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想打匈奴?”
“这是自然。”
“好。”李云泽颔首点头“那就给你安排个出色的中尉训练人马,整军备武。等到朝廷大军出塞与匈奴决战的时候,你可命其率封国之兵渡海入燕郡,参与其中。”
刘彘这儿自然是感觉遗憾的,他其实更想亲自上阵砍的。
“不知是哪位将军?”
“前右北平郡守,李广。”
李广的确是前任右北平的郡守,因为他出兵迷路深入瀚海,又被匈奴人集中兵力打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虽然自己逃回来了,可造成的恶劣影响与损失却是已然无法挽回。
最终能够被剥掉一切职务与荣誉爵位,换来一条命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这还多亏了他三个儿子都是表现出色,还接连上书愿以命抵罪,得到众人的一致称赞为其求情,这才能活下来。
毕竟大汉以孝治国,李家三个儿子的表现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道德水准。
可哪怕如此,李云泽也是不会再给他一丝的机会了。
毕竟数千将士战死被俘,李云泽要为他们负责。
所以诏书里说的清楚,永不叙用。
他李广,这次是真的彻彻底底的成了白身,也没有了起复的机会。更是连累了三个儿子在李云泽那儿的印象分大减,毕竟他们是用了道德进行要挟。
身心俱疲的李广,整日里躲在长安新城里的家中,不是在吃酒就是在醒酒,整日里醉生梦死的只求尽快把这条老命给送了拉倒。
直到这天,在天子身边做郎官的李椒,高兴的跑回家里向李广说了一件好消息。
“父亲,你要起复了!”
听闻此言,醉醺醺的李广不敢置信的看过来“怎么可能,天子说了永不用我的。”
李椒笑呵呵的上前说道“天子的确是说不在用父亲为将,可没说不让别人用啊。”
“别人?”
头脑有些晕的李广,用力晃了晃脑袋“你说的莫不是诸王?别说笑了,某就算是去死,也不会为诸王效力,对抗朝廷的。”
说这话的时候,李广明显是忘记了当年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接受梁王刘武将军印的事儿。
虽说当时有可能是被坑了,可也有可能是有这等想法不是。
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的李广,是坚决不会去为诸王效力的。
“这是天子的意思。”
李椒解释说道“废帝已经放出来了,还被天子安排去了卫满朝鲜做大王。天子点名,让父亲跟着去做中尉。”
清醒过来的李广楞了好一会,这才慢慢开口说道“既然天子有命,某定当从命!”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未央宫,宣室殿。
“这倒是挺快。”甩了甩手中卫青发来的奏疏,李云泽向着一众郎官们打趣“琅琊台出海不过三个多月,这就已经平定卫满朝鲜了。当年徐福要是能有这等效率,始皇帝也不知道死在沙丘不是。”
郎官们都有些尴尬,不知道改如何接话才好。
毕竟若是徐福真的能高效率的找到长生药,你们老刘家现在还在沛县做流氓呢。
略显无趣的李云泽,摆摆手将奏疏递给了众人传阅。
卫青攻灭卫满朝鲜这等事情,真心没什么好多说的。
世界范围内最为强横的一支水军,运送着世界范围内最为强大的一支陆军,在距离王险城数十里的海岸上登陆。
单单是来回数趟,将数万正兵与民夫送上岸,再加上运送更多的军用物资上岸,以及修建简易的港口,入海栈道等等,差不多就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倒不是说卫青不愿意快速突击,直接乘着卫满朝鲜没有防备,直抵王险城下攻城。
实在是之前公孙敖灭三越的过程,早就已经传遍了天下了。
甚至于,那些整日里闲来没事干的小说家们,更是编写了无数的段子,将其内容写的是精彩纷呈,宛如身临其境。
卫满朝鲜虽然是匈奴人的附庸,可他们与大汉也是有联系的,甚至有使者在长安城。
在百家论坛上听了那些小说家们,讲述了夹杂着大量有关于公孙敖与三越诸多公主们惨烈肉搏段落的故事,大惊失色之下也是将消息传递回了卫满朝鲜。
他们早就做了准备,卫青的兵马还没有登陆,岸上的烽火台就已经点燃了,随即王险城那儿直接关门。
没打成突袭战的卫青,干脆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后勤诸事都给做到完备,这才出兵去攻打王险城。
行军三天抵达王险城下,围城之后花费了十余日的功夫打造各类攻城器械。
之后发起攻城的时候,一天就拿下了王险城。
这个时代番邦小国,地方部落土著,与真正文明的超级帝国之间的差距,那是真的太大了。
王险城的城墙与城防工事,放在中土这儿也就是个县城的水准,还的是腹地的县城,不是边疆的那种。
也就是卫青性格求稳,否则早就拿下来了。
三个月,攻破王险城覆灭了卫满朝鲜,其国土之上剩下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了傳檄而定。
“给卫青写信。”
心情大好的李云泽,嘱咐司马相如“就说祝贺他得一灭国之功,再督促他尽快平定南边的地方蛮族,办完了这些就可以班师回朝了。他的次子将会蒙荫封爵,军中立功将士,朕也绝对是不吝封赏。”
这话说的让郎官们都是满脸艳羡之色。
大汉这儿皇亲之外是不能封王的,所以封侯就成了人生最大的目标与追逐。
卫青这儿出海几个月,就给儿子,而去还是次子挣了个封侯回来,众郎官们谁能不羡慕?
尤其是李椒,想到自己父亲为大汉劳碌奔波,打了半辈子的仗,却是连个封侯的机会都没能捞到。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呐。
李云泽自然不会在意郎官们想什么,更加不会去给他们做心理疏导。
等司马相如写好了诏书,再用上了行玺,双手捧着快步出殿去交给专门送圣旨的,李云泽这儿才结束了今天的办公,嘱咐李椒去把主父偃给找来一起吃晚饭,之后就背着手悠悠然的踱步去了未央宫内的一处偏殿。
偏殿的门是关着的,里面有清脆欢快的孩童吵闹声传出来。
李云泽上前站在外面,透过琉璃窗户观察内里的状况。
几个小的都在,刘秀刘据,外加卫青的儿子们与霍去病。
毫无疑问,这几个就是大汉此时等级最高的衙内了。
这里可不是辫子朝的上书房,没什么驼背的老学究在子乎者也,此时作为老师存在的,是已经在家隐居了许久的周亚夫。
周亚夫是被李云泽请来的,除了天子之外,别人谁也请不动他。
读书识字什么的,自然有别的老师教授,李云泽请周亚夫来,就是说故事。
说周亚夫的身平,说他曾经经历过的战事,以及如何领兵打仗的过程。
周亚夫毕竟是军中出生,真正意义上的不怒自威。
几个小的比起往日里老实多了,也就是霍去病依旧是疯的很。
周亚夫之前曾经得过李云泽的交代,管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太过于去管霍去病。
因为历史上的霍去病,小时候在皇宫之中就是个混世魔王。
他可不是卫青那等沉稳守礼的性子。
好在霍去病现在太小,而且他本身对于这等军伍之事非常有兴趣,所以虽然依旧是疯的很,却是比起往日里要安静的多,至少能够坐下来听周亚夫讲故事。
周亚夫此时说的还是当年的平定七王之乱,讲述他如何领兵出击,打败了数十万叛军的故事。
作为亲历者,略微加工过后的故事,听起来的确是很有意思。
至少几个小的,都是听的津津有味,目不转睛。
只不过在讲完了一段故事之后,周亚夫却是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行军布阵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