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来想去,朱然最终还是决定。加强武陵,长沙两郡的布防。其实主要是武陵郡的布防。从前面几次的双方对战过程来看,主要的战场基本都集中在武陵郡,那么这次蜀汉从江陵进攻公安,顺势进入武陵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武陵郡包括公安在内,现在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防守,多少显得有些薄弱了。为此,朱然从桂阳还是调兵,除了保留必要的维持治安用的郡兵外,剩下的四千郡兵在吕据的率领下,尽快北上,支援武陵。当然,只靠这点增援,也没什么大用……为此,朱然传信给江夏的诸葛恪,让他分兵一万五千士卒南下,抵达江夏后,由朱然分派将领率领,去增援武陵。这样的话,有超过三万步卒守卫的武陵郡,就算依然不是蜀贼的对手,但至少能撑到其他地方援军到来。至于长沙,这个地方朱然不担心。一方面,巴丘有两万东吴水军在,以江陵水军的能耐,还不足以威胁到东吴水军,也不可能在东吴水军的防守下,护送太多的士卒过江来进攻长沙。另一方面,长沙和江夏之间的距离还是挺近的,即使战事不利,遭遇蜀贼主力围攻的话,向江夏求援,一来一回大概也只需要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能支援到位。长沙本身有的两万陆军守卫,再怎么差劲,十天还是可以坚守的。至于江夏的防务,朱然觉得也不用太担心,毕竟江夏那边即使抽调了一万五千步卒支援武陵,也有两万水军加一万五千步卒,总计三万五千人,守卫江夏也绰绰有余了。朱然觉得这样分兵驻守,守住荆南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才刚刚制定好调兵计划,还没开战呢,朱然就先受到了当头一棒,这一棒,还是自己人给的。诸葛恪拒绝了朱然从江夏调兵的命令,不愿意分兵南下支援武陵郡。诸葛恪反问朱然,说如果自己奉命抽调了江夏守军南下支援武陵,但是蜀贼佯攻巴丘,吸引自己再去救援巴丘,然后蜀贼分兵偷袭江夏……你朱使君又该怎么办?!朱然心说你拿我当傻子是不是?!蜀贼就那么点人,如果不是判断蜀贼主力进攻长沙的话,我会下令让你从江夏来支援么?!再说了,就算我真的判断出错了,你带着剩下的一万五千陆军来巴丘支援,张承手里不还有两万夏口水军呢嘛?!这两万水军总不能说是一无是处,连守住几个关键节点,等待咱们反攻都做不到吧?!朱然一开始,还当诸葛恪是领兵经验不足,考虑的太多,生怕出什么问题,因此朱然还好心好意的回信给诸葛恪,解释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可转头,朱然就接到了诸葛恪的弹劾书信。在信中,诸葛恪弹劾水军将领张承疏于军务,懒惰成性,不是合适的水军统帅人选。诸葛恪建议,可以收缴张承的水军指挥权,让张承率领一万五千士卒去武陵郡支援,而朱然那边,可以再派一个信得过人过来,统帅这些水军。朱然这才有点琢磨过味来……这个诸葛恪,是不是要夺权啊?!先想办法把张承弄走,掌握一段时间的江夏水军,然后让自己空降一个水军统帅过去……自己任命的水军统帅除非有极高的威望,否则的话,在江夏的地界上,一个空降的水军统帅,还能影响到江夏太守诸葛恪对江夏水军的指挥权么?!看似是弹劾张承,但朱然怎么看,都觉得诸葛恪这是要独掌江夏的水陆两军啊?!这货……什么意思?!考虑到诸葛恪的老爹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以及他跟太子孙登之间的关系,朱然倒是没有怀疑诸葛恪是不是要拥兵自重或者是直接去投奔他的叔父……但这个做法,多少是让朱然觉得很不爽的。早年间,就听说过一些传闻,说这个诸葛恪自视甚高,上次进攻江陵的时候,对上大将军都不是太买账的样子……这货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真的,如果真的有这个能力的话,那朱然还不担心什么……朱然怕就怕,这个诸葛恪,不过是一个眼高手低的货色。