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军建设,一直以来是小王爷稳抓的。
从中华重工的规模还未扩大起来时,小王爷就已经各种手段接触卫所。
深知小王爷为人的张辅,以为朱高炽会拒绝。
“这样吧,你筹办教育部,制定一个大方向的章程出来,全北平毕业生的资料你也能掌握,做一个我能接受的方案。”
朱高炽松了口。
八百毕业生多吗?
十年也才八千。
以现在北平的学校规模,就算一百年后,也只能维持数万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而已。
因为人会生老病死。
七年制的学校,的确负担太大了。
除非把军费投入学校。
如果挪出每年两百万新军军费,能很好解决当下学校规模扩张的问题。
不久后。
八百名毕业生被抢干净。
时代的变化,悄然无息,波澜不惊的展开。
原来从旧文人,舍人,识字,熟练工人群体中,构建成管理阶层的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
建议逐渐被新学生群体取代。
这个过程虽然刚开始,但只要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如朱高炽想要的结果。
学校和私塾不同。
学校是封闭的环境。
因为学生数量多,犹如一个另外的小世界,所造就出来的学生,必定跟私塾出来的学生不一样。
学校出来的学生,他们会更纯粹,更激情,更热烈。
新学生。
挽救了跌落深渊的民族。
新学生。
也必然让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赵寡妇的家,在北平大剧院不远处的新居民区,因为赵寡妇在这里上班,所以在这里买的房子。
她的家来了新邻居。
调研司和北平大剧院都给了七妹选择。
七妹最后决定回到北平大剧院工作。
不过因为生了孩子,七妹有短暂离开了北平大剧院。
七妹没有动丈夫的抚恤银。
她在北平大剧院是名角,没有离开北平大剧院时就积蓄了不少钱,自己在单位附近的新式居民区买了房子。
贺宽的父母终于改变了态度。
毕竟儿子已经不在了,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婆婆来到了房子里,帮七妹照看孩子。
七妹把丈夫的抚恤银全部给了婆婆,婆婆收下了,认真的告诉七妹,这抚恤银以后会交给孩子。
未来会不会变,谁也不知道。
但是现在这个小家,已经走上了正轨,她们都在恢复自己的伤口。
赵家寡妇去看了七妹。
“你婆婆带的仔细,你有什么好操心的,什么时候回去剧院工作?”赵家寡妇笑道。
“现在剧院发展可快了,周世子那人真搞笑,不过周世子真有才,还当众唱了一段余姚腔,唱的真好听。”
“听说乐师们跟周世子弄了许多曲子出来,他还参与编剧,听说会出很多新戏。”
第三百四十三章 绝世美人的残缺
七妹的房子是小两层。
面积比较窄,但是高度是一样的。
一层是厨房,客厅,餐厅,二层是两间卧室,加走廊阳台。
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街道,和周围与对面的房子,还能看到远处的学校。
这里的北平工农学校的规模,仅次于工人子弟学校,也是促成七妹落户于此的主要原因。
虽然七妹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但是她在大剧院的工作,已经让她的眼界比许多人要开阔。
她知道学校的重要性,也知道学校在中华重工体系内部的前程,所以哪怕孩子还小,她已经做好了孩子未来的计划。
好好读书,考上好成绩,毕业后加入中华重工。
而北平的田地上。
百姓们的生活认知并没有发生改变。
甚至许多人家的孩子,仍然当做半个劳动力在使唤,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对孩子有加入工作的需求。
在新时代之前。
西方的工人们很穷很困苦,过着劳苦昏暗的日子,连孩子们都要早早的去当童工。
男人当牲畜使,女人当男人使,孩子当大人使,最后只能领取微薄的工薪勉强度日,寿命极其低下。
终于达到工人们承受的极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反抗的浪潮。
为社会文明进步和提高自身环境待遇赢得了胜利。
但北平不同。
朱高炽用的社会生产资源分配调控模式,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仍然辛苦,但是在待遇和工钱,以及社会福利上,与西方的工业社会截然不同。
培养工人们在工厂的主人翁精神。
例如当初刀具一厂厂长检讨之事。
工厂有规章制度之外,也有工人满意度考核。
也就是画了红线之外,工人的意见对工厂的发展管理方向有重要的影响。
这叫做上下结合。
再好的制度,当脱离了底层,也就是虚设,正如朱高炽每每强调的宗旨。
中华重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不同的目的,自然有不同的表现。
人心齐。
至少在北平的中华重工,以及中华重工体系,已经是当今世界之独一份。
这才是中华重工最大的武器,不败的根基,全面扩张士气如虹的原因所在。
诸多的人都在往一个方向使力,能把泰山移平,何况途中遇到的些许阻碍。
也让朱高炽在北平的调度畅通无阻,可以轻易的做出自己想要的变革。
不是没人反对,而是无力阻止。
犹如浪潮。
一波皆连一波的浪潮,让再坚固菱角分明的岩石,也会被打磨成浪潮所要的滑润。
“诶,你家小儿子回来了。”
七妹和赵家寡妇。
两人都很美。
站在阳台上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七妹指着赵家寡妇的家。
“锐哥儿,你娘在这呢,你也来姨家坐坐。”
七妹大方的说道。
赵家寡妇家的孩子都争气。
老大品性好,老二在学校也是好学生,对于赵家老二毕业后的去处,七妹也很好奇。
十五岁的赵锐,听到声音抬头望去,看见了隔壁的贺家小姨和自己的母亲。
他也没多想,直接转头过来。
婆婆带着孩子去公园游玩。
在居住区会有公园,那里有草地和树荫,凉亭,许多的家长会带着小孩在这里游玩打发时间。
七妹的婆婆从乡里来了后,公园是经常去的。
赵锐坐在客厅,七妹去倒茶,赵家寡妇让七妹不要动,七妹仍然笑着倒了杯茶。
赵锐看到是冷的,才一口气喝完。
“还是姨懂事,知道我们年轻人不喜欢喝热茶。”
赵锐大大咧咧的说道。
“你这孩子,怎么跟你姨说话呢,学校学的礼数在哪里。”赵家寡妇气道。
七妹掩嘴而笑:“别说你家老二,你家老二说话有趣,倒有意思的紧。”
“礼是死的,人是活的,礼在心里,而不是故意古板,那些外表越古板的老夫子,心里说不定才道貌岸然呢。”
比起他的大哥,赵锐更加的无拘无束些。
“我是拿这孩子没办法了,说不赢他。”
赵家寡妇叹气道。
“锐哥儿,你从学校回来,学校定了你的去向吗?”七妹关心的问道。
赵锐长叹一声。
听到赵锐的叹气,赵家寡妇和七妹都担忧了起来。
“你快说呀。”
赵家寡妇急道。
“唉,我以后要和你们成为同事了,以后见面怎么叫才好。”赵锐故意摇头晃脑。
赵家寡妇和七妹愣住了,不明白赵锐什么意思。
“我的申请学校获得通过,北平大剧院同意接受,以后我就是北平大剧院的储蓄管事人才。”
“说不定哪天,你们就归我管哦。”赵锐哈哈笑道。
“你……”
气的赵家寡妇锤了儿子两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