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传说中的大魏禁军……现在已经不足为虑了。不管这个大魏禁军是不是还保持着传说中的战斗力,只要没人有这个指挥能力,那么这些大魏禁军和普通士卒,就没有任何区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事情,历史上可不少见。魏军摆出了这么一个毫无目的性和进攻重点的锋矢阵,同时也缺乏有能力的主帅指挥……这就意味着,魏军单纯以兵力优势发动进攻而已。这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当然,姜维也不是因此就轻敌了,他也是有自己的底气所在的。一方面,是姜维对大汉禁军的战斗力有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姜维是对自己老师的八阵图,有着更高的信心。是的,八阵图。作为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又是大汉禁军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对于八阵图,姜维自然是不会缺乏了解的。而且不同于吴懿这个前任禁军指挥官……吴懿只是常年跟随禁军操练,对八阵图有些皮毛的了解……姜维对八阵图的理解,可是有诸葛亮亲自传授的。因此,在面对四倍于己的敌人时,姜维依然非常有信心的摆出了八阵图,迎战魏军。而事实也证明,在缺乏有效指挥的情况下,面对姜维摆出的八阵图……曹宇,蒋济,杜恕三人,都对此毫无办法。明明自己这边是兵力占优的一方,明明自己这边三路并进,眼看着已经把蜀贼的军队大部分包围了……可就是打不进去。好吧,打不进去也就算了,自己这边的前部兵力还在不断的战损,两翼的出击阵型也在被不停的压缩回来……怎么感觉不是自家压着别人打,倒像是自家被敌人压着打?!曹宇和杜恕始终是无法理解,也因此,他们想不到其他的调整办法。而蒋济比这两人稍微强点……虽然蒋济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还是能看明白,肯定是蜀贼的这个阵型有古怪。而且吧,蒋济虽然也想不到临阵调整的办法,但他知道,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大魏士卒不仅无法攻破敌军的防御,甚至有可能造成己方兵力折损太大,从而影响士气。因此,蒋济立刻派人去跟曹宇联系,希望曹宇下令,暂且退兵,收兵回营后,三人再做商议。而曹宇这个人,别的能力也许不行,但他是真的听劝……直接收兵回营。这一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只打了不到一个时辰。双方的伤亡也不大。曹魏那边伤亡了两千余士卒,而姜维这边,不过是伤亡了七百余人。都在双方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吧,经过这一战,蒋济终于是看到了蜀贼士卒的战斗力,以及蜀将姜维在野战中的指挥能力……粗略估计了一下双方的战损对比,就能很直观的发现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再主动出战去进攻姜维所部,即使能赢,恐怕要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蒋济和杜恕两个人商议了一下,觉得一动不如一静……反正能守住延津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还是等河东的援兵到来后,再做决断吧。曹宇对此,依然还是没有任何意见。可这三人想安静,整个兖州战场的局势,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首先,是文钦终于在这场战斗的四天后,带领着三千大汉禁军,赶到了延津战场。同时,文钦也跟姜维解释了一下,自己来的这么晚的原因。说白了,文钦要保证后方稳定,肯定需要对濮阳和东阿两个大城进行一番操作和安排的……尤其是东阿城,文钦很担心自己去前线作战后,东阿城会不会直接造反了。为此,文钦在接到了姜维的求援后,不得不派出偏将丁立率领一千士卒,回守东阿城,阳群率领一千士卒留守濮阳,然后自己才能放心的领兵到延津,来给姜维助战。稍微晚了四五天的时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姜维对此,倒是表示了理解……而且说实话,也正因为文钦来的晚了一些,让姜维发现了现在延津渡口的魏军虚实。这帮延津渡口的魏军,虽然兵力众多,但缺乏一个能有效统合士卒,发挥魏军战力的统帅型将领,因此吧……其实不足为虑了。姜维甚至因此大胆移营,把自己的营寨才能够延津渡口的东侧,移到了延津渡口的南侧,直接堵住了延津通往酸枣的道路。一开始姜维还不敢这么做,认为敌军势大,在侧翼牵制会比较保险……现在看来,正面硬刚也没什么大问题。而姜维这么一移营,曹宇和杜恕还有些不明白姜维为啥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蒋济是真的看明白了。姜维这是要彻底堵住延津派往酸枣的援军通道啊。可看的明白归看的明白,蒋济现在却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那种无力感,再次出现了。真的,有时候吧,蒋济恨不得自己笨一点,看不出姜维的战略意图,这样的话,说不定自己还不用这么揪心……看的出来敌军的意图,自己却没有能力破局,才是最让蒋济无力的地方。而紧接着,第二个让蒋济更加无力的事情来了。身在酸枣的郭淮发来联络军报,询问延津方面的援军情况……如果可以的话,郭淮希望能有一万魏军士卒,能驰援酸枣布防。这样,就能彻底稳定住延津到酸枣一线的防守形势,保证安全了。当然,郭淮的这个军报,只是联络军报,并不是求援军报,也就是说,郭淮现在还是能维持住酸枣的局面的,他也是跟延津方面商量,是否可以增派援兵。这事儿还好解决,把目前延津所面临的局面跟郭淮说清楚,然后再想办法从其他方向绕开姜维的阻拦,分兵前往酸枣,让郭淮做好接应准备的话……虽然也不太保险,但援军也不是派不过去。最麻烦的事情,是第三件事情……身在济阳的高堂隆,给延津方向转达了前线主帅司马懿的军报,询问延津的援军抵达情况。司马懿希望,延津方向在保证自家后路安全后,立刻分兵,由夏侯霸率领,前往前线助战。是的,现在的司马懿,终于是接到了来自邺城的旨意和情报,得知自家宝贝大儿子留在了河东,守护家乡父老的家园了。司马懿对此是又愤恨,又无奈。愤恨的地方在于,司马懿知道曹叡这么做,会让河内郡的战事上平添变数,甚至有可能被那个张元长抓住机会,进一步占据河内郡诸县。甚至自己的老家温县,都有可能面临到威胁。而无奈的地方在于……其实司马懿真的很能理解河东世家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换成是他的话,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家乡遭到蜀贼的进攻,留下司马师,几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但不管如何吧,只要河东有援兵你那个过来支援自己,是自家好大儿领兵过来,还是夏侯霸领兵过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夏侯霸的能力,其实在司马懿看来,也是相当不错的。只是,打死司马懿都没想到,如今的延津,只到了曹宇率领的三万大魏禁军,夏侯霸率领的河内郡兵,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因此,当司马懿接到延津的蒋济送来的书信后,顿时也是一阵无语……夏侯霸到底在干什么?!第1131章 秦朗进军夏侯霸能在干什么,他还在等秦朗跟他过来交接防务。不然还能怎么办,温县不要了?!温县要是不守的话,那温县东面的朝歌可就直接暴露在蜀贼的兵锋之下了,而一旦朝歌失守,再往东北方向不到三百里,可就是邺城了。因此,不管秦朗到底是怎么想的,夏侯霸都不能轻易离开温县。而秦朗……秦朗终究是意识到了,继续这么拖下去的话,虽然能把张溪压制在孟津渡,但却对兖州战事没有任何帮助。当然,兖州那边打不赢,最大的罪责是在司马懿身上,秦朗有一大堆的借口可以用来摆脱自己的责任。但是,兖州失守这么大的事情,对大魏来说,绝对是要伤筋动骨,元气大伤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