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都市言情 > 穿到六十年代 > 穿到六十年代——清白少年(17)

穿到六十年代——清白少年(17)(2 / 2)

林书洗漱完,水壶里的水也用完了,就先烧锅热水,待会留给三个孩子洗漱。

等他热水烧好了,就去叫醒了三小只。

他取出给三只做好的新衣裳,是拿了新买的布和棉花,拿钱请了村里做裁缝的张大娘做的。张大娘做的衣裳,针脚倒是细密紧实,就是这款式太大众化。生产队里的孩子清一色都是这种大棉袄子,穿在小孩身上,臃肿得像那挂在墙上的年画娃娃,鼓鼓胀胀的,倒是看着福气又喜庆。

林书给三人套上新衣裳,三只都站在炕头,朝着林书望来。

林书打量一眼,穿上倒是好看,就是太厚了,手臂不上不下,只能像只小企鹅张开,可爱得扑腾。

哥哥。

蛋蛋。

锅锅。

三只小活宝都朝着林书扑腾而来,咯咯地笑。

林书也笑起来,一个接一个抱下来,然后让他们穿上鞋出来玩。

下雪咯。

呜哇哇。

三只快乐的小企鹅扑腾到外面,很快就兴奋地玩耍起来。

小幺儿喜欢踩着雪玩,一看到雪就像只啪嗒啪嗒的小鸭子,满院子都是他的小脚丫子的痕迹。彩凤喜欢荡秋千,林书用麻绳在最结实的那株梨树上绑了一个秋千,还怕他们年纪小,就做了有保护措施的木板座椅。这些日子彩凤每天一起床就要坐上去荡几回,大清早就能听到小丫头荡到高处兴奋又欢乐的尖叫声。而黑娃是最黏林书的,每天一起床,就跟着林书的屁股转,在厨房给他烧锅。

林书给黑娃挤了牙膏,小家伙不喜欢刷牙,刷几下就会瞅林书有没有看他,要是没注意,就见他砸吧两下嘴巴,吐出泡沫,就假装刷干净了,还是会被林书抓住重刷。

过年要吃饺子,还要大年三十夜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象征亲人团聚,还有招财进宝的寓意。不过昨夜吃了年夜饭,就活了面,今早包饺子。

今早林书取一块羊肉,剁成馅儿,然后加入从供销社买的白菜,韭菜,切成碎末,这样饺子馅就做好了,开始包饺子。

林书没按人头来,只为了几个孩子能吃饱,敞开吃,就包了五十多个,煮了一大铁锅。

饺子熟的快,浮起来加点冷水,再次浮上来就差不多好了。

林书见饺子熟了,出去叫玩得不亦乐乎的三小只吃饭,在院子里往小河边看了眼,就见赶着牛车的陈发春和他娘从小河下面的路上驶来,似乎是要走什么地方去。

陈发春拿着一块硬得发干的锅盔在啃,嘴里嘀咕着什么,脸色看着不好。他娘低着头,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单薄衣裳,大冬天下雪还不是棉袄,冻得脸通红,似乎在悄悄抹眼泪。