真要这样的话,在关键时刻,可是要坏大事的。朱然有心想要驳回诸葛恪的要求,然后强令诸葛恪遵照军令行事……可还是那句话,诸葛恪的老爹叫诸葛瑾,他跟太子孙登相交莫逆。以朱然如今的地位,倒是也不怕得罪诸葛瑾和孙登,但是,为国效力不得不得罪,和无缘无故的得罪,那是两回事。再说了,万一诸葛恪真的是有这个能力呢?!让他统帅水军能比张承统帅的更好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让诸葛恪掌握水陆联军,应该也不是一件坏事。经过一番仔细的来回权衡之后,朱然决定,还是先按照诸葛恪的想法行事,让张承领兵去支援武陵郡,自己给诸葛恪派出一员老将,去“统领”江夏水军。虽然说,朱然手里现在确实没有那种足以震慑全军的水军大将,但是呢,一些积年从军,在军中有一定威望的老将军,也是有的。比如说,孙盛。孙盛虽然能力不算太高吧,但统领水军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最主要的是孙盛听话,有军令是绝对以令而行的,不会自作主张。如果诸葛恪真的不靠谱,那么朱然也可以通过孙盛,间接掌控江夏水军的控制权,通过孙盛来完成自己的作战命令。再加上孙盛从军十几年,又是宗室将领……哪怕你诸葛恪不给别人面子,孙盛这个宗室将领的面子,你总该给吧?!嗯……朱然是真的不知道当初在江陵城下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孙盛也觉得丢人,自然也不会对外去讲。否则的话,朱然绝对不会派孙盛去江夏统领水军的。第1050章 战略朱然在忙着安排自己的防御部署,而江陵这边,张溪,庞统,王基,石苞四人,也开始开会,制定这次南征的具体战略了。作为主帅,张溪当然是先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我意屯兵乌林,亲率水陆大军进袭长沙郡佯动,实则遣偏师突袭武陵郡,自武陵郡入,一路袭击武陵,零陵,桂阳三郡,最后与我大军汇合于长沙,两面夹击,一战而定荆南。”张溪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一路画圈,详细展示着自己的战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用自己吸引朱然在长沙附近的长江水面决战,实际上,真正的胜负手放在偷袭武陵郡等三郡身上。至少从现在的情报上看的话,张溪的这个策略,还是很有可行性的。屯兵乌林有个好处,是既可以压制长江对面的朱然军团,同时也可以牵制住诸葛恪的江夏军团……毕竟从乌林进入江夏,其实也挺近的。而分兵进攻武陵郡呢,武陵郡现在加上公安就只有一万五千人防守,只要打突袭战打的够快,要攻破武陵郡也不是不可能。而一破武陵郡,南边的零陵郡,东边的桂阳郡,都没有太多兵力可以抗衡……一路平推,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庞统还是提出了疑问。“元长欲遣何人为帅统领偏师?!率军几何?!若武陵一时难下,又当如何?!”既然是偏师,那么统兵数量必然不会太多,那么作为统帅的人选,就非常重要了。而且,也需要考虑到像上次石苞偷袭武陵县一样,武陵郡一时难以攻克的话,接下来的应对措施是什么。面对庞统的提问,张溪微微笑了一下,说道,“主力佯攻长沙,若我不到,朱然不然不信。士元名声在外,若不在主力军中,亦难免令人怀疑。故此,你我二人,皆需随军而动……偏师,我意由石仲容统兵,姜伯约,潘承明辅之,统兵三万,突袭武陵。”张溪说完,庞统默默的思索了一阵,微微点头。虽然吧,张溪这些话,只回答了庞统前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一旦攻不下武陵郡的话,要怎么应对,其实张溪并没有回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