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仗可以光宗耀祖。
功劳立的越大,获得的爵位越高,当达到了国公时,至少让子孙后代两百年享受荣华富贵,又给予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环境。
如此多的条件,家族还是落寞了,那就真怪不得旁人。
想要获得封地的勋贵,则分给土地到宣慰司,以此鼓励勋贵家族移民到宣慰司,补充当地的人口。
最后谈到了宗室爵位。
朱高炽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宗室不能养成废物,否则对国家有什么用呢,只会浪费百姓的供养而已。宗室子弟可以去上学、从军,从商等等,与社会百姓一样,参与到竞争过程中。”
“宗室同样不能世袭,亲王、郡王、王长子、王长孙、王重孙,五代而终,同样需要建功立业以获得功绩。”
朱元璋看向了朱棣。
朱棣倒没有觉有什么,他才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一个要当皇帝,老二目前建立的功劳不少,老三也不错,都是有才能的。
最后朱元璋看向了朱高炽。
朱高炽更无所谓。
他可能会有一个儿子,也可能有几个儿子,最后终将走向虚君制。
并不是他伟大。
而是他深知历史,知道未来发展的必然,不是关起门来称王称霸就行了的,大明的工业化已经启动,必然会传播出去。
犹如中国历史的长河,无数的技术和思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样也和世界进行了交流。
世界已经要进入快车道了。
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迟早会发生。
见儿子和孙子态度坚定,朱元璋也无话可说,祖孙三人达成了一致。
不久。
朱棣犒赏诸军。
大量的赏赐和爵位下发,军心士气大涨。
“要不要土地?”
盛庸和铁铉两人一起商议。
他们的职位从守备升到了分守,爵位只获得了男爵,如果职位再升到游击将军,靠着功劳才能得到子爵。
根据最新的规矩,他们如果要求封地的话,朝廷则会分到宣慰司。
新的改革制度,每个相关的人都在打探,选择最好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培养后代。”
铁铉指出了关键。
“后代成器,那么承袭爵位后,能尽快从军中基层提拔起来,继续建功立业,不但保障家族门楣,还有可能提升爵位。”
“职位的俸禄,是给我们本人的,爵位的俸禄,则是给我们培养后代的。”
盛庸恍然大悟。
他还纳闷,为何弄得这么复杂。
“我决定去宣慰司。”
“为啥?”
“内地繁华稳定,诱惑太多了,只有去宣慰司,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让子弟得到更好的锻炼,我自己不指望得个侯爵国公,还是希望子弟中出一个的。”
“那我也把家族搬过去。”
盛庸跟着说道。
“不急,先了解清楚。”
人们纷纷去五军都督府打听,兵部也被人要踩破了门槛。
“去处分为三等。”
“第一等的是都司所在地,例如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市、东察合台都司、奴儿干都司,第二等的就是丽川平缅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第三等的是底兀刺宣慰司、大吉刺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地。”
“有什么区别?”
“都司不用提,哪怕是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也有驿站系统,那里人口少,虽然较为稳定,可是生存环境恶劣,建功立业的恐怕不多,不过没有功劳有苦劳,是一个选择。”
“奴儿干都司最大的麻烦原本是高丽,高丽现在已经服帖,所以也很稳定,同样是人口少,生存环境不像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那般恶劣,但是极为的寒冷,不过听说那里的土地比较肥沃,只是沼泽和冻土多,恐怕难以开荒。”
听的盛庸和铁铉两人直皱眉。
“丽川平缅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有些地区听话,有些地区不听话,总之要提防一些部落,但也容易建功立业。”
“至于其他的宣慰司,目前是新收复的,并不算默契,恐怕迁去那里的话,光带家族去不行,需要配合大军,至少压服当地,充满了危险。”
兵部侍郎齐泰亲自接待了二人。
盛庸和铁铉是圣人的人,齐泰自认为自己也是圣人的人。
多数的新贵们选择留在内地,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一辈子吃苦的,只有少数人选择开拓,所以齐泰很高兴见到盛庸和铁铉。
“既然选择家族,不如去第二等,第一等太稳定,第三等又太危险,第二等倒是最好的地方。”齐泰给出了建议。
两人接受了齐泰的好心。
靖难之役没有发生,但是大明的战争没有停止过。
大量的新贵涌出。
根据最新的引导和利诱,继续为大明开疆扩土。
交趾的两万大军和三万当地军,以及一万水军,还有老挝宣慰司驻扎的三千精兵,有力的震慑了中亚半岛。
朱棣返回京城后,开始整编全国军队。
三十万新军整编为六十万。
因为朱高炽派去帖木儿汗国和金帐汗国的使臣,至今没有归来。
东察合台汗国边境也不稳定。
第五百八十五章 卷起来的朱棣
亚洲自古以来是文明发达的地区。
十四世纪时期,中国率先从黑暗时期脱离而出,开始了大生产和文明建设,中亚和西亚地区也分崩离析,沦入混乱状态。
原波斯帝国的土地上,分别有四个王朝,并且也在尽力恢复,帖木儿入侵之前,当地的三王皆嗜文学,尤以沙叔札为甚,曾经鼓励一种文艺复兴。
不同于中国,明朝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的恢复,虽然最后又重归黑暗时期,但留下了火种,而中亚地区的文明恢复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帖木儿的入侵,文明刚诞生的火花又被彻底熄灭。
撒马尔罕。
也就是后世的乌兹别克斯坦,如今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洪武二十一年时,帖木儿在此接见过大明的使者。
陈诚受朱高炽旨意前来安抚帖木儿帝国,抵达了此城,前方的帖木儿得知后,让人护送陈诚到西亚。
此时。
帖木儿的功绩即将达到巅峰。
从西察合台汗国起家,先后征服波斯地区诸王国,然后用了五年时间打败了花刺子模,又击败了印度边境的黑衣部,速来忽蛮的阿富汗部。
大肆屠城和奸掠,例如在底里附近屠杀十万人。
在朱棣征服东察合台汗国的时候,帖木儿与西亚最大的霸主,也就是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帝国交战中,所以当陈诚抵达时,这里已经遍布战火,到处是残垣断壁。
“上朝为何要攻打东察合台汗国?”
为了迎接大明的使者,帖木儿召集了当地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
陈诚的位置在帖木儿的身旁,显示出大明的地位。
到了帖木儿今日的地位和实力,当然不愿意再向大明称臣,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帖木儿内心犹豫,要不要和大明翻脸。
陈诚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一眼就看出了帖木儿的野心。
“大明天国代表了文明,任何破坏地区稳定和秩序的破坏者,必将受到大明天国的惩治,征灭一切不恭者,乃正义之师。”
使团的通译翻译道。
殿内。
各色各样的人好奇的看着陈诚,竟然有人敢在帖木儿面前如此狂妄。
帖木儿怔了怔,脸上也变了色。
一会红一会白。
年轻的那会,帖木儿在西察合台汗国起家的时候,还稍微讲究一些,比起当初蒙古的征服,杀戮和破坏并没有那么严重。
当他迈入中年的时候,打败了阿富汗和印度黑衣部,埋藏的野蛮终于表露了出来。
从中亚屠戮到西亚。
历史上面对朱棣的使者,帖木儿扣留了,想要逼降对方,以昭显他的威名,顺便结束对大明的称臣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