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德辉满嘴夸,就是不提买。
因为他怕呀。
怕对方狮子大开口。
按道理他是生意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这才是正常的生意套路,可是那也得分人。
眼前的少年要是不懂行情漫天要价,他敢就地还钱?
敢不敢用脑袋去试一试?
不敢。
于是气氛渐渐冷场。
朱高炽没做过生意。
眼睛眨了眨,暗自告诫自己应该以德服人,不能以势压人。
老话常言,强迫的买卖不是买卖,对方没有快感,不符合市场经济,生意维持不了长久。
“万三蒸汽机你看了,觉得怎么样?”
听到自己的名字,老匠户万三满脸自豪。
“好。”张德辉满口应道。
“好在哪里?”
“哪里都好。”
尴尬的谈话,朱高炽嘴角抽了抽。
去他娘的以德服人。
“机器你要不要买?”
“学生一定买。”话到此处,张德华隐晦的抬高了自身身份,避免燕王公子以势压人,完全不讲道理。
现在的他不是身份低微的商人,是身份高贵的读书人。
他参加过科举,有举人的功名。
可惜。
他的手段耍错了对象,犹如抛了媚眼给瞎子,朱高炽丝毫没有留意到张德辉的用意。
“买多少台?”
张德辉心里升起遗憾,又不敢不接话,试探的问道:“一台卖价几何?”
愿意买就好,朱高炽不想担上强买强卖的恶名。
算了算成本,自己曾经提出会给万三的报酬,虽然他说不要,自己却不能失言。
工匠的地位不是一时半会能提高的。
三年一次的科举。
注定了读书人身份最高贵,各行各业都低人一等。
最重要的还是保证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是财产不是生产资料。
两者区别很大。
朱高炽想了很多,最后有了主意。
自己的身份不是商人,不能以利为首要。
目的是推广蒸汽机,提高生产力了,利润是次要的,既然如此,价格就不能定太高。
自己少挣点,以量取胜。
“用蒸汽机抽水的动力,相当于五百个壮丁的力量,或者一百一十匹马的力量。”
古代有压水井,但是没有大量使用在矿井的地下水,正是因为动力的差别。
现在的蒸汽机虽然简陋,却对人力有了碾压的实力。
“传统的人力排水,导致大部分的矿井无法使用,只能开采浅层,让矿产产量不足。”
看来大公子做了不少的准备,张德辉维持笑脸,内心惊叹。
根据后世的说法。
纽可门蒸汽机在矿井的取水量,相当于两千五百二十人的工作量。
工业的血液是什么?
煤。
蒸汽机是工业之母,而煤是工业的血液。
大量廉价的便宜燃料,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使众多的商品价格,可以让普通百姓买的起,用得起。
发明要符合时代。
脱离时代的发明,不过是昙花一现。
“便宜点,卖你三百两银子一台蒸汽机,咱看了你矿场的规模,要不然买十台?”
张德辉吓了一跳。
洪武年间的白银还是很值钱的,世界的白银涌入大明还未成规模。
一两白银可以购买两石大米,接近三百八十斤,三百两银子能买十一万四千斤大米,三千两就是一百万斤。
三百两银子,相当于七户屠夫一年的总收入。
城外坟头外的农房,一间能卖到五十两。
北平城里好点的院子,也才四百两银子一间。
三千两银子。
张德辉如何不心痛。
第六章 差点动刀的生意
三千两银子。
连旁边的万三脸上也变色,心中竟然开始懊恼。
打眼了啊。
大公子年少,说话有礼,自己怎么就昏了头,相信了大公子是不吃人的老虎呢。
三千两银子,虽不至于令张东家破产,但也伤筋动骨。
毕竟人家拿出的是利润,真金白银。
自己一定要低调。
老匠户暗自告诫自己。
兔死狐悲。
以往他在家里骂张东家不是好东西,现在一起面对勋贵,万三和张德辉屁股坐到了一处。
朱高炽只是不会做生意,不是不会看人脸色,见众人的神情,知道他们误会,开口解释:“张东家,你看啊。”
“这机器只需要烧水就能转动,烧水的煤炭只需就地取材,用不了什么成本,但是它可以一直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要算总账啊,要不了许久就能回本,往后的日子全部是利润,所以你是挣钱的。”
新商品从来没有一蹴而成的。
例如汽车的发明,也是经历多少年的舆论,认为汽车容易撞死人,应该禁止汽车。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三千两银子要不了张德辉的命,但是他心疼,心疼就想试一试。
大公子,不似心狠手辣之人。
鼓起勇气,张德辉试着张口协商,“机器很好,但是学生的矿场,用不了十台啊,隔壁的官煤应该可以。”
祸水东引。
朱高炽不以为然。
朝廷虽然开设官矿,设不入流的大使官,对民间的私矿条例许多,可规定是规定,现实是现实。
官矿不如民矿。
西山区的官矿只有一家,而民矿高达十余家就是明证。
对各类矿石的需求,让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发促进了民矿业的发展。
和民矿打交道只需要谈利。
而和官矿合作,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反而容易惹一身骚,好事变成坏事。
不论是从客户体量,还是便利性,朱高炽都不打算先与官矿合作。
“十台是划算的。”朱高炽反驳道。
蒸汽机还未推广开的时候,英格兰西南部的康沃尔郡矿区,只采购了一台纽科门发动机。
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康沃尔郡矿区的蒸汽机的数量,就超过了一百台。
张德辉的矿场规模是北平府西山区最大的矿场。
北平府可不是北平城。
提出十台蒸汽机的数量,不是朱高炽信口开河。
“十台蒸汽机,足够把地下水抽空,等于把你的矿场扩大了至少十倍,甚至百倍啊。”
大公子说的不错啊。
万三醒悟。
人们都觉得大公子说得对,因为大公子把账算的明明白白。
在场的人,不是工匠就是矿头,或者是生意人。
人人心里有本帐。
大公子没有瞎说。
难得有个讲道理的贵人。
众人的视线转向张德辉,压力传给了他。
张德辉露出苦笑,无奈的看向众人:“矿场产出的煤都有去处,凭空产能多了十倍,哪里去找这许多的买家。”
是啊。
张东家说的不错。
不提民间多使用木柴,就是冶铁所里头,用的也是木炭,煤炭可不行。
众人醒悟过来。
朱高炽无语。
大明国内的煤矿并不少,北方的煤矿更多,还有草原上的各种矿,同样丰富。
不过因为地下水的原因,矿场多设在有矿产裸露在地表,要么很容易开采的地区。
而且运输成本高,很难长途运输。
多种限制条件下。
所以煤矿的产能并不高。
而对煤的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时代中工业发展程度。
“张东家的煤矿产量高了,价格能比别人家的便宜,如何会愁没人买。”
万三见大公子被难住,插话帮忙说道。
放在往日里,就算万三脸面大,敢破坏自己的事,张德辉也得甩脸给他看。
现在有贵人在身侧,可不能逞威风。
于是客气向人们解释。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说句不好听的,西山矿区的十三家矿产主,谁没有闹过冲突,但有些事不能做啊,会引起公愤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