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上也有好人和坏人,不能说因为有坏人,就一竿子打死所有的东西。
“成立的这家集团公司,将由粮票银行贷款,计划投资五百万元粮票,分期分阶段完成。”
“嘶!”
……
人们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
五百万元粮票啊。
粮票银行总行长陈恒,忍不住看了财务部部长蔡文一眼,蔡文也正震惊的看着他。
两人感到了惊恐。
宝钞的前车之鉴,这超额发行的五百万元粮票流入市场,会导致多年来建立的粮票信誉体系一夜之间崩塌。
“小王爷,我反对。”陈恒当场说道。
“我支持陈行长。”
蔡文随后出声。
其余人低下头,态度表明了一切。
他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可到了这个层次,许多事情要比常人了解的更多。
在他们看来,陈恒和蔡文是对的。
朱高炽没有生气。
其实在场人的观点才是正常的。
逻辑。
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是能用自身的逻辑来理解的。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
纽克门蒸汽机发展到瓦特蒸汽机。
人们是用常识来理解,并发展蒸汽机技术。
例如气密性。
在后世的科学发达情况下,许多的技术已经让人无法用常识来推导技术。
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气密性问题,人们就是想出了“加盖子”的办法。
这个思路,就来自于原始认知的想法。
普通人能用自身的逻辑来理解。
例如在人们想要飞行的时候,想到了学鸟类一样安插翅膀,任何人都能理解。
但是飞行技术越来月发达,越来越深奥,逐渐就超出了人们的逻辑认知。
在经济自然发展理论之上的,更深奥的中国模式,自然就不是普通人的逻辑能理解的。
所以在前十年,无数的西方经济学家唱衰中国,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
提出大量的西方经济发展的例子和理论,来举例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如何不对不对,仿佛下一步就会印证他们的说法。
整整十年。
国外国内有很大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
直到这个理论,变成了中国威胁论。
说明了什么?
这个模式的成功。
并且威力之巨大,让人们感到了害怕。
发展了数百年的国家,占据了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全方位优势的情况下,在中国模式发展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他们感到了害怕。
这个模式有多厉害?
不是自己说厉害才叫厉害,而是别人说厉害才叫厉害。
别人害怕了。
厉害不厉害?
朱高炽要说服这些人,让他们不要用原始逻辑来理解自己提出的方式。
“我知道你们有许多人心中想的是宝钞,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五百万元的粮票,不会全部流入市场,而是下沉到基建之中。”
“为什么我要说成立一家集团,而不是公司呢。”
公司这个词,很早出现了这个概念。
最早出自孔子《大同》中《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其含义与现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
朱高炽最后解释道:“因为这个集团,就是用来兜底发行的粮票的。”
集资,开发,卖出,获利。
这是自然经济理论。
发行,开发,使用,生产力增加。
这是社会资源分配理论。
当年唱衰中国经济发展,正是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者看不到中国模式利润所在。
当然,事情道理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朱高炽向十几位高层管理者说的这么简陋。
但是朱高炽要的是执行。
这些人能贯彻他的理论就行。
换句话说。
朱高炽要在大明“开挂”了。
在后世西方经济学者眼中,中国模式的确是“作弊”的,他们国家学不来,只能硬着头皮抵抗。
第三百二十二章 作弊的北平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总投资规模高达五百万元粮票,现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商,热烈欢迎有志之士加入,共同开发开平。”
社会报上的一篇广告,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
五百万的字眼,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
但是他们不懂啊。
这是要和宝钞一样乱发吗?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包下了生活报,财大气粗的让生活报刊发了加刊。
整期的报纸,这个大举动,让养成习惯看报纸的上流社会,“认识”了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将设立众多大项目,例如两千里铁道开发承包项目,无法探清的露天矿场开采招标项目,城市基建承包项目……”
“无数的商机,此地犹如聚宝盆,遍地金银,为了支持广大力量加入,将会打造全方位优越的商业环境,成立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商业部,为投资人排忧解难。”
张德辉吃力的看着报纸,他的儿子张贤才想要帮父亲念报,被张德辉拒绝了。
屋子里。
十几名家族和家族的晚辈以及生意上的掌柜,安静的等着张德辉发话。
五年里。
张德辉老了,但是他的生意规模也翻了十倍不止。
整个家族已经是北平最富裕的家族之一。
在煤炭行业有很大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依托于中华重工,属于中华重工体系之外的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
“真是老了啊。”张德辉放弃了研究,苦笑着感叹:“每个字都认识,偏偏看不懂。”
“您老感觉是好事还是坏事?”掌柜的问道。
“以老夫对中华重工的了解,不会做坑害别人的事情,至少不会乱来,特别是这种大张旗鼓的动作里。”
来北平经商的人为何这么多。
除了北平工业化规模带来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北平的商业环境让人放心。
“贤才。”张德辉点了长子的名字,说:“你和掌柜亲自去一趟总部,最好能见到周世丰了解下。”
张贤才犹豫了,他担心的说:“周掌柜德高望重,一般人很难见,只怕儿子见不到他。”
“你呀。”
张德辉无奈的摇摇头。
“你不多走动,关系自然就淡了,现在周世丰眼里还有老夫,你不抓紧机会多多拜访他,才真的见不到他了。”
同一天。
蒸汽机外柜的管事刚从山东回来,看到了北平最轰动的新闻,这份报纸他看了许久。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那管事拜访了最早离开蒸汽机外柜的同事王仁,听说即将外放山西。
王仁交接了自己所有的工作。
这位从外柜做起,升到管事,然后筹办蜂窝煤商会,又升到总部工作,如今即将成为“封疆大吏”。
许多人为他送行,举办送别宴。
王仁没有同意这位原来同事的请客,因为真没有时间,但是留给了对方下午一起喝茶的机会。
只有一刻钟的时间。
“你要离开中华重工?”王仁惊讶的看着这位同事。
“我想要从商。”
“你要考虑好,你这步子比我当年要大多了,我可没有离开中华重工,只是临时出去组办蜂窝煤商会而已,没两年我就回来了。”
王仁觉得眼前的同事目光有点短浅。
金银算个什么。
在中华重工内要什么没有。
“王掌柜,现在中华重工不像以前了,今年从学校招收了两千名毕业生,都是储备干部。”
王仁明白了。
以前只要做出成绩,升迁会很快。
现在的中华重工,升迁速度慢了下来,其实并不慢,但是原本许多业务能力不行的人,不在可能升到高级岗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