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诚拱手说道。
朱棣摇了摇头,“你没有和咱那三哥打交道,不知道咱三哥的脾性,他可不是大方的人,其实这些年他一直对咱不满,认为咱压了他一头,咱也没想过和他比。”
不比也要比。
晋王和秦王藩地相连,同样负责一省之兵权,他们就算自己不比,外面的人也会比较。
比来比去就会有高低。
葛诚理解朱棣的苦衷,哪怕有圣旨,朱棣也不想兄弟之间反目。
但是有了小王爷的劝阻就不同了。
圣旨加上小王爷,让朱棣改变了心意,他决定真正按父皇的要求巡边各地。
这道旨意,无疑是朱元璋对朱棣的信任和认可。
从当年朱棣第一次出征,配老将充任大将军扶持,到朱棣独领军队出辽,乃至今年下旨巡视各地,成为了元帅一样性质。
至少现在。
整个北境,燕王的权势和威望,已经超过了所有人,包括他的三哥晋王。
秦王活着的时候,权势最巅峰也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约束在一省之内。
“王爷有旨意在手,身负皇命,晋王应该理解,也必须理解。”葛诚意有所指。
朱棣既然下了决定,就不会再顾忌那么多,但他还是不放心。
“老大的胆子太大了,王妃又放纵他,思来想去,整个北平府,也只有你能劝阻他。”
“孤离开北平后,你要盯着老大,如果老大要做出格的事情,你需告诫他。”
以前朱棣离开过北平,每回让朱高炽代管北平。
此次不同。
朱棣离开的距离远,离开的时间长,整个北平目前的态势,可以说没人挡得住朱高炽。
他有些担心。
因为朱高炽不是守规矩的人,从老大创办中华重工以来,一直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规矩。
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大。
现在的朱高炽,能力已经大到了朱棣要小心的地步。
他怕朱高炽真的做出超格的事情,引起了他皇爷爷的愤怒,那时候自己都很难护住他。
当一位好父亲真不容易,操碎了心。
朱棣临走前,对葛诚千交代万交代,还告诉一些老将领要稳重,不要学年轻人急躁。
……
第二日。
李伯升返回陕西前,被朱高炽单独叫去。
“陕西的情况和山西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我分析过,陕西秦王府和当地官府争斗势如水火多年。”
“导致当地文武矛盾很深,所以哪怕现在的秦王府已经失势,可当地卫所对官府很不满,让两者之间的矛盾延伸了下来。”
“这个矛盾不是轻易可以化解的,所以你在陕西开展军户经济合作社,充分具备这个条件。”
“而且我判断,当父王抵达陕西时,会有不少将领选择押注父王,蛇无头不行,秦王府又靠不住了,他们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利,必定需要新的靠山。”
朱高炽一脸认真。
陕西非常重要。
山西的晋王虽然也会死,可死的有些迟了,而且晋王和当地官府的矛盾不像陕西那么激烈。
这样会导致对山西军队的影响变得无力。
只有控制了陕西的兵权,从东西两边施加压力,在晋王死的时候,能用最快的速度倒逼山西的军队投靠燕王。
换句话说。
掌控了陕西,就有机会掌握山西。
李伯升露出迟疑。
“小王爷的计划是好的,只怕实际没这么简单。”
“所以我才派你去陕西。”
朱高炽拍了拍李伯升,郑重的说道:“我知道会有很多问题,不会一帆风顺,你尽力而为。”
李伯升的身份和成长经历,让他最合适。
此人是舍人,才能卓越,既懂中华重工,又懂卫所,还熟悉上层交流方式,比别的人更具备优势。
朱高炽还想过袁容。
只是袁容身份特殊,身上燕王府标签太显眼,反倒不如李伯升做事方便。
李伯升点头,“小王爷放心,陕西方面,属下全力以赴。”
“你尽快放手去做,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去除心中的顾虑,需要谁配合尽管提出要求,哪怕是燕王,我也会让燕王配合你的。”
李伯升不敢说话了。
听小王爷的话,仿佛他才是北平的掌控者一样。
至于燕王父子之间的日常,李伯升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
送走了李伯升,朱高炽又在大兴见了军工联合办的人,和金忠在一起讨论军籍工人轮换开往大宁之事。
自从朱高炽从大宁回来后,还没有在王府过过夜。
哪怕是回去王府见朱棣,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返,仿佛忘记家中的郭彩莲了。
为了这个机会,朱高炽准备了许久,太多的事情要在这个时期内布局完成。
而中华重工的发展本身也有许多的事物。
时间的宝贵,朱高炽有了深刻的认知,不敢浪费一丝一毫,恨不得用金钱来买时间。
包括民心。
“告全体工人,百姓书。”
“为积极宣传五壮士精神,充分提高社会素质水平,鼓励民间社会风气增长。”
“中华重工技术报,生活报现面向全社会,征集相关道德故事文章诗歌,无论任何载体都可以投稿。”
“通过审核的内容,每篇会给予高额稿酬,根据长中短内容,分别制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另外发放奖金。”
“一等奖一名,奖励一百两白银,二等奖十名,各奖励十两白银,三等奖二十名,各奖励五两白银,鼓励奖五十名,各奖励二两白银。”
……
“告全体工人,百姓书。”
“为积极宣传五壮士精神,充分提高社会素质水平,鼓励民间社会风气增长。”
“北平大剧院现面向全社会,征集相关剧本,音乐任何文化形势的内容……”
……
技术报,生活报之后,出现了新的报刊:社会报。
第一家歌舞院成立。
“为充分建设社会文化精神文明,深州大剧院向志同道合,有特殊才能的广大人士发出邀请,加入深州大剧院……”
真定府深州县,开设了第一家剧院。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互相吸收多余人口,有利支持生产链优化。
北平化工厂在天津北塘开业。
所有焦炭炼制工厂的副产品氨水,运输到化工厂集中生产制作成化肥。
有利的提高产量,避免了生产危险。
第三百一十六章 宁愿战死的少年
“卖报喽。”
“新开张的社会报,上面有好多好看的故事,快来买哟,只有最后一份喽。”
街头上。
有名穿着满是补丁的少年郎,用着蹩脚的口音,挎着装满报纸的布袋子在酒楼门口喊道。
谁也不比谁傻,差别只有所处的环境不同。
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接受的信息不同,造就了认知和行为的不同,但是总体上的智商不会有区别。
卖报的孩子们,知道哪里的客户多。
来酒楼的客人多是有钱的,有钱就识字,识字就会有兴趣看报纸,他们又有钱。
所以每家酒楼外,都是卖报孩子们重要的地方。
“小孩。”
有名刚要进去酒楼的中年人招了招手,那少年郎连忙跑了过去,客气的问道:“先生,你要报纸吗?”
“有哪些报纸?”中年人随意的问了句。
以前他没有看报的习惯。
可自从看过第一次后,慢慢的就离不开了。
每期的报纸,普通老百姓可不会买,在他们眼里这是败家的行为,但是还有不少的人不这么认为。
报纸上涵盖了太多的信息,是不同阶层的认知。
“技术报,生活报,社会报都有。”
少年郎看来很熟练,很乖巧的说道:“社会报上有篇新闻,说有人只靠着向生活报投稿,每个月的稿费就有一二两银子呢,就靠向生活报投稿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