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个,魏延率领的这支军队,主力是姜维和毌丘俭带领的大汉北军……跟这帮人去竞争建立功勋,难度未免太大了些。再加上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魏延就没来长安军议,他的职责都是诸葛亮帮着安排的,那还能怎么办?!李严总不能去找诸葛亮,跟他商量一下,是不是重新启用孟达吧?!孟达最大的错误,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不听军令……他最大的错误是被先主弃用。诸葛亮会违背先主的决定么?!想都不要想了好吧!因此,李严想来想去,就只有张溪那一路兵马,可能会启用孟达了。一方面,张溪那一路兵马,任务最重,难度也最大,张溪肯定需要一个能力强的属下来帮他分担压力。孟达的能力,李严认为,还是足够胜任的。另一方面……李严也想借机探探张溪的口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跟张溪重新改善关系的机会。正好,借着这个替朋友求情的机会,亲自登门造访张溪。替朋友求情嘛,不管成败,都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尤其是为孟达这样被先主弃用的人,自己这个当朋友的还不放弃,不正好体现了自己的品德嘛。这就是李严的小心思。但放在张溪这里……说实话,张溪可不想要孟达这样不顾大局,临危退缩的将军。但是吧……张溪其实也愁啊。自己要用五万兵吗,对阵十万曹魏大军,要说没有压力,那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张溪的这五万兵马里,其实还有两万是马岱率领的羌胡游骑……正儿八经的郡兵步卒,只有三万人。没办法,颍川那边才是攻坚主力,凉州骑兵肯定是去那边助战的,而河东郡这边,背靠并州,并州狼骑也不是没有南下的可能,所以也必须要有一部分骑兵备战……游骑兵,总比没有骑兵要强吧。但这么以来,郡兵步卒的对比,其实张溪是要用三万人去对抗曹魏的七八万人。就算是佯攻,压力还是很大的。张溪确实需要一些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来帮自己分摊压力。本来呢,张溪是想要抽调柳隐助战的,再加上张翼,向宠……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人了。可是,多少还有点底气不足。柳隐擅守,但不善进攻,张翼,向宠两人能力很平均,可能力平均就意味着没有太突出的地方。别的不说,他们中的任何人对上司马师,张溪真不觉得他们有足够的胜算。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张溪真的想要抽调一个类似邓艾,姜维这样的人物,来帮一帮自己。但可惜,抽不得,这两人诸葛亮全给塞进了魏延的那支偏师里面,毕竟那支偏师真的要用好的话,战略效果极大。真的,本来张溪还在琢磨,要实在不行,把在荆南的石苞抽调北上,让潘濬在荆南主持防御……这时候,李严找上门来了。孟达?!这个人人品不行,反复无常,放在自己手下,确实是一个风险。可另一方面来说,孟达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干不过陆逊,司马懿等人,但欺负欺负司马师应该是可以了。要不要收下呢?!第1083章 司马懿和曹爽张溪最终还是答应了李严,征调孟达北上作战。一方面,孟达确实有这个能力,张溪也需要这个助力。另一方面,张溪跟李严有过这么一番对话。“此番作战,溪以少击多,需得上下一心,不可轻慢,若有违军法……”“军中犯禁,自当以军法斩之,将军何足问耶?!”孟达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年违命不救江陵,现在张溪这么问,就是告诉李严,他孟达要是再出幺蛾子,自己可不会给他任何机会的。该杀就直接杀了。而李严的回答就是告诉张溪,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他孟达既然求到自己这里了,那么就要做好相对应的觉悟……要是还跟以前那样想些有的没的,那被军法处置也是活该。这个回答,让张溪最终决定,再给孟达一次机会。没办法啊,现在大汉的地盘,是越来越大了,需要治理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大汉依然还是缺乏足够的人才的。像孟达这种既能领兵征战,又能治理地方的人,一直放在上庸郡,多少是一种人才浪费……就再给一次机会。把握的住,那张溪倒是不介意跟诸葛亮说道说道,看看诸葛亮的意思如何。把握不住的话,那去见阎王爷也是活该,张溪可不会手下留情的。哦,对了,这会儿还没有阎王爷……是去见泰山府君。在长安又呆了几天,确定没人再来找自己说些有的没的了,张溪这才启程,带着赵家的两个傻孩子,以及自己的徒弟一起,返回江陵备战。至于自家儿子,则是交给诸葛亮带去洛阳教育了,这个事儿就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就这样,大半个大汉,都开始动员起来,为了延熙四年的第五次北伐,做起来准备。而大汉这么大的战备动作,身在兖州的司马懿,不可能收不到任何消息的,不然曹魏集团的情报系统就太废物了。为此,司马懿上书给曹叡,希望引起曹叡的重视,然后自己这边也开始了调兵遣将的过程。诸葛亮收到的那封情报吧,其实说的都是是真的,曹叡各处征兵调兵,目的不是为了防备蜀贼进攻,而是想要发动第二次重夺洛阳的作战。虽然这场反攻作战,司马懿是反对的,也曾经上书劝止过天子……但他现在不在邺城,之前几次战败后说话也不是太好使,天子根本不听他的。所以,不管如何,司马懿还是按照朝廷的计划,认真的在组织着反攻洛阳的事情。可这个事儿呢,他离谱就离谱在……整军备战了大半年了,朝廷那边始终还没有做好最终的决策,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反攻洛阳。到现在,朝廷的几个重臣,还在为是不是要征召南匈奴骑兵南下助战,来回扯皮呢。司马懿就像质问一下,朝内的那帮大臣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那帮内附的南匈奴们,老老实实的在并州呆着也就是了,但凡有点异动就该直接剿灭,到底是谁出的这个馊主意,还打算让南匈奴南下到兖州的?!这种事情还需要讨论?!真的……现在的朝廷,司马懿是看着越来越揪心了。自从两年前,司空陈群和大将军曹真相继病逝后,朝中的权利,已经基本都被天子给收回去了,如今在朝中还能说上话的老臣,也就只有一个满宠,一个陈矫了。刘晔现在都快成为一个透明人了,整天呆在府邸内不出来。可这两人……实话实说,真不是司马懿贬低两人,他们真的比陈群和曹真等人,差的太多了。现在不仅不能给天子正确的建议,连类似孙资,刘放之徒的声音都压不住了么?!真的,司马懿现在……想想就只能叹气了。毕竟,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他们这些在外征战的臣子所能决定的。比如说他自己,现在跟自己的中护军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司马懿在兖州掌控着这么多的兵力,他儿子司马师又驻守河内……父子俩加起来,都快掌兵十五万了,要是没点钳制手段,别说曹叡,司马懿自己都第一个不放心。虽然兖州还有兖州刺史贾逵在分司马懿的权,但在军中,一个天子任命的中护军,也是必要的存在。以前吧,司马懿也是有这么一个中护军的,那个人名叫夏侯霸……司马懿跟夏侯霸相处的还算不错的,彼此之间还能互相沟通,夏侯霸也能帮着自己解决一些军务上的麻烦。但可惜,夏侯霸在上次反攻洛阳失败后,被天子调去河东郡,担任河东郡太守,协助现在的骁骑将军秦朗守卫河东了。新来的中护军,叫曹爽,是已故大将军曹真之子。真要说起来,其实司马懿跟曹真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彼此还都是托孤大臣,因此对曹爽,司马懿还是当成自己的子侄辈来看待的,在曹爽刚到兖州的时候,多有照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