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爷说小王爷做的不错,无论是在北平的布置,还是在山东留下的后手。”
姚广孝一脸的敬佩。
小王爷能忍住诱惑,实在是难得。
虽然显得对圣人不太孝顺。
多少人按耐不住,北平系的将领,不少人都已经急不可耐了,盼着燕王成为太子的那天。
听到姚广孝带来朱棣的态度,朱高炽关心的问道。
“皇爷爷和父王在京城快两年了,皇爷爷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是直接让父王监国,还是只让父王当太子?”
“圣人很早就已经放权,目前来看应该是会让王爷监国。”
姚广孝猜道。
“那就好。”
朱高炽松了口气。
当太子和监国太子是两回事。
如果朱棣只是被封为太子,那自己来京城又算什么,一点权力也没有。
只有朱棣监国,自己才能在朱棣的支持下,继续推动工业化发展。
只要能继续推动工业化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就能掌握更多的权力。
“朱允炆怎么安排的?”
“目前不太清楚圣人的心思。”
朱高炽点了点头。
对于应天府的局面,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
应天府。
“皇爷爷。”
朱允炆跪在朱元璋的身前,满面的泪痕,事已至此,朱允炆知道自己的地位就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朱元璋扶起了朱允炆。
从朱允炆的身上,看到了长子的身影。
朱元璋叹了口气。
“皇爷爷,朱高炽对您没有孝心,多次违逆皇爷爷的旨意,连叔叔们都不放,一直关在北平。”
朱允炆终于撕破了脸。
当初一直顾忌脸面不好意思指责朱高炽,现在连四叔都开始在朝堂露脸了。
朱元璋黑着脸。
北平模式的确厉害。
可朱高炽做的一些事,朱元璋并不太满意。
对将领的待遇太低了。
只有与国同休,这些人才是皇室的最大支持者。
还有对自己的叔叔同辈侄兄弟们,朱高炽打算怎么做,一直关起来不成。
“朱高炽不忠不孝,皇爷爷就算不为了自己,也要为天下考虑。”朱允炆哭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
“虽然不太恭顺,可此子嘛……”朱元璋未说完,而是发出一声长叹。
历来想要当好皇帝。
可不是光靠仁德礼孝就行的。
朱元璋可不信那一套。
之所以制定下一代以宽仁为主的安排,只是出于国情的考虑,而不是因为信任那一套。
相反。
朱高炽的所作所为虽然让朱元璋生气,可朱元璋内心深处竟然有些欢喜。
这才是让朱元璋有些郁闷的原因。
合着越对他不孝,他反而越欢喜?这是能对外讲的话么。
如此“苟”的继承人。
朱元璋觉得自己拿他都没有办法,天下间还有谁能奈他如何呢。
就算自己有种种的算计。
结果朱高炽“稳”的住。
说穿了就是以势压人,不在乎规矩,让人无可奈何。
朱元璋是坚定的性格,并不会因为朱允炆哭诉一番就改了主意,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
“你放心吧。”
“咱为你安排好了,你去广东。”
“咱封你为越王,藩国就在番禺,离朝廷又远,只要你不出错,以后就好好当你的越王吧。”
朱元璋安抚着朱允炆。
朱允炆听到后,哭声更大了。
他才不要劳什子越王。
他是皇太孙啊。
朱元璋没有再理会朱允炆,不顾朱允炆的哀求,径直离开了东宫,随着朱元璋的离去,门外的太监们进来。
朱允炆要移宫,为朱棣腾位置。
朱元璋心要是硬起来,那绝对是杠杠的。
仿佛没有听到宫内的哭喊声,太监们如狼似虎的搬迁东宫物件的动静。
以后皇宫的主人可是朱棣。
谁还在乎一个要迁去极远之外的越王呢。
太监们最有眼力了。
第二日。
东宫的属臣们就发现了不对,朱允炆不见了。
这下子人们彻底闹开。
黄子澄大闹东宫,被太监们驱赶了出去。
外面都在猜测,皇太孙是不是被软禁了起来,下场会是如何呢。
“燕王殿下。”
齐泰拦住了朱棣。
朱棣平静的看着齐泰。
齐泰的才能的确不错,仿佛兵部的活字典,任何兵部的事物,此人都能答得上来。
父皇也称赞过齐泰的才能,提醒过有才能的人,能拉拢的还是要拉拢的。
朝廷的人才并不多了。
朱棣对于齐泰也并没有见外。
比起黄子澄这些人,齐泰属于可以用的,所以朱棣没有因为齐泰的拦路而生气。
“皇太孙毕竟是太子的骨肉,就算……”齐泰有些难以开口。
他忠君。
忠的是朱元璋。
如今朱元璋改了主意,大势已不可违,齐泰虽然已经接受,但是还是无法说出来。
朱棣知道齐泰要说什么,拉起齐泰笑道。
“朱允炆是我亲侄子,我不会怠慢他的。”
齐泰松了口气。
只要能让皇太孙有个好结局,齐泰心里就没有了疑虑,已经接受了现实。
没几日。
朱元璋下旨。
皇太孙朱允炆失德,封为越王,属国番禺,即日出发,王宫由地方组织修建。
至于王宫何时修好,并没有人在意。
辽王从被请去北平的那天,他的辽王宫至今都没有修好呢。
“皇太孙这回成为了越王,恐怕住不上越王宫喽。”
“难道圣人会反悔?”
“圣人毕竟老了,广东当地的官员难道连这点觉悟都没有?谁敢主动为皇太孙修王宫。”
“除非燕王日后亲自下旨,让当地官府修建越王宫,当地的官员才会动起来。”
京城。
北平社会报分报报纸的销量节节升高。
人们讨论的话题渐渐不在是朱允炆。
而是燕王何时被封为太子,燕王世子何时被封为皇太孙。
至于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努力,随着朱元璋的旨意,立马灰飞烟灭。
浙江的读书社鸟兽散尽。
第四百九十五章 孙儿拜见皇爷爷
朱高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这么快刀暂乱麻。
朱允炆被送去广州番禺的速度,比他进入应天府的行程要快。自己还在保持每日三十里的行军时,事情就尘埃落定了。
这下子。
别说陈亨这样的人,就连金忠,姚广孝都在催促朱高炽,让他不要在路上逗留了。
“急什么。”
朱高炽摇了摇头。
如今才刚进入三月,离六月份还有三个月。
现在就等着朱棣被封为太子了。
他这两年的所作为所,早就把朱元璋得罪了个遍,朱元璋也从来没怪罪过自己。
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算计也好。
反正他不急。
应天府的确和北平不一样。
山清水秀。
人口也多,到处都是人。
从徐州开始,朱高炽带来的万余大军,一路护送下,各地的官府都不敢怠慢。
粮食补给由地方供应,朱高炽则接见一批又一批的官员。
这可不是小事情。
接见的官员越多,众人巴结上了小王爷,那么朱高炽的威望就越高,会有更多的官员支持自己。
如此机会朱高炽可不会错过。
一直到朱棣来信。
等到了朱棣的书信,朱高炽才没有再耽误。
其余人朱高炽不信。
唯独朱棣。
朱棣可从来没有催过自己。
这是两父子多年来达成的默契,既然朱棣都开始催自己了,那说明京城的确没了问题。
“你去一趟山东。”
朱高炽仍然安排到。
“告诉我的二弟,任谁给他的书信和公文,他都不要离开山东,除非我的亲笔信,否则他必须牢牢控制山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