娘,我们家没钱了,那我读书怎么办?我可是村里年级最高的,可不能让人家看了笑话。

秦慧娘背对着陈发春,看着后面的雪地,眼泪又无声地滑落,声音没有丝毫异样道:娘知道,这趟回你外婆家,看能不能拿粮食换点钱给你上学。

陈发春却毫无察觉,咱家还有多少粮食?这一袋子都拿去换,还有吃的嘛。

秦慧娘温和的声音道:这个你不用担心,娘会想办法的。

陈发春抽着牛鞭子,看了眼背后的粮食,却看到了站在院子外朝着这底下望来的林书。

他皱了皱眉,收回目光,又抽了一牛鞭子,牛车逐渐驶出了林书的视线。

陈发春外婆家就在红河村第五生产队,一小时后牛车拉到了家门口。陈发春外婆去镇上买东西,大舅也跟着去了,就只有二舅和二舅妈在家,他二舅招呼二舅妈端了两碗鸡蛋出来。

院子里隔了墙,隔住了冷风,这里屋烧着大树根疙瘩烤火。

二舅妈的鸡蛋很快端来,看着就是知道他们要来,提前也给他们煮上了。

二舅妈笑容很温柔,递给陈发春冒着热气的鸡蛋碗。

来,发春,吃点鸡蛋暖和。

谢二舅妈。

陈发春接过鸡蛋碗,热汤的温度通过不隔热的海碗,直接传到了手上。这会子在路上冻得直哆嗦,两下就抱着海碗喝了口汤。碗里有一个鸡蛋,汤里放了白糖,喝起来甜滋滋的。陈发春家是没有鸡蛋的,二舅家养了几只鸡,下了蛋过年都会给他外婆拿点鸡蛋过来。

陈发春二舅见他妹子又捎着粮食来换,身上连件棉袄都没得穿,一头等他媳妇端鸡蛋,小声让他媳妇将准备的厚衣裳拿过来,等媳妇去找衣裳,他又眉头皱起,走了过来坐下,不大高兴地道:他呢?

这问的是陈发春他爹,陈大山。

秦慧娘端着鸡蛋碗,一勺一勺舀着汤喝,坐在火堆后烤火,低着头不说话。

陈发春二舅拿火钳夹了几根柴,架在火堆,使火堆更旺些,才道:哼,他倒是有本事,这过年连岳母家都不敢回啊。

行了,你少说两句。二舅妈抱着一个大袋子衣服出来,手里还提着一件棉袄,慧娘,来穿上,这冬天不穿棉袄,冻感冒了可咋办,这个家可都是要靠你啊。说完就将一袋衣服塞给陈发春他娘,这些都是我家老大的衣裳,发春穿着想必合适。

嫂子我,多谢。秦慧娘接过衣裳,感动道。

和我们一家人还说什么谢啊。二舅妈笑着帮秦慧娘套上衣服,才问了陈发春几句,大春学习好,我们在镇上都听到老师夸你。

他二舅妈在镇上的饭馆做工,饭馆经常有老师出去吃饭,毕竟学校的食堂做的饭,有的时候老师们不喜欢,就出去下馆子改善伙食。

老师们聚在一起,话题就离不开学生,这话陈发春一听,脸上都有了些害羞。

嫂子你别夸他,他又学不出个名堂。秦慧娘提起自家孩子的成绩,总算是有些喜色。

这话可别这么说,要是发春考个高中大学,就能当老师了,这以后可就不用跟着你们种地了。二舅妈笑着道。

这哪有那么容易。秦慧娘脸上情绪又淡了。

娘,我在我们学校考第一,老师说考县城高中没问题。陈发春让他娘别担心他成绩。

行了,你出去玩,我和你二舅和二舅妈有事谈。秦慧娘瞥他一眼,将碗递给陈发春,去把碗洗了啊。

我知道。陈发春拿着碗去灶房洗碗,这边秦慧娘才道:哥,嫂子,我们家实在是没钱了,只有那半袋粮食,你们看那粮食能不能吃,能吃就给我换点钱。

陈大山怎么不来?他一个大男人好意思?

秦慧娘又不吭声了,只低着头。

而秦老二一提起这妹婿就是满肚子的气。

当初他就不同意妹妹嫁给陈大山,他娘倒是说这离得近,有什么也方便照看,结果呢,这陈大山就他妈不是个好人。

陈大山是老来得子,陈老爹五十岁才生了这么个独苗,前面倒是生了两个儿子,没养活,一个想吃鱼,掉在堰塘里淹死了,一个想吃糖,自己翻到柜子里偷糖吃,结果柜子盖倒下来,合着两天没人发现,都说找不到孩子,等到陈老爹去柜子里拿东西,才发现儿子闷死在了柜子里。这等了几十年,好不容易生了陈大山,疼得更眼珠子似的。慧娘嫁过去那两年,陈家倒也说得过去,逢年过节都在来往。

恋耽美

最新小说: 安静的敌人 大疫大医 千金归来 药童 第三种绝色 神农 命中注定 王令的日常生活 官道之色戒 照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