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他起身准备去吃早饭的时候,却是见着幕僚文吏又送来了几大盘的竹简进来。
李云泽重新坐下,看着摆放在自己面前的竹简,伸出手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
“这样不行,我得招募大批人才,还要改了这该死的举荐制!”
地方官的不作为,让李云泽很是不满。
他明白内里的真正缘由,就是源于举荐制。
举荐出来的地方官,基本上都是本乡本土的,自然是能不管事就不管事。
想要从根源上改变这个问题,就得将坐官改为流官。
至于说如何更改,历史书上早就写的明明白白的了。
科举!
科举好不好?
当然好了,相比于被垄断的举荐制来说,科举的好处完全是碾压性的。
然而科举最大的阻力,就是勋贵集团。
因为举荐制度下,勋贵集团的子弟,基本上人人都被举荐,而且他们还能举荐别人。
若是用了科举,毫无疑问就会影响到勋贵集团的利益,成为他们的对手。
这等事情若是在长安城内,哪怕是天子刘启想要推动,都是困难重重,因为勋贵集团的反对力量太大。
要知道就在数十年前,正是勋贵集团出兵屠了吕氏全族,甚至将少帝也给宰了。
他们是有刀把子的,而且是真的敢做事。
历史上文帝与景帝都对勋贵集团非常忌惮,下手也是没停过。
像是勋贵集团的代表性人物周勃,就说过流传千古的名言‘今日方知狱吏之贵’。
而他被下狱,就是皇帝对勋贵集团的打击,而且已然是削弱了许多,至少不会出现周勃喊一嗓子‘为吕氏左袒,为刘氏右袒’就能把兵马拉走。
从历史上来说,要等到武帝朝的时候,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新勋贵集团的崛起,才会将老的开国勋贵集团给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可李云泽不想等那么久的时间,他现在就要干。
现在就干的好处是,他是中山国的王,在中山国内怎么折腾都行,长安城的勋贵们顶多指责他,却不至于发动兵变。
当然了,若是李云泽有朝一日想要做太子继承大统什么的,这些勋贵们的阻力就会空前强大起来。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李云泽现在懒得去多管。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此时因为白纸与印刷术之事,天下百家子弟大量聚集在中山国,为了争夺印刷自家学派典籍的机会,已然是快要打出狗脑子了。
人就在城内外,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行了。
李云泽做事,自然是说干就干。
两天之后,卢奴城内外就贴满了大王的告示,告示上写的非常简单明了,就是告知所有人,中山国大王要征召贤能之士,为大王效力。
这种事情很是常见,从天子到诸侯到勋贵,大家都在渴望着人才。
只不过这次李云泽开出的条件,却并非是让那些所谓德高望重的人进行推荐,也无需被推荐人要养望有着这样那样的条件。
他开出的条件只有一个,参加十天后大王亲自安排的考试,通过考试者即可授予官职。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用考试的方式,而不是推荐的方式来选拔官吏。
不再需要投效那些勋贵们,求他们帮忙举荐。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通过考试竞争来得到机会。
走勋贵的门路,那真的是一言难尽。
其中的艰难与羞辱,甚至远比后世那些为了毕业证,不得不被叫兽们疏通的学子们更甚。
那些常年在长安城等待机会的长漂们,经历过的苦难与羞辱,真心是抹着眼泪都说不完。
现在的话,终于是有了可以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争取前途的机会了。
所以等到消息被确认,各家学派都是被直接点爆了热情!
第五百八十八章 科举(中)
汉初识字率不高,知识阶层的规模并不大。
可这个并不大,指的是大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基数而言。
实际上有文化的人,数量规模可能与匈奴大单于的直领人口差不多。
读书是为了什么?
除了少部分人之外,绝大部分人的目的都是非常明确,为官。
好听点的说法就是,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更加优美的说辞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可本质上,其实还都是一样的。
汉初的时候,大汉的官吏,或者说是有编制的能拿俸禄的位置很少,相比起……咳咳。
其实一直到唐朝的时候,有编制的位置都是很少的,至少相当于几千人比一的程度。
当时大量使用编外人员,例如汉之假吏,唐之不良人什么的。
要等到大怂文官彻底崛起后,他们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大规模增加了位置。
现在的话,想要在大汉为官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必须要有得力人士的推荐才行。
为了得到推荐,天下间各地的文化人,都是纷纷涌向了长安城,希冀着自己能够被某位大人物给看中得到推荐。
而这些人,就是长漂。
最近几日,在长漂的群体之中,广泛流传着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中山国大王开创性的举办科举考试,以考试的方式录取人才授予官职。
当然了,是中山国的官职。
可哪怕是中山国的官职,那也是官职不是。
对比起长年累月在长安城内四处碰壁,前途无望的痛苦与绝望来说,这就是一缕划破了黑暗的光芒。
这年头,能够来到长安城做长漂的,基本上都是家资不菲。
若是家里没钱,别说读书了,路费都难以凑齐。
可长安城的生活水平太高,差不多是这个时代的世界之最。
哪怕在家乡是地主,长漂多年也是会耗尽家财。
许多人本已经绝望了,甚至对大汉新生怨恨。
而科举的出现,却是让他们在黑暗之中感受到了一缕阳光,疯了似的冲向了中山国。
原本还有人担心来不及了,可随后就得到了消息,说是中山王眼见报考的人数众多,也太过于热情,所以决定将科举之事推迟两个月的时间举行。
这个传言是真的,李云泽的确是将科举给推迟了两个月。
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打算通过科举招募一批人才,好在中山国八县之地接替那些不办事的家伙。
可未曾想,因为白纸与印刷术而留在卢奴城的各家学派热情高涨到火爆。
不但踊跃报名,还聚集起来到王宫门前请愿,请求大王将科举的时间推迟,好让他们去将各自的同门呼唤过来参与。
迅速明白过来,自己有点小瞧了科举威力的李云泽,当即从善如流,将科举推迟一段时日,好让更多的学派弟子赶过来。
这就不仅仅是为了给几个县寻找官吏了,更是在刷名望。
在经历了长安城以和亲的方式,换来匈奴人退兵之后,李云泽的心态就起了变化。
之前他或许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可是现在已然是下定了决心,不再等刘彻成长起来,而是选择自己干!
既然决定自己干,那刷名望这种事情自然就是少不了。
李云泽的举动,也在长安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长公主。”
馆陶公主府邸内,容貌丑陋的田蚡,笑呵呵的打开了箱子,露出了内里摆放整齐的金饼“小小心意,还请长公主笑纳。”
刘嫖是个很纯粹的人,权势钱财就是她的最爱。
哪怕田蚡的容貌碍眼,可他带来的金子晃眼好看呐。
所以刘嫖当即露出了亲切的笑容,招呼人将金子抬走,目光含笑的向着田蚡点头“有心了。”
“哪里哪里。”
田蚡恭敬行礼“这都是王美人的心意。”
所谓王美人,就是刘彻的生母王娡。
至于说为何王娡与田蚡名为姐弟却不是一个姓氏,那自然是因为他们的父亲不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