳,明亮亮的铳刀,在春日的严寒下,散发着令人心寒的冷光。
武装皮带的一排袋子里,装了三颗手榴弹,以及纸装的定装火药,还有专门装铅弹的口袋。
二十名卫兵站立在被清扫过大雪的街道上,分立街道两旁,中间是总督府大门,大门全开,姜宾知和文武官员们,迎接抵达的袁容。
总督府为袁容一行人准备了火锅。
平安道的气候很冷,虽然已经三月,仍然是吃火锅的好天气。
大厅内有数张专门吃火锅的桌子,中间挖了一个大洞,装了一口大铁锅,下面燃烧木材,火锅里有来自渤尼都司的香料,八角、丁香、肉桂、豆蔻、甘松香、生姜等。
鹿肉,獐肉,兔肉等一盘盘的切好块,倒入火锅汤料里,很快就熟透了,蘸着调好的调料,每个人吃的满面红光。
这些材料和器具,全部由大明商人开办的酒楼提供,他们在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
大厅的伙夫和伙计们忙碌着,为客人们准备精美的食物材料;姜宾知向袁容敬酒,袁容起身回敬,两人一饮而光,各亮杯底,随后哈哈大笑。
接风宴的第二日,袁容与姜宾知讨论起了高丽的形势。
“南部的商人们,不太愿意朝廷在高丽南部管的太多,但是呢,他们又想借助朝廷的力气,让高丽南部更听话。”袁容鄙视的说道。
商人们提供了许多的建议,而袁容三言两语就说出了商人们的本质要求。
姜宾知笑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商人们考虑的事情,当然是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天下人不都是如此么。”
姜宾知没有像袁容那么生气,他认为很正常。
如果朱高炽在此,高低会和姜宾知感叹几句。
人性就是复杂的。
好小姐往日多好的名声,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出让普通大众反感的言语,直接从为她欢呼到反感。
因为普通大众也有自己的利益。
那么好小姐呢。
她的确来自普通大众,可她已经不是普通大众,这就是人性,人的社会地位是变化的,屁股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思维,再一次证明了大道。
袁容不是很满意姜宾知的态度。
作为贵族出身,很早去到北平,跟随在朱高炽身边,他的眼里,商人们的作用,必须要以大明朝廷的利益为主,那谁代表了朝廷。
今时今日,虽然改革了很多,袁容内心里,仍然觉得自己有资格代表朝廷。
姜宾知不是一般人,是个聪明的人,从新式学校体系一路拼搏,又走到了最巅峰的国子监,在地方实习过,通过竞争,又去文华殿,天下的政治中心学习,从文书房走出来的总督。
他很能理解袁容的思路,这些老派人的想法。
所以姜宾知继续笑道:“太子殿下提出的两条腿走路,我认为太子殿下太聪明了,因为太子殿下知道哪些事是无法避免的,也懂得妥协,一味的强硬,并不能带来好处。”
袁容的个性并不强,仔细听取姜宾知的想法。
姜宾知解释说:“大明朝廷处理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和公正,以大明工局体系为主要调控手段。”
新的说法,引起了袁容的好奇。
姜宾知可不是一般人。
大明冉冉升起的红人,深得太子殿下的认可,经常夸赞姜宾知,以此人的年龄,不出意外,未来走到朝廷的核心有极大的可能。
袁容也希望能从姜宾知的思路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方式。
姜宾知继续道:“过激或过软的处理方式都不可取,因为它们都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大明工局无法兼顾所有方面,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以确保在分配资源时尽可能准确和公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