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页(1 / 1)

('

“合记商行招工啦,来得早去得早,早日安家落户,幸福一生!”

“北平张家商行招工啦,每个月一两的工钱,包吃包住,有志之士快点来呀。”

在各地的县镇乡间。

好多的商行在招工,甚至张德辉都不得不派管事来南方,加入“抢人”的行当。

北平的人力缺口越来越大,虽然有了机器代替人力,但人手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巨大。

特别是这两个月。

军工业的直线上升扩张,直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增速,海量的订单愁的是工厂的成产效率。

生产出来多少就能销售出去多少,愁得是没有人手来扩大生产链。

这都是看见到手的钱,却挣不到手啊。

商人们是最急切的。

煤炭的需求更是几何倍的增加,因为煤炭是工业化的血液,工业化的增长,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煤炭的供应。

商人们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幸福的烦恼,这种滋味让他们欲罢不能,那酸爽实在是无法言语。

原来。

商人们突然发现,战争竟然会是如此美好的事物。

以前北平的发展是火车上的列车的话,今年的北平发展速度仿佛就是开飞机。

“军事的胜利,让商人们心里有了保障,而商业的扩张,让商人们沸腾了起来。”

“优势在我。”

北平报纸上的四个大字,刺激的朱元璋忍不住眯起了眼睛,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但朱元璋不服气啊。

如果让自己年轻二十年,自己必然不会服输的。

北平模式,下面的官员学不来,自己一定能学得来。

这位一个碗发家的老人,充满了信心和战心,可是岁月不饶人,任何英豪在岁月面前都显得无力。

“这句话是对咱说的呀。”

朱元璋失落道。

“炽儿应该是为北平鼓气,终归是大明天下,许多百姓心里还是不安的。”

朱棣苍白的解释着。

心中忍不住暗骂。

“兔崽子。”

“这么用力干什么,真把你皇爷爷逼急了怎么办。”

朱棣不是傻子。

这段时间父皇的布置,虽然嘴上没有言明,但朱棣看得越来越明白了。

到了这种地步,他恨不得朱高炽赶紧消停。

掌管禁军的将领,朱棣一个个都见过了。

无论是耿炳文,还是下面的一批将领,连父皇当年的养子都见过了面。

朱棣心中的底气越来越足,在应天府再也没了心中没底的感觉。

枪杆子到底是枪杆子。

只是大侄子怎么办。

朱允炆可是当了多年的皇太孙,又是大哥的儿子,继承了太子一系的大部分人马。

这也是个不好轻易解决的麻烦。

想到这里,朱棣忍不住看了眼父皇。

杀人。

父皇不是不敢杀人的人。

可是这回不一样啊。

杀的是朝廷正统,父皇也老了,恐怕也没有了当年的坚韧之心。

朱元璋很快恢复了平静。

大明。

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百姓。

七十古来稀。

朱元璋想要为天下做最后一件事,希望能有个圆满的落幕。

北平模式证明了它的成功。

朱元璋让李道信进宫,朱棣终于见到了锦衣卫的指挥使,这位负责天下机密的要人。

北平。

一封密信从应天府而来,送到了朱高炽手中,看完密信的内容,朱高炽当即召集了北平几位重要人士。

“这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

葛诚,房宽,陈亨,姚广孝等人先后看完,姚广孝主动说道:“看来贫僧的推断是真的。”

“不一定,口说无凭,谁知道是不是计。”

房宽略有怀疑。

“就算是真的,也不得不防。”

几人情不自禁的加重呼吸,为密信的内容感到动摇。

燕王有望取代皇太孙。

“锦衣卫控制在皇爷爷的手中,锦衣卫送来的密信,是皇爷爷的意思。”

朱高炽沉吟道:“但是皇爷爷用计手段天马行空,我们的确不得不防。只是姚师傅说的很有道理,目前的迹象来看,皇爷爷的确有这个可能。”

“呵呵。”

有人忍不住笑出声。

听到笑声,在场的人没有责怪,谁都感到兴奋。

“不论怎么变,以不变应万变。”

“发展工业,整军,彻底吸纳诸地,最后等待的是朝廷大军也好,朝廷的消息也罢,我们先保障我们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百二十三章 打工好,打工妙

全天下最繁华的是大明。

全大明最繁华的是运河流域。

在运河上,光漕船就有一万多艘,其余的民船,商船,货船更是不可海量。

靠运河为生的人,以及运河两岸,还有沿河的县城,养活了不知多少人。

在江西进入应天府的河段,两旁有许多的食铺,茶铺。

这里的东西又便宜量又大,吸引了很多苦力在这里吃饭,一行三十余人浩浩荡荡走了进来。

多数人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裳,领头的是个中年人,穿的不算奢华,但也不算旧,像个体面人。

“吃饭!”

领头的人大声的说道,并且一连点了好些饭菜,伙食比在场苦力们吃的要好不少。

食铺的老板连忙上前招呼,“客官要等一等,桌子不够,先安排两桌,其余的等别的客人吃完就有了桌子。”

领头的手一挥:“没必要这么麻烦,把菜全部上到桌子上,我们站着吃,吃完了还要赶路呢。”

“好叻。”

老板高兴的笑道,今天又是好生意的一天。

不只是这处的食铺,一伙一伙的人从江西出来,领头的各个大方的很。

“啧啧。”

“北平来的人就是大方啊。”

“我要不是一家老小离不开,我也跟着去啊。”

周围的人感叹道。

“江西是宝地啊,气候虽好,但是多山多丘陵,江西有九百多万人口,多么的拥挤,跟着我们去北平进入工厂工作,要不了几年房子有了,婆娘也有了,家不也就有了。”

领头的人大声的说道。

什么时候也不忘记宣传,他们都是各个商行负责来南方招人的管事们。

那些人口多,田地少的地区,都是他们主要的目标。

吃完了饭,坐上了民船,一路千里去往北平,因为这个现象很红火,导致运河上的人们笑称为打工人。

“打工好,打工妙。”

“穿新衣,看大戏。”

“买楼房,娶婆娘。”

“金不换,银不换。”

“神仙来了也不换。”

“哈哈哈。”

运河上的段子层出不穷,逗乐不少的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经过这些世面人儿,又带去了全天下。

“东里兄,我观这北平无所不用其极,竟然编了这些段子来哄骗百姓,实在是可恶至极。”

隔壁的桌子上,一名地方乡绅恨恨道,他的对面坐着位三十出头的读书人。

读书人微笑不语,看上去很稳重。

“难道东里兄不认可?”乡绅不爽的说道。

眼前的读书人,原本是江西人士,自小困苦,但是勤奋好学,长大后颇有名声,靠着教学的收入,游学四方。

乡绅知道此人的名气,本打算请他到家教授家中子弟读书。

类似这样的读书人很多。

贫困不可怕。

只要勤奋好学,有真材实料就能出头。

上升渠道很通畅。

先民的社会。

至少在没有人口大爆炸的时候,唐朝科举兴起,靠着中华文明的丰盛,纸张的普及,底层向上的通道就打通了。

“谎言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读书人仿佛没有看到乡绅的不高兴。

“这些年来,如此言论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来越广,能带通这许多的人自发前往,可见以前去北平的人,往家里的书信都有证明。”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