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户绝财产继承,保护契约制度等,借鉴宋朝财产保护法律构架,打造符合大明工业化社会需求,百姓们认可,公德秩序认可的完善律法。”
关于财产保护的律法商议,引发了社会上的震动。
元朝时期,奴隶制社会,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财富,明代朱元璋虽然下旨,取消了奴隶,又保留了部分勋贵使用奴隶的口子,虽然是进步的,可在律法上并不如宋朝对私人财产保护的完善。
等随着明代土地兼并,地方经济破产,百姓们的需求又降到了追求温饱,所以终明一朝,并没有达到宋朝的文明高度。
宋朝是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巅峰,并不是史学家随便说的。
一百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可是突然出现的律法,的确满足了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人们都在兴奋的讨论,并且极力的支持。
特别是商人们,他们迫切的需要朝廷出台这样的法律。
“这其实是太子殿下在拉拢我们。”
合记商行的张薄,在商人聚会上当众解读。
与许多的商行不一样,合记商行并没有大肆扩张高丽,反而追随大明工局的脚步,在渤尼都司等地区提前布局,所以张薄此人虽然经常大言不惭,可却一直活的好好的。
因为大明需要这样的张薄。
符合大明总体利益的张薄,让大明能忍受他的怪异性格,他喜欢吹嘘就吹嘘好了。
听到张薄的说法,许多的商人们恍然大悟。
“多年来,太子殿下出台了一部又一部的规定,对我们商人打压的很厉害啊。”张薄笑着说道,听得周围的商人面色复杂。
不是没人想学张薄,说起来也怪,只有张薄如此放肆却还活的好好的,其余人但凡敢这样的,多数都受到了处罚,所以没有人还敢小瞧张薄。
“不过只要这部法律出台,我相信大家平日里有再多的怨言,今日也能去之七八,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财富了。”
商人们露出了微笑。
但是有些人想到了大宗遗产税,如果能取消遗产税就好了。
许多的大商人去世,每个大商行的东家去世,都会引发税课司的大动作,发生了不少的冲突,甚至有些大商行因此而消失。
可无论规模如何巨大,都无法让税课司让步。
因为每笔巨大的遗产税,让朝廷不愿意放手,于是与民争利的口号,成为了商人们对朝廷的印象,也经常以此攻讦朝廷,不少百姓听到了商人们的说法,觉得商人们说的有道理。
每年的遗产税,通过朝廷支付给大明工局、学校、各组织……,通过社会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思想指导中,为工民联合部保障每个工民的工作待遇提供了部分的支持。
又杜绝了一个商人,通过世袭继承积累,占据绝对大份额的社会资源。除非是卖掉商行,才会一次性征收遗产税,又让商行保持了竞争力。
处处是约束,处处又是商机。
矛盾的社会。
袁容乘坐在火车上,火车在长江铁道桥上行驶,可以看到桥下的江面。
江面千帆。
货船、客船、渔船、粮船、沙船……水道巡检船。
四十余岁的袁容,哪怕见惯了这样的景象,仍然觉得很神奇,他还记得二十岁的时候,与十八岁的朱玉英成婚,那时候的京城可不是这样。
包括北平也是如此,自己十几岁就去了北平。
时间过得真快啊。
袁容忍不住感叹,社会变化的太快了。
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仿佛隔世一般,犹还记得少年时,朱高炽在北平举办的子弟出游,少年少女们第一次乘坐铁道马车出游。
来到了上海县,与随行的人员们搭上去往高丽的轮船,先抵达了汉城。
汉城国王接待了袁容。
大明的驸马爷。
“朝廷并不支持国王收回高丽南部。”袁容拒绝了高丽国王的请求,认真的解释道:“高丽南部地区,地方上的矛盾很深。”
李芳果皱起了眉头。
能活就是本事。
弟弟再也能力,可是他死了,他死了就失败了。
李芳果想要收回高丽南部。
国内都在痛骂李芳远,认为是李芳远导致了今天高丽的地步,失败者肯定承担责任,李芳果不希望这样,作为高丽国王,至少自己死前能收回高丽南部。
否则当自己死后,高丽很难再收回高丽南部了。
袁容笑道:“高丽南部的乱民们虽然得到了惩罚,并且被驱逐出高丽,可是流民不代表不会继续作乱,如果矛盾继续加深,新的乱民还是诞生,并且规模可能更大。”
“李芳远此人能力还是不错的,他都压不住,现在他不在了,当高丽地区再一次爆发乱民,我相信高丽内部并无人可平。”
李芳果安静的听着袁容。
说来说去,无非是上国不愿意高丽统一而已,李芳果知道多说无用,也就不愿意得罪袁容,看上国准备如何安排高丽南部。
袁容知道李芳果的个性,是一个懂进退的人。
懂进退好啊。
大明怕的不是讲道理,怕的是那些不讲道理的蛮人。
只要能讲道理,大明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拿到最大的利益,而那些无法沟通的野蛮人,却只能靠拳头说话,反而成本很高。
当年的李芳果能讲道理,所以大明这些年来,不光收复了安平都司和咸镜都司,还与高丽共管了黄海道,又通过在高丽北部的布局,把大量的流民引去了高丽南部。
最后通过矛盾,引爆了高丽南部地区,让“不讲道理”的高丽南王彻底失败,最后回到了与大明讲道理的局势,让大明占尽了利益。
至于高丽百姓们的困苦和流离失所,并不是大明朝廷追求的,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难道高丽自己不能发展起来,高丽的小朝廷让自己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却要把责任推到大明身上吗?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袁容理直气壮的说道:“为了保持高丽南部地区的稳定和安宁,大明作为宗主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高丽的百姓们着想。”
“因此制定了几条的规则,首先是财产受到保护,任何人在高丽的资产与财富,不可受到打压和控制,这是不文明的。”
“其次是商贸,商贸能为百姓们增加经济发展,所以高丽不能禁止商贸,反而还要鼓励商贸,大明允许高丽商人们去大明贸易,高丽也要支持大明商人们到高丽做生意,互惠互利,共同开放。”
“最后,无论是大明还是高丽,都要保护百姓们的生命权,考虑高丽的不稳定,所以高丽应该认可大明商人们在高丽成立的护厂队,不能禁止和打压。”
听完袁容的要求,李芳果就不愿意再谈了。
高丽的商人们,有能力去大明做生意吗?高丽还有自己的商人吗?高丽的小作坊基本上破产了,高丽的工厂都是大明人开办的。
他们从高丽赚取了海量的财富,又把海量的财富运回大明,不给高丽剩下一丝,只留下了满目狼藉的社会环境与民不聊生。
护厂队合起来的实力,比地方上的实力都要大,他们还约定共同进退,让官府需要看护厂队的眼色,到底是谁的天下。
李芳果无能为力。
军队被大明控制了,经济也被大明控制了,勋贵们也投靠了大明,甚至流民们为了一口饭吃,也被大明的商人们引导。
李芳果只是个国王,什么都没有的国王。
懂进退的李芳果只想着保护自己家族的财富和生命安全,以及荣华富贵。
不懂进退的李芳远已经死了。
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抗拒大明商人们的脚步的高丽南部,也因为前年的高丽民乱,彻底被打开了大门,坚持了十几年的李芳远,不光自己死了,他的多年来的成果也彻底消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