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1 / 1)

('

“今日商人去了皇宫,他日就是商人登上朝堂了。”

景清放下笔。

“中华重工体系不是一般的商人,不是官又不是商,不好轻易的定论啊。”

没有人搭理景清。

方孝孺和黄子澄,以及他们勾连的一批人,以私下窜连,阴谋造反的名义被抄家。

不过幸运的是没有被杀头,而是流放辽东。

但是像景清却没有好下场。

人们认为景清是畏惧权势的小人,畏惧权势不敢坚持道义,如何能当好御史。

景清没人搭理他,于是也不再多言,默默的沉思。

真是人心混乱。

朝堂乱啊。

景清内心烦闷,终于还是去告假,求了三个月的假期。

离开了朝堂,景清内心一片轻松。

“不如辞去。”

景清突然诞生了这个想法。

他属于中青代的官员,哪怕按部就班的升迁,未来也是朝廷的高官,大好的前程。

只不过到了景清这样的地位,和底层百姓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羡慕的地位,对于已经得到了的景清而言,却不是他最看重的。

换句话说。

就是普通百姓眼里的无病呻吟。

景清趁着离开京城的时候,去各处随意逛逛,准备最后的告别,已经打定了主意。

结束了假期后,向都察院递交辞呈。

从江宁到方山,烧了香拜了佛问了道,然后准备去句容,需要经过淳化关。

骑着毛驴,景清揉了揉眼睛。

眼前。

淳化关变了样。

“这么快就变成了工地,才不到两个月。”

景清不敢置信。

放眼望去到处是工地。

工地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牲畜无数,插满了各色的旗帜,处处都有堆积如山的物资。

“咳咳。”

身后传来了咳嗽声,景清回头望去大惊失色,差点跪倒在地上。

李道信跃了过来,一把扶住景清。

“这位是黄老先生,别认错了。”李道信在景清耳边小声说道。

景清手脚发软。

倒不是畏惧,实在是太意外了。

圣人竟然在这里。

“圣……黄老先生。”景清两手发抖,尽力的保持平静,他已经明白了,不敢破坏了圣人的兴致。

看来传言是真的。

圣人经常微服私访。

“你不在京城,怎么跑这里来了。”朱元璋没有太过理会。

“臣。”

李道信扯了扯景清的袖子,景清犹豫了片刻,说道:“在下已经告假了。”

“告假。”朱元璋终于回过头,认真打量了景清两眼,立马猜出了对方的心情。

“人言可畏啊。”

“还准备回去吗?”

景清差点哭了出来,圣人竟然知道他的处境。

“在下的确不打算回去了。”

朱元璋也没有劝,仿佛不在乎景清的去留。

“跟咱一起走一走。”

“听黄老先生的安排。”景清不敢拒绝。

一行三人。

当然。

远处还有不少强装打扮的人,仿佛是来工地观望的路人,工地向来不缺少来看稀奇的人。

而且工地人很多,不少只有自己班的工友才熟悉。

“黄老先生。”

“黄老掌柜。”

……

路上,不少人打招呼。

“你还在打趣老夫。前些日子不是已经知道,我可不是工地的掌柜。”朱元璋笑呵呵的骂道。

“俺都叫了老先生许久的掌柜,老先生也没有拒绝过,还是旁人提醒俺才知道。”

憨厚的工人说道。

边说边推着推车,里面装着挖出来的泥沙,三言两语就走了过去。

景清内心好笑。

那人如果知道与他说话的是当今皇上,不知道他会如何表现。

“不能往里走了。”

朱元璋突然停步。

景清一脸的好奇,朱元璋竟然有兴趣解释:“哪里已经开始建造地基,闲人勿进,而且工地也有危险,有些地方不能乱走。”

景清怔了怔。

圣人对工地的事竟然这么熟悉。

“走。”

“到了饭点,咱们去工地的伙房吃饭。”

“外人也可以吃?”

“当然不行。”朱元璋理所当然的态度,“咱在工地有关系。”

看着圣人一脸的自豪。

景清实在不知道说什么的好,只能默默的跟着朱元璋身后。

朝堂上。

谁要是走关系损公肥私,被圣人知道了可是要重惩的。

圣人最厌烦这等事情。

为何却改变了态度。

第五百零二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

伙房的伙食,让景清大开眼界。

他不是没有吃过美食,眼前的饭菜也谈不上,但这是工人们吃的便饭。

米饭管够。

鱼头豆腐汤。

五块酱瓜,三大块咸鱼干,一勺白菜,最后一勺茄子炖肉汁浇在大米饭上。

景清下意识的看向圣人。

朱元璋捧着大瓷碗,吃的香喷喷的,桌面还有一碗装着鱼头豆腐汤的大碗。

景清不敢再看,忍不住望向李道信,李道信却扬了扬眉,意思是一直这样。

“吃啊。”

朱元璋笑道:“你也是百姓出身,跟咱一样的泥腿子,在国子监读了几年书,当了几年官,不会这些饭菜已经吃不下了吧。”

“学生吃得下,倒是看见圣……黄先生能如此,让学生感动至极。”

“这么好的饭,咱有什么不喜欢吃的。”

景清心里暖洋洋的,也开始了吃饭,不再顾忌规矩。

同时想起了京城百姓们的民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四菜一汤的来历,正是朱元璋与官员们的约法三章,于是有了四菜一汤的说法,进而成了现代廉政的榜样。

“工地的规模,学生看来不下于万人,只这伙食上的费用,恐怕不菲啊。”

景清好奇了起来。

与圣人一起吃了顿便饭,加上圣人的随意,景清胆子大了起来,有了和圣人聊一聊的欲望。

“这算什么。”

朱元璋遗憾的放下了大碗,食量还是比前几年差了不少,汤有些喝不下了。

李道信见状,笑道:“侄儿没吃饱,大伯的这碗汤就赏给侄儿吧。”

朱元璋大方的送给了李道信。

景清内心感叹。

李道信这厮倒有好机缘,有了与圣人的这番相处,岂不是有了层保障。

朱元璋吃饱了,满足的指点景清。

“北方工地的伙食,比这里更好。”

“不会吧?”景清不太信。

江淮地区有的人家每日吃三顿饭,而北方每日吃两顿饭,就伙房的伙食水平,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普通百姓的伙食。

“北方有大片的牧区,有金州的渔政,还有兴起的大片井制度,粮食的供求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都是新词。

字不新,但是因为北平模式的推广,人们把北平模式带来的东西称之为新开头。

看来圣人对北平模式很推崇。

景清心中明悟。

圣人有易储之心,并不是因为新军的强大,看来圣人很早就对北平有关注。

景清猜到了根由。

“可惜。”

朱元璋遗憾的说道:“应天府的铁道还没有通车,物资流通的成本太高。”

“否则不光工地上的伙食可以追上北方工地的伙食,新城区的修建速度和成本,也能成倍的降低。”

“漕运的成本应该不算高。”景清说道。

为何江淮地区经济好,因为江淮地区的河道发达,运输成本比北方要低。

“运河的运力限制大,而且运输成本高于铁道的,幸亏上海去年开了海运,否则成本还要更大。”

朱元璋倒不反对海运。

明朝的禁海与清朝的禁海是两回事。

明朝官方对外的贸易,以及与各国的往来,乃至通过海运向辽东运送物资等都没有禁止。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