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呀!”
第二刀。
那名首领仿佛猫在戏弄老鼠,杀了眼前人容易,但他想要打断眼前这汉儿的脊梁。
贺宽不恐惧了,真的不恐惧了。
“再来呀!”
第四刀。
贺宽无视身上的伤痕,鲜血染红了衣裳,他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第六刀。
“来呀,杀死我呀。”
贺宽决定豁出性命要在对方身上留个纪念。
第十二刀。
人们安静了下来。
“你是名勇士,你走吧。”首领放下了手里的刀,并让人送回了贺宽的马。
贺宽没有走。
“捡起你的刀,来杀死我,我们的决斗还没有结束。”
贺宽知道自己失血过多,他现在坚持不倒下,心中有个信念在支持他。
奴隶时代,只过去了三十年。
铭记历史,永远能让人充满奋斗精神。
……
一支骑兵出现在了天际线。
高举燕王旗帜。
有人向勃林帖木儿传递消息,那么和大明牵扯利益越来越深的情况下,自然也有人向朱高炽传递消息。
得知危险后,虽然只为了救几个人,朱高炽仍然选择派出一支骑兵。
朱高炽不知道来不来的,在他的眼前有几名蒙古台吉。
“达尔岱,你能说服众人,选择归顺大明,我很高兴,你的选择是对的。”
朱高炽安抚道。
在开平外的达尔岱,终于闻到了战争的味道。
为了不成为敌对目标,他决定彻底归顺大明。
部落所需要的物资,可以和大明通过贸易获得,他也了解北平的实力变化,知道靠武力劫掠已经行不通了。
像达尔岱这样的人有不少。
“世子殿下,我们希望保持和平,还有就是开平和大宁对我们的互市,永远这么下去。”
听到他们的诉求,朱高炽给予了认可。
“只要你们遵守规则,我可以向你承诺,你们不负大明,大明则不负你们。”
“不知道燕王何时抵达大宁,能见一见燕王吗。”
虽然知道朱高炽威望不低,现在代替燕王巡视大宁,但是达尔岱更希望得到燕王亲口承诺。
“父王短期内不会抵达大宁,我对你们的承诺是有效的。”
达尔岱闻言有些不满。
他知道燕王已经成为了北境最有实力的人,并且会带领军队巡边,所以朱高炽的话,引起了他的怀疑,是否在敷衍自己。
朱高炽看出了达尔岱的心思,于是耐心解释。
“父王巡边之事,我已经让人劝父王延缓,此次的巡边,与以往将发生改变。”
“达尔岱,你的选择很幸运。”
更多的解释,朱高炽没有说,现在已经说的够多了。
“世子殿下,希望你不要骗我们。”
朱高炽收回了视线。
从实力出发,眼前的达尔岱对当下的北平,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已经不值一提。
但是朱高炽愿意讲道理。
不久后。
贺宽他们的尸首被送了回来。
朱高炽亲自去看了。
在现场,朱高炽久久无言。
贺宽是名实干人才。
虽然只是中华重工的普通管事,但如果这样人才越多,那么中华重工将越不可战胜。
“号召全体工人,学习贺宽精神!”
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
朱高炽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战争模式,还要促进许多新的东西,彻底焕发北平新风气。
贺宽的死,不能白死。
他的精神将永存。
在北平大剧院。
十二平均律的理论,让音乐有了完善的标准,改变了各类乐器无法交流和比较的问题。
乐匠们可以使用同一种音乐系统来进行演奏和编排,从而大大提高了音乐的可比性和交流性。
各类乐器的调性,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现在都有了清晰的划分。
对音乐是跨越时代的乐理。
现在的北平大剧院,有了一支单独的乐队,正在忙碌的排练新军歌曲。
不光是乐队,包括剧院团队,即将开始入军巡演。
第三百一十章 大地上的愤怒
剧院在各地开花。
北平大剧院作为建立时间最早的剧院,无疑起到了中心作用,无论舞台还是场景,或者乐器方面,有了丰富的储备。
“宫商角徵羽……”
一名老者兴致勃勃的向十几名学生上课。
他是老童生。
自认为自己能力不错,可就是过不了科举,几十年秀才也不是,教书都不受人重视。
此人的家族原本是山东的大户,富甲一方。
后来家族被强制拆分,迁移去了各地,他这一支到了北平,靠着分家后得到的些许浮财,加上北平分的田地,也算是北平的富户。
不过老者从小习惯了手脚大,种地的收入无法平衡,算得上坐吃山空,最近几年已经囊中羞涩。
长大了的儿子们开始埋怨老者,不但不劳动,整日摆弄那些玩物,为了这些个玩物,老者可没少花钱。
直到成立了大剧院,突然的一天,有人找上了他,请他去教授他的爱好。
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还能拿到报酬。
像老者这样的人,虽然不是普例,但也能找出不少。
“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办法,按照技术报的说法,属于科学。”
“这就是我们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也叫做五度相生律。”
老者说着说着来了兴致。
他开始唱了起来。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老者的歌声并不美妙,但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听出,老者唱的歌非常有韵味。
而这个韵味,让在场的学生露出激动的目光。
这正是音律啊。
老者的唱腔,仿佛经典的音律浮现。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啪啪啪。”
等老者唱完,学生们兴奋的鼓起掌来。
“先生,你唱的真好。”
“是啊,先生唱的太神了。”
老者谦虚的摆了摆手,“这是传统的音调唱法,突出一个韵味,让人感受到磅礴。”
“现在出现了十二平均律,有了更丰富的音调,在此基础上,听说有了新的乐器,邀请了我明日去指点。”
老者有些得意,几分卖弄的意思。
被人轻视了几十年,临了临了,突然来的礼遇,老者的确忍不住炫耀。
学生们来自大剧院的工作人员。
女性占一半。
这些人声音有特点。
收到了自己想要的夸赞和敬佩,老者满意的说道:“其实十二平均律也是有来历的。”
“在《吕氏春秋·音律篇》里,开始与关于黄钟、林钟等十二律长度规范的记载联系在一起。”
“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求上方五度音之律,古称为‘下生’;求下方四度之律,古称为‘上生’。”
“从一律出发,下生五次,上生六次,便可得出十二律。”
解释了一番,老者又唱起了故诗歌,让在场的学生们理解充分,等老者唱完,然后开始考验学生们。
这些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唱的歌结合了刚才学会的知识,虽然还有些瑕疵,已经令老者陶醉。
在普通百姓眼中,认为了不学无术的行为,竟然被小王爷说对文明是有大作用的。
“我们先民从祭祀起就开始了歌唱,代代流传下来,不光是歌唱,还有舞曲。”
“正如小王爷所言,这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隗宝,是我们团结在一起的文化纽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