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是怕死逃亡,现在逃亡则是为了求生。
卫所制度不光是军事制度,准确的说是半民半兵,每家军户要提供正丁,余丁等等。
“国泰民安,人口繁衍过快,去年我朝军户才一百二十万户,清点之后,变成了两百万户。
每户哪怕只提供一正丁,也等于保持了两百万士卒在卫,一年要两千四百万石的口粮,朝廷是给不起的。
而以前周边闲地多,有地可以开垦,今日周边何处还有荒地可供卫所开垦。
军户的年轻人们,不但无法吃饱,也娶不起媳妇,换成谁谁不逃?”
唐云说完后,又冷笑两声。
满脸的嘲讽,骂道,“圣人还是对官员太仁慈了,军户人口增长这么快,民户却没怎么动,还是六千万,可见官员对公事的懈怠。”
“呵呵。”
众人冷笑两声。
明初的勋贵武将,不是是苦哈哈出声,没几个对官员有好感的,自然认同唐云的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把军户的困境说了通透,可说归说,却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解决。
最后都看向朱棣,听燕王有什么法子。
朱棣咳嗽两声,这件事他犹豫了良久,因为长子一万两银子的刺激,才下了决定。
“我朝卫所可谓是耕战之法的极处,但是天下已然无可耕种之地,四方皆苦寒。”
“咱家老大在北平搞了几家工厂,诸位应该有所听闻,所获颇丰,利润不小。”
“工人缺人手,老大说可以试一试工战之法。”
“工战之法?”
众人面面相觑,从来没有听过。
“结合卫所,工厂招募大量闲置卫所人口,即可获得工钱,而工厂又能保持操练。”
朱棣话音刚落,唐云就拍手笑道,“这法子好,只不过大公子的工厂,能招募许多人吗?”
前番可只招募了二十余人。
这个规模别说北平诸卫,只燕山三卫的任何一卫,那也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朱棣也忧虑,可老大信誓旦旦的要一口气招募两千余人,还保证会继续招募更多。
对工厂的事,朱棣也不懂。
只是老大才数月就有了的成果,让朱棣不得不信服。
“两千人?”
比起前番的二十余人,一下子翻了百倍,众人都深吸一口气,露出兴奋的神色。
两千人,可以缓解燕山三卫的问题,如果能更多就好了。
“可两千人放出去,会不会影响操练,导致以后要用兵的时候,却无法使用?”
张玉又起了新的疑虑。
他就是这个性格。
什么事都想在前头,不喜欢有意外的麻烦。
“你的担忧,咱也想到过。”朱棣笑道:“不过你大可放心,不但不会影响操练,还会比以往更加严格。”
既然如此,众人都出言支持。
工程队不是缺人手么。
军户提供。
并且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以百户为单位的提供。
组成二十个百人队。
五个百人队分到工程队,十五个百人队分到铁道工程队。
第八十九章 太子病逝
燕山中护卫。
每个卫所,下面有五个千户所,有正副千户,每个千户所,下面是个百户所。
卫所设立卫指挥使司,北平各地的卫指挥使司,由北平都司管理。
燕山卫不同,属于亲王护卫。
在燕山中护卫卫指挥使司。
五个千户都赶来,听指挥使大人关于大公子招聘军户的事宜。
“总共要招两千人,我们卫与右卫各七百人,左卫六百人。”唐云欣慰的说道。
七百人已经不少了。
每户出一人,就是七百户。
“头,每个月工钱多少?”一个大汉说着蹩脚的话。
汉子叫做火真。
是蒙古人。
不用自称奴隶或者奴才,和汉人是一样的地位,大家都为同袍,如今为千户。
“一两五钱。”
“七百人,我们千户所包了,绝不让头为难。”
火真说话立马利索了。
“头,你放心。”火真看也不看其余的同僚,拍着胸脯说道:“我们千户所各个都是能干活的好汉子,绝对不跟头丢脸。”
“放屁。”
丘福大怒,“我前番跟着去了王府,看在兄弟情分上,都没有提出吃独食。”
火者挠了挠后脑勺,装傻道:“你们千户所也要啊?都是兄弟,好说嘛。”
众人无语。
这汉子平时看上去憨厚,但谁要是真以此小瞧他,轻易的哄骗他,那可就等着吃亏。
其实贼精贼精。
此人在未来的靖难之役中,功劳非常大,可以说在前十之列,深得朱棣信任。
“你们都别吵,老夫已经筹划好。”
“虽然燕王说要公平,但是我们是行伍出身,老夫不讲公平,只讲功绩,你们可有话说?”
众人皆称不敢。
平时虽偶有玩笑,可众人深知唐云脾性,有些事不能违逆他。
唐云神色自若,把结果告诉了众人。
“丘福和火真的卫所各两百人,你们三个人平分五百人。”
“丘福和火真平日做得好,所以他们两家各两百人,你们三人平分五百人。”
“喏。”
众千户拱手。
从军户招募,自然和民间不同。
工人的组织性本来就高,如今还是军户出身,本身就有组织,朱高炽自然不会打破这种组织。
朱棣也不会允许朱高炽乱来。
三个卫不少人是他的亲信,平时就听他的话,如今有了这个法子,等于跟他开了挂。
这可比他每年不痛不痒的赏赐要强多了。
以工养军民。
改变了军户的生产方式。
军户从依附土地,控制在卫所军官的手上,变成了依附工程队,控制在了朱棣手上。
就和工厂的工人,从百姓依附土地,控制在地主手中,变成了依附工厂,控制在了工厂主手中是一样的道理。
这其中的威力,就算朱棣不懂,朱高炽也会告知。
何况朱棣本来就非常人。
许多道理一点就透。
朱棣忍不住感叹,告诉了朱高炽一件他不知道的事。
“老大啊,你本来有件麻烦事,没想到你无形中化解了,真是你的运气。”
运道。
对一个人至关重要。
朱棣更看重朱高炽了。
自己这个长子,不但有本事,而且有气运。
“啊?”
朱高炽一头雾水。
自己对百姓和善,对官员礼遇,对将领拉拢,对商人讲规矩,对工人善待。
总之遵守一个原则。
尽量不得罪人。
自己能有什么麻烦?
“你说要扩工,手里会有几千名工人,都是壮劳力,是要服徭役的,官府无法视而不见。”
“咱原本以为你会从民间招募,没想到你从军户招募,问题从根子上解决。”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几百人的时候也是有影响的,但是官府还能睁只眼闭只眼。
超过一千人。
官府可能会出手,也可能不会出手,就看燕王府在官府中的威望有多高。
超过三千人。
官府一定会出手。
可老大一招拉拢了卫所,卫所服兵役,可不用向官府服徭役,那么官府在出手和不出手之间,自然会因为顾忌,选择不出手。
听到朱棣的解释,朱高炽才恍然大悟。
不过这哪里是自己的运气呢。
根本和运气无关。
例如铁道的诞生,原因是为了解决道路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
如果自己办的是其他的工厂,导致官府服徭的人少了,但是地方的事务不会减少。
地方的事务有哪些?
铺路搭桥,驿站衙役等等。
这些徭役会分摊到其他的百姓头上,等于其他百姓要服的徭役变得更重。
而铁道也是道路。
它的出现,让普通道路货运量变少,延长了使用期,变相的减少了此项徭役,结果不但对官府有利,对百姓也有好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