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是现代科技以前,人类历史的发明家,所以工厂在技术上被万三掌控,朱高炽内心没有反感。
只要万三愿意培养徒弟,他的徒弟们在工厂干活,那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份技术并不是只在万三手里。
冶铁车间的工艺,涉及到低碳钢和高碳钢的生产工艺。
熟铁是含碳量很低的钢的俗称,世界上最早炼钢的国家是中国,先秦到西汉中期的块铁渗碳法,就是一种初级的制造钢的工艺。
到了明初,根据《中国钢铁史》的说法。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前朝不进反退的各行各业,包括冶铁行业,重新得到恢复,已接近宋朝的水平。
再根据《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观点,明朝冶铁的过程中,包括熟铁,生铁,和钢,实际上是“铁碳合金”。
万三能成为匠头,因为他吃透了这项技术,成为了一名行业推动者,但不代表全国只有他一个匠头。
如他所言,福建广东的铁矿石质量比北平要好,变相代表了两地的冶铁水平不比北平差。还有技术水平与万三相当,甚至超过他的匠户也不是没有。
“特制的杂料是什么?”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万三没有隐瞒,老老实实说道:“草灰,黏土,干稻草。”
这些用料瞒不了人,万三也在乎这些,重要的是技术,光看就能学会,哪里那么简单。
有些东西不说破,看一辈子也学不会。
朱高炽汗流浃背,望了眼忙碌的冶铁车间,犹豫要不要离开。
“后面没什么看头了。”万三人老成精,主动解释道:“往后是水磨的功夫,还需要几日的功夫呢。”
铁汁流出,炼至五火,用黄土和水做浆,入细稻草,浸泡一两夜,将铁放在浆内,泡沃半日,取出再炼至十火之外,必须生铁十觔,炼至一觔时,方可言熟。
再分为五六炼和九炼等等工艺,出产各种硬度不一的精铁。
根据蒸汽机的需求,采用的是九炼工艺。
但不是说九炼出来的精铁一定比五炼出来的精铁要好。
前者硬性强,后者具备软性,两者适合不同的需求。
朱高炽了然。
根据后世的说法,低碳钢和高碳钢的区别。
在明末时期,两种冶铁工艺出来的精铁,分别用来制造红夷大炮和鸟铳。
众人离开了冶铁车间,只觉得凉爽。
张全拦住朱高炽,拿出了手帕,要帮大公子擦干紧身上的汗水,担忧被风吹了会着凉。
朱高炽拿过手帕,自己动手擦干了汗。
众人安静的等待。
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贵人年岁小,可容不得马虎,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在场的人谁也不好交差。
“走吧。”朱高炽笑道。
后面就是模具车间。
照着土胚模子浇灌铁具的工艺技术。
整个工厂。
借助大兴村凤河的水力,用水车替代人力,采用双动活塞式风箱技术,高炉技术,冶铁技术,浇灌技术……
全部由万三指导。
在西方人的专业著作中,特别是二十世纪以前的书籍,经常提起中国古代的双动活塞式风箱技术呢。
因为如果没有双动活塞式风箱技术,那么西方的冶铁技术得不到发展。
双动活塞式风箱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炉内的温度,让煤炭具备替代木炭的条件。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煤取代木柴,为新兴燃料变革的时代。
十五世纪阿格里格拉在《论天然金属》一书中描述了欧洲当时的鼓风设备,其中手拉,脚踏,水力驱动的鼓风器,还只处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橐及两汉时期的水排技术,而同时期的中国,早已使用上了效率更高的双动活塞式风箱。
十七世纪初期中国的双动活塞式风箱传入西方,为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十九世纪西方学者提出世界上最完美的鼓风器,是根据中国风箱改进的。
但是大明工匠该如何面对西方即将进入文艺复兴,开始的大变革呢。
西方的地利位置,方便吸收其他的地区的技术与文明,一个国家拿出了新的技术,其余的国家也会吸收。
大明周边可没有提供他学习的对象,还要等到西方的传教士到来,才会开始借鉴和仿制,那时已经太晚了,近三百年的封建王朝,积弊太深无力回天。
“关于工匠定级的问题,咱有一个要求。”参观完了自己的工厂,朱高炽带着万三和他的徒弟们,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八级三等工匠制度,万三没有领会自己的思想,标准有些低了,也需要打压一下他。
第四十六章 铁道初探
朱高炽的办公室,是按照他心里的留念,特意让工匠师傅们装修出来的。
一扇薄铜门推开进入后,入眼为空旷的空地,窗户旁摆放了绿植,才让简约大方的办公室显得心旷神怡起来。
北边放着黄花梨的台案,椅子上有褥垫,是朱高炽办公的地方;右边则是案几和两排圆凳,是多人商议的地方。
类似办公的场所,级别高的官员,会特意取个雅名,什么厅或者堂,级别低的则叫做“房”、“廨”等。
而朱高炽让人挂上的招牌比较直白,东家办公室。
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种执念的解脱,也是一种心理的安慰,熟悉感让他觉得真实,而不是每日醒来感觉像做梦。
朱高炽坐在案几的圆凳上,其余人都不敢坐,他也没有勉强众人,任由他们站着。
以前自己不也经常如此么,老板坐着,他站着。
八级三等工匠制度,是为了提高工匠的待遇,让工匠把工厂当做家,工匠们觉得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给了他们稳定的环境,促使他们专心做事。
但也有另外的含义,让工匠们有动力主动学习,以及改进技术来获得更高的待遇。
在万三的手里有些变了样,他下意识的借着这种制度,垄断了工厂技术的手段。
既然想要让工匠创造发明,当然要给予重视,不只是物质上的,还要精神上的。
如果人人畏惧自己,心里压抑,觉得自己过得朝不保夕,怎么可能有动力去发明呢。
既要指责出万三的错误,又不能让他惧怕。自己的身份是优势,也有弊端。
于是朱高炽语气温和的告诉万三:“能像大师傅一样能独自摸索出蒸汽机的,才能定为八级工匠,而七级工匠的要求,是能改进发明,例如改进蒸汽机的部件,让蒸汽机的效率更高,然后才是六级工匠。”
大公子的话音刚落,万三还未反应,他的三徒弟脸色“唰”的一下就红了。
按照大公子的要求,他还真只能是六级工匠,亏人们都说他应该是七级,他自己也是如此认为。
在工厂里得意洋洋,嘴上虽然没有说,不过他最近的举止,可十足的把自己当成七级工匠。
“当然了,我相信小王师傅肯定能很快改进蒸汽机的,甚至有自己的发明。”见到万三三徒弟的神色,朱高炽连忙宽慰了两句。
缓和了刚才升起的僵硬的气氛,朱高炽接着说道:“只要有人制造出了新的技术,不但可以成为七级或者八级工匠,还可以获得专利,像蒸汽机的专利一样的性质。”
八级工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工钱,带出了徒弟还会有补贴银,一年下来至少两百两银子。
万三还有每台蒸汽机抽五两银子的专利费,只几个月就为他带去了近两千两。
要地位有地位,要钱财有钱财,是朱高炽故意推出来的榜样,让工匠们羡慕万三。当人们心里有了羡慕,就会下意识的去模仿万三。
万三哪怕一年挣一万两银子,朱高炽都不会眼红。因为自己挣得更多,而且所图也不只是银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