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提高发射功率,想要提高处理能力,提升十几的精度,肯定要把设备本身和天线做的更大、更重。“想要搭载更大、更重的探测设备和天线,那就只能用更大的飞机了。“然后,除了侦察功能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讯和智慧能力。“更高功率,更高精度,探测距离更远的设备,更高效率和更多通道的通讯设备,装在同一架运输机上,在战场和阵地的上空盘旋飞行。“持续在战场和阵地上空持续飞行,通过少数几架同类飞机更换工作,始终保持至少有一架在空中警戒值班,全天候监视周围数百上千公里的状态。“同时与作战指挥中心保持直接沟通,与所有飞机、舰艇、地面战车保持通讯。“提前发现数百上千公里之外的敌人后,配合指挥中心协调指挥海面、陆地、空中的所有战斗单位迎击敌人。“我认为,实现这种效果之后,这种飞机就不能算是普通侦察机了。“所以我准备称之为预警机。”李锐为首的工匠们听到这里就陆续露出了恍然的表情:“这就是在侦察机的基础上,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这的确不能算是侦察机了,单独称为预警机确实非常合适。“有了这种在空中全天候值班,持续监视周围数百公里的飞机,敌人的舰船和飞机也就没有机会突然闯到我们的舰队身边了。“所以……有了这种飞机的话……那航母……”李锐念叨到这里,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我们已经有了无线电探测设备,可以在夜间引导飞机和火炮以及导弹,再设计出这种专用的预警飞机,那航母还需要战列舰护航吗?”李锐为首的现场的几个工匠,都是大明最顶级的核心工匠,还都是军械部的。大明最新的科技发展状态,大明最新的军备革新和探索计划,就是他们直接经手的。关键是,他们大多跟着李锐和汪莱一起,跟朱靖垣直接交流过很多次了。所以他们都知道,按照朱靖垣的设想,战列舰早晚是要被淘汰的。未来的海军舰队,是单纯以航母为中心的。除了朱靖垣的直接解释,这些工匠自己也会思考,战列舰到底是怎么淘汰的。今天讨论到预警机,他们马上就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能够提前几百公里发现战列舰,那战列舰也就没有机会靠近航母了。朱靖垣听到这里,脸上再次露出了一丝忍不住的微笑。但是朱靖垣却没有直接回应李锐的询问,而是反问另外的问题:“导弹研究进度怎么样了?”李锐马上暂时抛开了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地面的导弹测试,在距离上已经能打到一百五十公里了。“主要问题还是精度,导弹做小了精度有限,做大了很难装在驱逐舰上。“目前勉强可以用于打击地面城市,暂时还很难实现对舰作战。”朱靖垣听了再次点头:“导弹方面的研究,未来还是有这样几个方向。“首先是战略导弹,打击距离越远越好,投掷重量越大越好。“追求一击致命,用于摧毁敌人的城市、要塞、基地,以及大规模杀伤人口。“然后是战术导弹,这里面类型就很多了,包括地对地,地对舰,舰对舰,舰对地。“相当于各类火炮的替代品,但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最后是防空导弹,包括地对空、舰对空、空对空。“专门用于应对敌人的飞机,以及可能存在的敌人的战略导弹。“无论哪一种,都是精度越高越好。“所以重点还是精度。“不过相对而言,对空导弹的精度要求最高,战略导弹的要低一些。“单就舰载和地面的对地、对舰导弹而言,能够将重量控制在三吨以内,射程达到四十公里左右,对战列舰规模的目标命中率达到五成以上,就可以准备列装了。“要做到这个程度,估计需要多久?”李锐心中稍微评估了一下:“关键还是要看无线电探测和引导设备的研究进度。“属下个人判断……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朱靖垣轻轻吐了口气:“三到五年啊,那根据这种武器修改的新战舰建成,也可能需要三年。“就算是现在就修改图纸,预留空间,等设备研发完成之后直接安装。“在安装测试之后,大规模的列装海军,并最终形成战斗力,也仍然需要时间。“可能需要七到八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舰队导弹化……“到那个时候,无线电探测设备还能再升级一轮,预警机和制导炸弹以及近炸引信也该基本成熟并且实用化了,喷气式舰载和预警机也该上舰并实用化了。“这些设备搭配起来,将会是新一轮的海军革命,也是一场全面的军事革命。“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命中率革命、打击距离革命,以及速度革命。“制导武器会将命中率会从不到一成直接提升到五成以上。“将作战距离到十几公里提升到几百公里,从视野以内扩展到海平面以外。“飞机的飞行速度也会从现在的几百公里提升到一千公里,甚至音速以上。“武器装备层面的颠覆式变化,将会导致作战方式的颠覆式变化。“就像传统陆军的战斗方式,从使用滑膛枪的线列步兵转变成线膛枪散兵一样重大。“到了那个时候,一艘航母的作战能力,可能会超过现在的十艘航母。“航母编队出海的时候,也可以真的不带战列舰护航了。“只不过,我们既然有战列舰,就可以给战列舰插上导弹继续用。“汪莱不在这里……回头我跟他说,可以开始规划设计导弹巡洋舰了。“后续建设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上,可以预留相关的安装改造空间了……”朱靖垣说的这些东西,具体到单件设备上,李锐为首的工匠们都知道。军械部、皇室财团、大明航空都在进行相关研究。有些是朱靖垣直接提出来安排下去的,也有不少是工匠们自己设想出来,提交了申请获得了朱靖垣直接许可并赞赏的。朱靖垣现在描述的,是这些东西组合起来的效果。工匠们在脑海中畅想这个画面的时候,李锐似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殿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情况应该会如您预料的那样。“再过十年左右,这些设备都将逐步成熟,军队的作战方式再次颠覆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大明现在的武器装备,相比世界大战时代,已经发生了一次颠覆了。“相当于世界大战是一个时代,现在是一个时代,十年后又是一个时代了。“如果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大明和世界上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列装的这些主力装备,都没有实际应用就被……跳过去了?”朱靖垣听到这个说法也是稍微一愣。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对比前世的话,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到了十九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直接跑步进入冷战时代了。具体来说的话,像是螺旋桨战斗机这种装备,直接没有大规模用于战争就淘汰了。当然,前提是,未来十几年真的没有大规模偶战争发生。喷气式战斗机完全普及列装,螺旋桨战斗机全面退出战斗机序列,也是需要时间的。朱靖垣想到这里,微笑着看向李锐:“李工是觉得遗憾吗?”李锐下意识的摇头:“倒也不能说是遗憾,就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怎么说呢……绷紧了神经努力攻关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结果最后完全没用上。“所以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以至于有点疲惫……”朱靖垣觉得这话稍微有点熟悉。李锐之前觉得有了喷气式发动机,之前的螺旋桨飞机就白研究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