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怕是曹芳,他在谋求诛杀司马师专权的时候,也是跟夏侯玄,张缉等人商议的。夏侯玄是宗室,张缉是曹芳皇后的父亲,是属于外戚,也是宗室的一个外支。可见,宗室和皇权,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也是皇权用来制衡世家的最好帮手。可曹魏能这么干,是以为老曹家真的人多,不管是曹氏还是夏侯氏,都是大家族……刘备家里可没有这个条件啊。其实严格说起来,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天下姓刘的大部分都可以算是宗室……但问题是,这天下姓刘的,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淡到基本跟路人没什么区别了,尤其是刘备这样前汉中山靖王之后。刘表,刘璋,虽然嘴上还认刘备是宗室,但内心无不提防,而像刘晔,刘放这种的,都宁可在曹魏那边当官,也不愿意来投奔刘备。刘备的宗室,他是真的没人呐……不然至于到现在刘备都过世了,刘禅还要养着刘琰这样的废物点心么?!就是要树立以个榜样而已,真要靠,是绝对靠不住的。因此,对于刘禅来说,他真正可以依靠的宗室力量,其实是张氏和关氏……他老爹的两个异姓兄弟,可比那帮姓刘的靠谱的多。尤其是张氏,也就是张飞一脉。毕竟,刘禅的皇后,姓张。因此,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他当然希望张皇后所生的孩子,能被刘禅立为太子……诸葛亮的立场,始终是站在皇权的立场上的。可现在,既然张皇后和天子成婚十年,都无法诞下子嗣的话……诸葛亮琢磨着,老张家,不是还有一个小女儿呢嘛。好像今年也快成年了,也没有许配人家……嗯,诸葛亮就是动的这个心思。只要太子是张氏外孙,那么这个宗室势力也就算是稳固下来了。至于关氏,倒也不要紧,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说关平的儿子,关兴的儿子,甚至是“关索”的女儿,其实也都可以考虑一下的嘛。只是这事儿吧,他诸葛亮有点不太好亲自去开这个口。毕竟,当今天子可是称呼他一声“相父”的,而如今张飞和关羽都已经过世了,他这个当人家长辈的,上门去让人家张氏同意“二女共侍一夫”……怎么都感觉有点老不正经的。毕竟,现在的情况,跟历史上不同……历史上小张皇后入宫,是自家姐姐不幸病逝了。可这会儿,大张皇后还活的好好的呢,而且大张皇后跟刘禅之间的感情还挺和睦的。所以嘛,诸葛亮是希望啊,张溪能去跟张飞的遗孀,夏侯老夫人商议一下,看看这事儿有没有可能性……张溪立刻严辞拒绝。开玩笑了,你诸葛亮觉得老不正经,合着我就不要面子了是吧?!老子当年好歹也是跟张飞将军一个马勺吃饭的同袍,能替你去干这种缺德事儿?!还国本?!嗯……出于对诸葛亮的尊敬,就不“呸”了,但眼神表示鄙视,还是要有的!!谁爱干谁干,反正老子不干!!!第1076章 北伐之议“此议北伐,亮欲兵出洛阳,取河东,颍川,兖州诸地,并力中原……诸位大臣将军,以为可否?!”十天以后的长安丞相府,诸葛亮召集了各州刺史,将军们,共议北伐大事。张溪可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死鱼头是终于开始干正经事儿了,自己也不用被这家伙拉着总商量一些有的没的。那点糟心事算是啥国本啊,能比北伐重要么?!而且,这次在长安的丞相府内,参与这次北伐的季汉大臣们,数量非常的多。连新成立的云州刺史马忠都受命,从南中之地赶赴长安来参与这个军议,可见这次北伐,诸葛亮恐怕是要有大动作了。但是吧,听完了诸葛亮的开局说辞后,来参会的人,多少都有些愣神……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免有些太简单了。如果只是为了平定河洛,攻取兖州的话,难道有必要叫这么多人过来开会么?!以河洛郡兵和大汉北军为主,辅以南阳,襄阳等地的郡兵,关中,河洛,荆州供应粮草军械,难道就没有获胜的把握了么?!犯得上要把远在南中的马忠,久居西凉的徐邈一起叫到长安来开会么?!马忠也就算了,才四十岁出头,又是武将出身,年富力强着呢……可徐邈不仅是文官出身,而且都已经六十多了,这么来回折腾,也不怕出个意外?!别说其他州府刺史,将军镇守,就是张溪,都有点搞不太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那么小题大做。之后,自然是有人提出疑问,然后诸葛亮解答的时间。其实这事儿吧,真要说起来,也简单——曹魏往兖州和河洛地区增兵了。自从五年前,曹叡采纳孙资的建议,设立“议罪钱”制度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库充盈,有了足够招募军卒和休整武备的钱粮。曹叡几乎在第一时间,开始征召河北地区的屯田民为兵,精选了一支兵力足有八万人的屯田民部队出来,并且已经精心操练了三年了。而就在今年的年初,曹叡把这支人数高达八万人的屯田兵,派送到了河东郡,河内郡,以及兖州,归司马懿亲自指挥。而大汉这五年的时间里,主要的战略重点是南征,在荆南跟孙权打了一仗,一下子也动用了近二十万的兵力,因此在河洛地区的军事投入,并不是很大。曹魏也顺势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河洛地区大肆扩兵训练,恢复原有的郡兵规模。如今,河东,河内,颍川,加上兖州,一共囤积了足足二十万魏军。而在洛阳,诸葛亮这五年再怎么细心经营,总兵力也不过是七万人。这样的军力对比,意味着,如果大汉不先进行北伐的话,恐怕曹魏就要打第二次反攻洛阳的战役了。而大汉如果要抢占先机的率先发动北伐的话,面对敌军二十万的兵力,自身至少要有三十万,最好是能有四十万的兵力,否则无法在全方位的压制魏军。一旦要动用四十万军队……这可以说是举国之力了,不招这些地方刺史们过来协调,大汉朝廷怎么可能抽调的出这么多的人出来?!而即使是如此,这四十万军队,大汉依然还是拿不出来的。不是说现在的大汉没有四十万的军队。有倒是有,但基本就是大汉的全部家底了。一旦拿出来,有什么闪失的话,大汉可就真的要元气大伤,甚至连长安都有可能不保的。而且,如果天下只有汉魏两家势力的话,那拿出来拼一把,一战定天下也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这个天下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孙吴在呢。别的不说,至少在荆州方面,江陵和荆南的郡兵,那是一个都不能抽调的,襄阳也需要留下至少一半兵力防守,否则就东吴那个德行,他是绝对不会介意在汉魏最僵持的时候,背后捅你一刀的。因此啊,一听到诸葛亮要发动这么多的兵力用在这次北伐,新任的尚书令李严,立刻就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四十万大军,征调不易,且南兵北上,北兵南下,水土不服,恐生疾病。”“所需粮草,以日计皆非小数,供应大军出征,纵举全国之力,恐亦难久持。”“江东小儿,反复无常,国贼纵使在北,东亦不能不防,若尽调大军北上,东吴必然犯境。”“魏军一时势大,虽可虑,却不可怕……不若待其来攻,挫其锐气,我等后发制人,一扫天下,严以为,此乃以逸待劳之策也。”“此严之四虑也,望丞相多多思量。”虽然吧,张溪一直不喜欢李严,觉得李严这个人私心过重,如今当了尚书令,更是掌握了实权,张溪一直不太放心。但……这事儿上,张溪也不得不承认,李严说的对。四十万大军,孤注一掷攻打兖州,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