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各个藩属国的直属卫队和锦衣卫以及基层官员。这样总计五百万士兵和地方武装人员,再加上跟随他们移民泰西的家人,是大明控制泰西大陆的基础力量。在泰西落户的大明军人,大部分都会在分到土地财富之后,直接召唤家乡的家庭成员一起过去。最基层的普通退役军人,如果家里没有什么别的产业,可能一家人都会跟着移民。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会去,有的还会带着姻亲家庭过去。因为他们在大明其他地方如果只是普通工人的话,到了泰西的封地至少是个有两百亩土地的小农场主了。还有几十个潜在的可供他们役使的泰西下层人……原本大明的普通工人家庭,生活上其实也不算差,但是从大明到了泰西,那直接就变成统治阶层了。是绝对的“人上人”。这种社会层面的身份地位转变的吸引力是很强的。按照泰西、鲜卑、罗马三个域的管理机构的统计和估算,平均一个退役落户的士兵能够带过去十个以上的移民。如果是乡绅、乡士,他们作为最低级的实际的封建领主,更是可能会带几十上百个人过去。到了吴雄鹰这种男爵,如果原有的家族不够大,可能会留下几个人管理原有的产业,整个家族都迁徙过去。如果原籍的产业规模比较大的,也会直接安排一大批家族成员过去,在泰西的封地另开一个家族分支。所以,安置在泰西的五百万名士兵,最终带到泰西大陆的大明移民规模,可能会达到五千万以上。他们在泰西大陆上都算是统治阶层,都掌控着足够宽裕的社会财富,本身也都没有竞争压力和太大的生活压力。这些大明的移民家庭自己当然会正常的继续生儿育女。保守估计,按照每个大明女性只生育五个孩子计算,二十年后泰西大陆上的大明人数量就有机会增加到一亿。再加上自行移民过去的大明商人和官员的话,那数量是肯定会超过一亿的。这些大明移民家庭作为当地的绝对统治阶层,还会理所当然的接受大量的泰西女性的加入。然后他们还会繁衍出数量同样有可能超过一亿的混血后裔。泰西人本来就在持续往墨洲迁徙,大量的泰西妇女又加入了大明家庭,当地的泰西人数量会持续降低。二十年后,整个泰西大陆的泰西人数量,应该会降低到三亿以内。如果以家庭为单位核算人口,囊括了大量泰西女性的大明家庭总人口,可能就会超过土著泰西家庭了。这样的趋势再保持一代人的时间,纯血泰西人就可能会变成变成少数族群了。与此同时,无论是大明主力军,还是藩国武装力量,都会随着局势区域稳定,而逐步缩减规模。最终降低到一百万主力军,一百万藩国武装力量的级别。因为这里的外族数量不会迅速消失,始终要保持足够规模的军事力量,作为社会稳定的最终保障。除了泰西大陆之外,情况最为复杂的地方是西墨洲。泰西大陆的绝大部分的旧贵族和官员,以及大量的年轻的军官和士兵,都被陆续集中到了这块土地上。这块土地的总面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至少一亿五千万以上的墨人,包括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土著,以及去过殷洲又被送回来的同族。还有英国从天竺迁徙而来的天竺人,以及他们在英国殖民地繁衍的后代。总数量可能也已经超过五千万了。英国最开始向天竺贩卖奴隶的时候,基本上只贩卖青壮年男性。但是随着贩奴时间延长,奴犯的运力宽松之后,就开始有人贩卖天竺青年女性了。这不只是为了让天竺人能够继续繁衍更多的人口,也可以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统治者们提供娱乐工具。然后殷洲来的泰西人移民。二十年前的世界大战结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在殷洲的殖民地,大面积的割让给了大明。战后大量的殷洲葡萄牙人,部分殷洲西班牙人,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朝廷的引导下,从殷洲直接来到了墨洲。再然后是泰西大陆本土来的新移民。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新的泰西大战开始之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泰西诸国都在大力开发墨洲殖民地。各国朝廷和民间陆续向殷洲迁徙了大量移民。最后是大战之后的新移民。西班牙和法国与大明交换殖民地之后,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区的移民,会被陆续送往墨洲。朱靖垣与夏洛特谈妥之后,英国的美利坚地区的泰西人,也会陆续送往墨洲。泰西大陆上的旧贵族,原有朝廷的各级官员,大量的泰西人军官和士兵,以及大量的富商和工厂主。会在战后被逐步流放到墨洲大陆上来。大明庞大的海军船队和商船队伍,在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之后,就开始向墨洲输送这部分人员了。经过持续一年多的运输,墨洲大陆上的泰西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亿人了。未来几年会继续迅速增长到两亿人以上。其中来自法国、西班牙、奥斯曼、奥地利等国的人口,会被理所当然的送到对应君主的领地上。这些已经成了外藩的国家的君主和朝廷仍然存在,不需要大明过多的操心。但是德意志、露西亚、意大利来的人口,就只能由大明这边直接管辖了。所以都督府在这里保留了两百万大明人组成的主力军团,以及总数两百万的外地族群组成的仆从军。包括南洋人、殷洲人、泰西人、天竺人、波斯人、埃及人、哈萨克人、鲜卑蒙古人等等。都是在战斗中有立功表现的军人,他们也将得到不同级别的封赏。和泰西大陆本土的驻军一样至少有两百亩的土地。原有的全部的墨人军队,也由他们原来的黑贵族主人,继续统帅和管理他们。这部分驻军同样要随着局势稳定而缩减。最终只保留一百万主力军,各族仆从军全部裁撤。除了墨洲和泰西两个地区之外,大明控制的其他地区总体上都是比较安稳的。殷洲地区现在有大明主力军一百万,还有殷洲仆从军一百万人。后续会将殷人仆从军逐步裁撤,仅保留一百万大明主力军。大明本土和其他剩余地区,暂时保留两百万大明主力军,两百万各族仆从军。后续会把仆从军逐步裁掉,仅保留大明人主力军。现在大明目前将总共保留七百万主力军,五百万各族仆从军。总计一千两百万正式武装力量。如果算上由泰西各级藩国管理和供养的三百万武装力量,总共就是一千五百万了。现在在册的总的武装部队数量是两千三百万。将有八百万部队会直接退役。这些部队大部分是次级部队,大部分是在准备期间征召的预备役。战争开始之后,也基本没有参与什么恶劣的战斗,编制基本上都是满员的。绝大部分时间就是跟着跑了几个地方,在主力军后面跟着占领了一些居民点和军事据点。然后又跟着押送了一段时间的泰西流放犯和移民。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功劳,也没有经历什么实际的风险。相当于到军队接受训练,然后干了两三年比较辛苦的工作,最后拿到足额的饷银和退伍补贴。回家之后该干嘛干嘛就行了。未来会把大明主力军规模逐步缩减到五百万。除了外族藩国自己的武装力量之外,朝廷直辖的各种仆从军都将全部裁撤。军队属于最高级的暴力机构,其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就是本族和本国之外的力量作战。大明现在事实上了控制了全球之后,军队的直接作用已经消失了。除非某些地方出现大规模叛乱,宣布独立甚至要自己当皇帝,那才有军队直接出场的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