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使者傅安在宫廷上的义正言辞,以及显示的民族气节,让帖木儿的目的落空,气急败坏的他,终归不敢杀害明朝使者,扣押了十二年。
一直到帖木儿病逝后,他的继承者不愿意和明朝结怨,派出使团和贡品,继续称臣,并护送大明的使臣回国,恢复了中断的朝贡关系,一直保持到万历时期。
帖木儿一身的杀气。
陈诚面色不变,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在中亚和西亚各国面前,视死如归的表象,让所有人大为震撼。
士兵们握紧了武器,就等着帖木儿一声令下。
忽然。
帖木儿笑了起来。
“你们大明的势力延伸到了俺的干,与我的都城可就不远了,以后说不得要经常打交道。”
陈诚不客气的盯着帖木儿。
“帖木儿大汗想要解除和我大明的藩属关系吗?”
帖木儿没想到眼前的明人如此没有眼力界,面色重新变冷。
各国的使臣,有的以前在撒马尔罕与大明的使臣打过交道,有的第一次接触大明的使臣,天下竟然还有敢威逼帖木儿大汗的国家,不少人内心动容。
帖木儿向大明称臣,早期是人尽皆知的事,随着帖木儿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就不再对外透漏了,西亚许多的国王并不清楚。
陈诚打定了主意,要在众人面前揭露事实。
帖木儿沉思了片刻。
他的大军还在西亚,战争并未完全胜利,目前还不是和大明翻脸的好时机,可是让他当着新征服的王国们面前,继续承认自己向大明称臣,他又不愿意。
人的思维,随着立场的变化而变化。
他现在可是中亚与西亚最大的霸主,如何还愿意称臣于大明。
“哈哈哈。”
“明朝使者累了,送他们去歇息。”
帖木儿下令。
见状,陈诚已然明白,并不再鸡蛋碰石头,被侍卫们“护送”下去。
殿内安静了下来。
帖木儿内心忍不住气恼。
本想借着明朝使臣立威,提高自己的威名,为即将到来的决战打下士气,没想到明朝使臣的脑袋这么硬,竟然一点也不怕死。
不论如何。
洪武三十五年。
安西儿城东北赤不哈吧,小亚细亚军队与帖木儿大军,双方合计百万兵力在此决战。
小亚细亚军队的右翼是斡秃蛮军,左翼是塞儿必军。
帖木儿大军中有蒙古人,也有小亚细亚的军队,并从印度收服的三十二头战象于阵前。
这就是后世鼎鼎大名指环王影片中巨象的原型。
中国自古有与象兵作战的记录,基本上没有败绩,例如沐英在云南经常与象兵作战,一战而胜之,而象兵在西方人眼中犹如神话兵种。
同样。
中国周边失败后的游牧势力,常常去西方作威作福,称王称霸。相反,从来没有从西方来的游牧势力可以踏足东方。
此番西亚著名的战事,西方人记载的史料,专门写了这三十二头战象,而帖木儿的确把象兵当做攻克敌军的必胜法宝。
无论史料如何记载,西方后世影视技术如何发达,现实就是现实。
象兵立了大功。
大战从早晨开始,半夜止歇。
所谓鼎鼎大名的斡秃蛮军,作战中打了一半,见对方厉害,竟然战场上投降了,无论史料如何称赞以前多么厉害,实际上就是作战军纪差的表现。
别说唐军,就是宋军都不如。
不要扯什么波斯军能和唐军如何如何扳手腕,都是后世有心人的扯淡。
斡秃蛮军的表现,导致小亚细亚军队的溃败,帖木儿大获全胜。
不但全灭了小亚细亚的军队,并俘获了国王巴牙即。
大胜后,就是帖木儿军队的狂欢盛宴。
各地城池先是被劫掠,过程中充满了罪恶,然后是屠戮一空,而帖木儿的威名传到了欧洲,包括埃及的君主,也派遣使者来觐见帖木儿,承认为帖木儿汗国的藩国。
东罗马皇帝约翰七世,爱丁、撒鲁罕等地的君主,都奉命认主其国。
这一年。
帖木儿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李暹终于从金帐汗国归来,但是陈诚至今没有音讯。
洪武三十五年。
大明人口达到八千五百二十余万,只包括在籍人口,算上安南和占城,以及东察合台都司,塞南行省,塞北地区,奴儿干都司等地。
在境人口约九千一百七十余万,包括高丽女佣,倭国女佣,倭国阉工等。
朱棣整编六十万大军,其中陆军五十万,海军十万。
高丽李成桂终于病逝了。
李成桂病逝不久后,朱高炽派遣使者吊丧,并与李芳果、李芳干、李芳远先后签订协议,高丽一分为三。
李芳果为高丽王,李芳干为左军将军,李芳远为右军将军。
李芳果为了立自己的庶子为世子,解决两个手握兵权的弟弟的威胁,选择彻底倒向大明。
借此机会,丘福被授予大明侯爵,领高丽大都督一职,率三千精兵驻守高丽汉城,并成立明丽联合水师,由明军负责指挥权,分割济州岛为明丽联合水师的驻地,由明军管理。
“布局的好啊。”
朱元璋大喜。
老四朱棣善于兵事,孙儿善于布局。
偌大的一个高丽,竟然被孙儿玩弄于鼓掌之间,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大明实际控制,如此的布局手段,朱元璋甘拜下风。
朱棣也很震惊。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有如此的本事了。
朱高炽一脸的低调。
这是知道历史的好处,自己不过是借势而已,算不得自己的真实才干,笑道:“李芳干和李芳远内心必然不服气,只不过碍于现状,两人谁也不敢率先翻脸。”
“他们既然不敢现在翻脸,几年下来形成了事实,就由不得他们了。”
朱元璋无所谓的说道。
他当初建立大明,有多少土司真心归附呢?可只要他们选择一时的低头,形成了习惯,时间往后推移的越久,惯性也就会越大。
大明各地的土司,十成里也只有不到一成最后造反,而九成之多的土司不愿意跟着造反,反而成为大明的助力,这就是现实。
他当初不征朝鲜,实际上是因为朝鲜太远,与中华并不齐心,只靠征服的手腕,恐怕会耗费很大的物力民力,而当时的大明,连内地都缺乏人口,更不提辽东。
“听说帖木儿成为了中亚西亚的霸主,恐怕不会乖乖臣服我们,陈诚至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朱高炽倒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朱高炽看向了朱棣。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自己回到京城不到一年,难道又要出去带兵打仗了?
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不要梯田
洪武三十五年。
北平的老英雄人物王真,金州发展的奠基人,奉朱高炽的旨意,巡视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驿站道路修建情况。
董卜韩胡宣慰司。
洪武六年,苍旺业卜率番部归顺,召至京师,亲颁敕印,赐授董卜韩胡宣慰使司职,世守边藩,三年一贡,此时当地并没有彻底归附,要在永乐朝才上疏请求内附。
今非昔比。
大明的势力提前深入高原。
王真和一千多大明士兵,使用耗牛与马匹运输补给,士兵主要来自四川,王真也调守四川多年,队伍上并没有出现意外。
“怎么样,好些没有?越往里走越难。”
王真关心的问道。
几名技术人员各个人仰马翻。
“还能坚持。”
“可不能胡闹啊。”王真提醒道。
“哈。”
一名状态最好的技术人员坚定的点了点头。
他们要来研究高原的气候,大气压的实验,在高原可以得到验证,他们需要在高原进行更多的实验,带回去实验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