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的亲孙子呢。
他这么说,等于间接的告诉众人,权利和地位。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要放弃山东的市场,损失了巨大的利益,又暂停往陕西,山西铺设商道。”
“对工厂目前的困境,心里很担心,不少外柜的人,失去了方向,显得无精打采。”
“现在,咱相信诸位就能理解了,并且继续对工厂恢复信心,卷起袖子努力干。”
“中华重工不但需要考虑朝堂,地方官府,卫所,还要兼顾行业的引导,发展,控制。”
“在咱的未来规划中,诸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华重工的核心,你们也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作用,才能做出更好的结果,且是符合中华重工的需要。”
朱高炽真心说道。
藩王的危害,在官员主流思想中,是对大明不利的。
在靖难之役成功前,朱高炽指望不上官员的力量,哪怕靠着朱棣的拉拢,能在北平获得部分官员的支持。
但总体上,朱高炽需要培养一批能为他马首是瞻,懂得推广工业的人才出来。
毕竟。
自己要在靖难之役之前,把工业推动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尽可能的消弭靖难之役带来的危害。
太子,自己是要做的。
而造反的过程,自己也是要尽量压到最小的规模。
那么。
眼前的一批人就很重要。
高珍心思活泛,心情激动,又是他第一个出声,语气充满了热情和兴奋。
“外柜最近的风气,的确有些萎靡,不顾小王爷放心,我一定扭转过来。”
朱高炽点点头。
“虽然有些挫折,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以深挖北平的市场,把下级市场做起来。”
“以北平的体量,远远还没有饱和,仍然大有可为。”
“铁道还要修,两百州府县都要通铁道。”
“现在铁道还未盈利,但是铁道的规模越大,反而会加速盈利,徐宁你要认可这点。”
徐宁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应和。
铁道工程队第一阶段已经进入了尾声,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反而要靠工程队的手艺来持平。
他哪里有底气去询问贵人,何时启动第二阶段修建铁道的计划。
甚至怀疑贵人会否因为利益问题,裁减工程队的规模。
“工程队还有进行新一轮的扩张,密云铁矿和铁厂办起来的时候,密云和北平的铁道,也要修建完成。”
简易铁道修建的速度,最快可以一天四里。
密云到北平不到两百里,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人手充足,两个月就能完成。
毕竟铁道工程各队,有了几千熟练工人,效率也大幅度的提升。
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云铁矿
从北平到密云,近两百里路程。
经过营州的时候,营州卫派了一队人马随行,等到了密云,密云卫同样派了一队人马随行。
队伍从十余人,扩大了三倍,人数接近五十人。
晚上。
在卫所提供的房子,人们吃完饭洗漱了一番,一路奔波又四处走访,谁都精疲力尽。
高珍用热水泡了脚,把盆子端起往屋外墙角一倒,在寒风中小跑了回来。
另外一名掌柜,高长芳已经躺在了炕上休息。
高珍还没有睡意。
“你还不睡?”高长芳迷糊中,见到一个人影坐在炕头上,被吓了一跳,睡意被惊走了,半是埋怨的说道。
高珍摇了摇头,把炕桌的油灯重新拨了下,屋子里的光线亮了些,手里还拿着一卷书。
“说起来也怪,以前没有进工厂的时候,太阳一落山,我倒头就睡着了。”
“后来进了工厂,可能是柜上的事情多,心里不落空,反而睡不着了,总要看下书熬一熬。”
高长芳恍然。
理解的点点头,不再埋怨,安慰道:“你们外柜上的确压力大。”
“吵到你的瞌睡了。”高珍歉意的说道。
高长芳没了睡意,披上羊皮袄子,裹着棉被坐了起来,“你看的什么书?”
“杂书罢了。”
“《梦溪笔谈》,这书几十卷,你看的哪一卷?”
“你也读过?”
“读完了。”高长芳得意的笑道,然后补充说道:“有一回在小王爷的办公室,看到了这本书,我回头也就买来看了。”
高珍愣了愣。
看来不止他一个人在努力,不少人偷着进步呢。
高长芳和高珍性格不同,毕竟一个久在工厂,一个常年在外奔波,性格能一样才稀奇。
他更好奇王府的权势,对这些外面的事,更充满了兴趣。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什么?”
“北边不同啊。”
“北平的北面是山区,人口稀少,目前的军户比例占多数,的确和南边不同。”
高珍笑道。
高长芳摇了摇头,小声说道:“我说我们王府在北边的威望,你没发现,咱们这一路的待遇?”
原来如此,高珍知道高长芳指的是什么。
小王爷在北平府做事,虽然各地的官府不阻拦,却也不会主动相迎,但是往北的这一路,谁都感受到了地方上的恭敬。
“应该是卫所和官府的区别吧。”高珍迟疑,分析道:“北边卫所力量大,反而是北平南部,地势平坦,人口较为密集,民户居多,官府力量也大。”
“你这么一说,倒是有几分道理。”
高珍越说自己越明朗,最后深信不疑,确定的说道:“王爷多年领兵北征,北平各卫都是王爷的麾下。”
“虽然战事停止后,各卫所返回原籍,恢复日常,但以往的关系还会保持下来。”
“而且能哪天战事再起,这些卫所仍然重归于王爷的麾下,所以就算在平日,谁又敢不尊王爷的命令?”
“原来如此。”高长芳明白了,然后佩服道:“还是你们在外面跑的人有见识,见多识广。”
“都是猜测罢了,当不得真。”
见天色已晚,高珍放下书籍,说了句睡吧,真的就倒头就睡了,留下睡意全无的高长芳傻眼。
第二天。
卫所公房服役的军户们,烧了水做了饭,提供给人们使用。
朱高炽自然不在此地。
昨晚被指挥使请回他的家中,早上告别后,指挥使的公子送了几里地。
带着人来到卫所,一行人重新出发。
密云。
八山一水一分田。
人口稀少,田亩不足,目前的人口,主要还是军户,属于北平府的军事要地。
各地的卫所极为配合,大开方便之门,要人要给,要地给地。
有两队士兵护卫,密云各地可以横着走。
军士们也很好奇。
密云这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贵人来这里做什么。
朱高炽没有解释,只对指挥使透露过,他要在这里开矿。
至于朱棣和他们怎么事先打的招呼,他们的态度为何这么爽朗,朱高炽并没有怀疑。
靖难之役,朱棣造反,不光燕山三卫很快追随,北平府各地的卫所,态度多倾向燕王府。
不过北平府南边的卫所,的确让朱棣花费了些手段才收服在手中。
保定,镇定不提,就连北平城的门户,南边与保定交界处的涿州三卫,也不像北边的卫所轻易控制到手。
但是靠着朱棣常年的威信和手腕,北平府大多数卫所,最终还是倒向了朱棣。
如此才为朱棣提供了足够多的精锐士兵,为日后以少胜多打下了底子。
否则任由朱棣的军事才能如何卓越,如果手里没有精锐的士兵,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经过对本地铁矿的了解,以及我们自己的工匠的探查,此地区的矿层巨大,延长一两里,甚至十余里,还有一处长达二十余里。”
“有一家民铁,开采了数十年,至今还没有探到底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