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倭国到大明几年,她已经听得懂多数的话语。
没想到那个年轻人竟然可以见到皇太孙殿下,女佣眼神满是复杂,对这位鼎鼎大名的人物。
他们国家无恶不作的大魔王们,背后就是大明的皇太孙殿下。
世间还有这么坏的人。
可是女佣什么也做不了,低下头认命的模样,逆来顺受已经刻在骨子里,从小不也是这样么。
伺候父亲沐浴之外,往常还要照顾弟弟们,从小就开始照顾人,伺候人是她唯一会做的。
因为明日要去文华殿,两师徒围绕着方案彻夜长谈。
第二日。
赵胜带着周承志来到了文华殿。
路上,赵胜仿佛交代不完的话,生怕周承志浪费了此次的机会。
机会不是一直都有的。
错过了就是错过。
赵胜的计划中,并没有这么快往弟子们身上倾注政治资源,他们还太年轻。
可是周承志此次的表现太好,作为他的导师,赵胜决定提携对方一次。
“关于前番的方案,其实皇太孙殿下并不太支持。”
“啊?”
周承志露出了错愕。
“以往在北平的时候,皇太孙殿下需要引导我们,所以每每亲自督导。”
“到了京城后,皇太孙殿下责任重大,一言一行牵扯巨大的利益,因此开始居于幕后。”
“我们下面的人自己发力,培养出我们独当一面的能力,皇太孙殿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亲自下场。”
“这是合格的上位者表现,你现在还年轻,用不到这些,可未来当你身居高位的那天,掌控了大量的资源时,同样要明白用人之道。”
周承志听得晕晕乎乎,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文华殿。
见状,赵胜也不再强求。
他能做的只是带进门,未来的成就,靠的还是弟子们自己的天赋。
不过赵胜有信心。
北平国子监比京城国子监新式教育理念成立的更早。
七名弟子都是北方子弟们选拔出来的最有天赋的少年,只要能保持好心性,未来并不会太差。
文华殿。
朱高炽得知赵胜求见,感到了诧异,怎么又来了,难道遇到麻烦吗。
文书房提供了资料。
不久,看到赵胜后,对方一脸的喜色,看来不是遇到了麻烦。
朱高炽又看向周承志。
“你叫做周承志。”
“回皇太孙殿下,学生是周承志。”周承志激动的眼神,紧张的回道。
“你父亲是周通?”
“正是家父。”周承志万万没想到,皇太孙殿下竟然知道自己的父亲的名字。
他父亲虽然是银行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可也没有资格进入皇太孙殿下的视线。
朱高炽一脸的笑容。
他的确不知道,可是下面的人会提供资料,看到了以前的一段缘分。
根据资料显示。
周通获得过银行内部嘉奖,先进工作者,受到过自己的接见。
并不是单独召见,而是在先进工作者大会上,集体的表彰,因此朱高炽记忆不深。
“很好,你家的家风不错。”
周承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浑身的发抖。
他的眼神中,皇太孙殿下的样子模糊起来,只有伟岸的形象。
朱高炽没有意外。
如此的眼神,他见过了太多。
军队里,学校里,工厂里,片井区……
他是皇室不假。
可老百姓在意的是谁真正的在乎他们,谁真正的为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
赵胜带来的新的方案。
有两条主要思路。
一条是向外移民,一条是放开倭国和高丽女佣进入大明的门槛限制,鼓励用工行为。
“向外移民,此事需要慎重。”
人们只看到了现代科技的繁盛,所以不知道工业革命是运用技术为主。
同样。
人们只看到了新大陆,却看不到早期西方移民百姓的苦难。
新大陆移民。
和大明洪武朝移民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后者是在自己的国家,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就算如此,也让移民们痛苦不堪。
而西方早期并不是移民新大陆,而是一支支的强盗们,靠着欺骗与劫掠获得财富。
然后把自己的罪犯流放到新大陆,任由罪犯们自身自灭。
同样的道理。
朱高炽的移民计划,是前期投资巨大的利益和物资,军队先行,为后期移民们打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且更有当下国内外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帖木儿会不会因为大明消灭了东察合台汗国,选择返回与大明敌对。
金帐汗国的态度。
当下需要多久平复安南的反叛。
高丽三股势力的平衡。
倭国两股势力的平衡。
大明内部的矛盾。
……
移民到海外,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就是超高的死亡率。
凭什么让国内稳定发展的百姓们,驱使他们去呢。
西方百姓们生存环境恶劣,工厂工人的死亡率,竟然还超过新大陆的死亡率。
这些都是和大明不同的环境。
大明目前的问题,是生产力跟不上人口的增长,而不是缺乏土地为主要矛盾。
人们常说中国古人不愿意冒险去往海外。
那么后世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非洲战乱国家定居呢。
最大的阻碍。
是古代大一统的社会环境,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文社会,导致安居乐业的百姓们,任谁也不会愿意去充满了死亡的陌生土地。
相反。
当生存环境恶劣时,中国先民自然会去新的地方,例如遍布东南亚的福建人。
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因此工业化大明的海外发展道路,必须是建立在国家力量上,前期投入巨大的生产资料。
靠着政策扶持,以及更大的利益,用来组织国内百姓移民。
这就需要时间。
至少要让周边局势稳定。
解决掉帖木儿汗国,或者排除帖木儿汗国的威胁,毕竟这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帝国。
其实都不算难题。
唯独朱高炽缺的是时间。
人口的速度增长太快了,两年诞生一张嘴,不但带来不了生产,反而要消耗粮食。
第一条向外移民,朱高炽暂时放下。
目前阶段,他只会让商团们去开拓大海,并且已经在做了,为下一阶段打造根基。
最后才是让国内百姓们去海外安居乐业,形成更大的经济利益体循环,而不是用百姓们的血肉去浇灌。
朱高炽看重的是第二条。
人性的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禁抬头看向周承志,新时代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新式人才,犹如他的父亲,并不把国外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
文书房提供的资料,有周通详细的履历。
包括在国内善待族人,而对外族人则异常的冷血。
是家风如此,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呢。
周承志低着头,没有感受到朱高炽的视线,于是赵胜主动的解释。
“大片区的人口,就像饺子下锅一样的,一个个孩子接连出生,会枯竭市场经济需求,最终让工业萎缩。”
“既然控制不住,那就不在控制。”
赵胜顿了顿。
他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唯独自己的这名弟子,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屠夫吧。
“扩大大片井制度的田亩数量,从一百亩到两百亩。”
“带来的问题,是超过了一户军户的耕种能力,以目前的农机技术水平,并无法满足生产力的需求。”
“那么鼓励大片井制度使用女佣工,增加大片井区的劳动力,为皇太孙殿下下一步的计划争取时间。”
这才是赵胜最高兴的地方。
他十分清楚未来的政治走向,也明白当下的困局,而吸取国外的鲜血,茁长大明的营养,为大明下一步的大发展提供源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