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好像曹爽不是那么想的。到了兖州不久后的曹爽,处处跟司马懿不对付,再三强调司马懿必须按照天子诏命开始做反攻洛阳的战备,同时对司马懿的战略部署指指点点,总喜欢显摆自己。给司马懿气的……这都是个什么玩意儿?!就是你爹复生,也不可能对我这个托孤重臣指指点点的,你一个小辈,凭什么?!就这样,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开始变得越来越差了。可司马懿就算再不爽,他也拿曹爽没办法。曹爽代表的是天子,司马懿这样的统兵大将在外,对曹爽要是有什么想法或者做法的话,让天子知道了,那不是凭白的犯忌讳么。再一个,曹爽每次都是拿曹叡的诏书或者军令说事儿,司马懿也不好反驳……他总不能对曹爽说,天子那个反攻洛阳的计划就跟闹着玩似的,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吧?!因此,司马懿纵使有再多的不满,他也得憋着。可换个角度,换到曹爽的立场上,他也对司马懿非常的不满呢。首先,曹爽是宗室子弟,他天生的就对司马懿这样的统兵大将,有一种戒备感……大魏兵权掌握在异姓手里,天子怎么能放心呢?!其次,曹爽在上任之前,跟曹叡有过一次私谈,曹叡曾经不经意的提起过曹爽的前任夏侯霸,对于夏侯霸对司马懿的放纵非常的不满……身为中护军,司马懿擅自出兵反攻洛阳,他夏侯霸就这么看着,事后还上书替司马懿辩解?!这可不是一个中护军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曹叡把夏侯霸调去担任河东郡太守的根本原因。曹爽一听曹叡这么说,他立刻就明白了……自己来兖州,注定是不能跟司马懿走的太近的。出于以上的两点原因,曹爽其实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就是监视节制司马懿,防止司马懿坐大。可……他才刚到兖州,还没去将兖州刺史贾逵呢,司马懿就派人来请自己赴宴,说是给自己接风洗尘。特么你让曹爽怎么想?!去吧,传到天子耳朵里,自己这个中护军到了兖州第一天就跟司马懿混在一起,那自己以后还要不要仕途前程了?!不去吧,堂堂征西大将军,天下名将,跟你老爹同为托孤重臣的司马懿请你赴宴,你不去?!曹爽是真的没啥政治头脑,他真的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只会一招,奉天子命。所以,曹爽立刻回复司马懿,说奉天子命到任军中,应该先去军中巡视……这么一搞,别说司马懿,就是那些在司马懿府内等着迎接中护军的军中将领们,也必须立刻回军营去。司马懿倒是无所谓啦,大不了浪费了一桌酒宴而已,甚至还帮着夸赞一下,说是新任护军公私分明……可军中那帮将军们不干啊。特么在酒席上认识中护军,和去军中接受中护军检阅,这能是一回事么?!可曹爽是一点自觉都没有,甚至在检阅过军中士卒后,他隐隐还觉得,这种挥斥方遒的状态,挺爽的。这就更加坚定了曹爽要节制司马懿,从司马懿手中控制,甚至夺过兵权的想法。再加上他本身受到的曹叡暗示,故此,曹爽才不管司马懿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真的是处处跟司马懿做对,并且以此来显示自己在军事上的才华。当然,如果曹爽有这个才能,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家说一句“年少气盛”,这事儿也就过去了。比如当年的霍去病就看不惯李广的统军之法,而他又能说出一套自己的用兵之道,并且在实践中证明,他确实能用这套办法打下更大的战功。那后人自然不会觉得霍去病这么说,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曹爽不一样啊。曹爽本身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他还非要跟司马懿做对,可每次他都只会挑刺,却说不出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甚至有时候说出的一些军务意见,连军中校尉都知道不可行。司马懿好心劝他两句,让他尽量多看多问……那意思就是闭嘴,别没事儿丢你爹的人了。可曹爽却坚持认为,这是司马懿在打压他军中威信的做法……从此更加坚定跟司马懿做对了。就像这次,司马懿才刚刚上书给天子,然后下令调整兖州的布防情况……曹爽就找上门来了。曹爽来的理由只有一个——质问司马懿,为何改变天子诏命,下令调动军队。司马懿那个无语的……军中情报,你这个中护军是真的一点都不看的么?!第1084章 曹叡的决策有一点,司马懿是冤枉曹爽了,曹爽确实看到了军情通报。曹真的儿子,就算再废物,基本的军中规矩还是知道的,蜀贼这么大的动静,军报也不可能不告知曹爽,他也不可能不留意。但曹爽也确实没太当回事就是了。按照曹爽的思维逻辑,大魏已经做了大半年反攻洛阳的战略准备了,这么大的动作,蜀贼细作肯定也已经侦查得知并且传回蜀地了,那么现在蜀贼有所反应,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故而,按照曹爽的判断,现在蜀贼在做的准备,就是想要集中兵力于洛阳,再打一场洛阳防御战。五年前的蜀贼,不就是这个套路么?!当然,曹爽也知道,如果让蜀贼做好了防御准备,大魏再反攻洛阳的话,必然是困难重重。因此,曹爽觉得,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抓紧时间,尽快完成天子的部署,抢在蜀贼守军到位前发动反击。这才是正理。可曹爽却发现,司马懿传递的军令,是要各部做好防守准备,尤其是要把原本聚集在东郡的河北屯田兵抽调南下去加强陈留郡布防,这个曹爽是真的不能理解了。陈留郡那边都已经有四万兵力了,再把东郡的士卒调过去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把东郡的士兵调到陈留郡去,如果将来要进攻洛阳,还得从陈留郡把兵力调回河南郡……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能直接从东郡进兵河南郡呢?!因此,曹爽不得不闯帐,阻止司马懿的这个调兵计划。司马懿面对曹爽的质问,一阵皱眉,但还是不能不作出解释。首先,从蜀贼的动员规模看,不仅仅是荆州和河洛地区有动员,关中,甚至秦州都有兵力调动,很明显不是简单的防御性兵力调动。对此,曹爽的反驳是——大惊小怪。上次洛阳防御战,诸葛亮不就从荆州和关中调兵了么,这次不过多了一个秦州,又有什么关系呢?!司马懿那个郁闷的……上次诸葛亮在洛阳才多少兵力防守,现在又有多少兵力防守?!情况不同,自然调兵的意义也不同,上次诸葛亮不调兵来根本守不住洛阳,这次洛阳和弘农加起来就有七万多郡兵,就是面对二十万兵力强攻都能固守,何必提前调兵?!可这个理由,在曹爽这边还是通不过,因为上次洛阳攻防战的时候,诸葛亮手里也不过是四五万人而已,也就比现在少两万多兵马。在曹爽看来,河洛这么大的地方,少两万兵马和多两万兵马,根本没什么区别。给司马懿憋屈的够呛。这就是上过战场和没上过战场的将领的区别……曹爽根本不知道,有时候哪怕多出五千人来,都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好吧,这条解释不同,司马懿只能是说下一条。其次,东郡士卒南调,是为了避免兖州南部防御空虚。现在的魏军,过于集中在兖州郡的西北地区了,诚然,这么做有利于出兵进攻洛阳,但问题是,一旦蜀贼主动发动进攻,兖州的南部防务相当的空虚。是,陈留郡是有四万多兵马,但那是用来协防颍川郡的,一旦颍川郡遇险的话,陈留郡必然派出援兵,这样兖州南部的兵力就更少了。到时候,不管是蜀贼分兵突进还是东吴背盟犯境,兖州都必然陷入到被动,不如提前调兵弥补兵力空缺,以防万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