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页(1 / 1)

('

但要命的是,这群刀盾兵的身后,你不知道会搭配一些什么兵种的汉军士卒……有可能是长枪兵,有可能是弓弩手,反正不是纯粹的刀盾兵。

魏军士卒有时候忙着跟眼前的刀盾兵搏命,但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一杆长枪,就能轻易的要了自己的命,而等到魏军士卒开始调整阵型,分心应对长枪兵的威胁的时候,突然从刀盾兵的后方,又飞出无数的箭矢出来。

就这么打着打着,慢慢开始习惯了长枪兵的偷袭,箭矢的隔空打击,开始适应敌军的进攻变化的时候……眼前的刀盾兵可能又会变回以搏命厮杀为主的苗刀兵。

真的,光靠场上的士卒自我调整适应,是很难在八阵图面前讨到好处的,而司马懿……司马懿的临阵调整能力也很强,但问题是,司马懿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八阵图,他纵然可以临阵调整,可手头上的条件根本不允许啊。

比如说弓弩兵和长枪兵的应对,其实司马懿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只要能在军中增加一批盾牌兵的数量,就可以削弱敌军的威胁……可司马懿并没有准备这么多的盾牌兵啊。

这次出战是野战,又不是攻城战,司马懿当然不会在军中配备太多的盾牌兵,肯定是尽量让士卒多带长枪和环首刀这样的长短兵刃,有效杀伤敌军为主的啊。

现在好了,想调整都没有这个条件。

当然,司马懿的调整想法,其实也只是理论上的想法,实战没那么简单……而且现在司马懿也已经没空去考虑这种需要以后再考虑的问题。

随着诸葛亮变阵八阵图之后,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司马懿的前军应对八阵图不利,原本的进攻阵型,硬生生的被打成了防守阵型。

而左右两翼的魏军士卒,一开始的目的是去撕开圆阵之间的互相协作,现在却被敌军的八阵图牵引之下,反倒是魏军的左右两军被拉扯的越来越远,有慢慢跟前军脱节的趋势。

要是继续这么打下去的话,诸葛亮再分兵出击,从魏军的左军,前军,右军之间的缝隙插入,把魏军分割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司马懿被逼无奈,不得不下令,让两翼的进攻部队暂且停止进攻,以防御姿态收缩,往中路的前军靠拢,尽可能的合拢兵力,形成合力,先防守一波。

然后司马懿思考了一会儿,再次下令,让前军回撤,跟左右两翼的军队形成一个倒马蹄型的阵型,吸引汉军主动出击。

根据司马懿的观察,诸葛亮的这个八阵图,应该是那种攻防一体,但攻防必须一体的阵型。

也就是说,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不能进行拆分的,必须保持阵型的完整性,要进攻就全军一起压上,要防守就是全军一起结阵防守。

所以司马懿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利用倒马蹄的阵型,吸引一部分汉军进入到倒马蹄的内部,然后用左右两翼的士卒关门,前军反攻,争取歼灭一批汉军,破坏这个阵型的完整性,从而起到破阵的效果。

司马懿的应变不慢了,临阵指挥也非常的快速……但就一个问题:如果八阵图是只能全体进攻,全体防守的阵型,诸葛亮何必费那么大的心思去研究。

八阵图,本来就是两套轮转变化的套路的,一套是外阵变化,一套是内阵变化。

一看司马懿主动后撤,让出最重要的战场中间位置,诸葛亮微微一笑,当下也不客气。

等到八阵图轮转到攻坚能力最强的苗刀兵出现在战场正中间时,诸葛亮立刻下令苗刀兵强攻,然后八阵图全军前压,从圆形八阵图变阵成线性八阵图。

外阵停止轮转,以苗刀兵和刀盾兵作为前锋,追着魏军的后撤脚步进攻,而内阵的各兵种依然轮转,只是因为阵型由闭合型变成开放型后,轮转的幅度更大了一些,兵种变化的周期更长了一些而已。

这么一搞,司马懿顿时被动了。

没办法啊,司马懿吃亏的地方不是自己的指挥能力不行,而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可以随意变换战场兵种配置,同时还能保持住战斗力的奇葩阵型。

苗刀兵和刀盾兵强攻,辅以后方不停变化的长枪兵和弓弩手……司马懿的左中右三军,被全面压制。

现在还能挺得住,是因为自己兵力还有优势,汉军没有办法那么快的解决掉眼前的敌人。

但如果给诸葛亮足够的时间,等到中路的苗刀兵杀穿了魏军中路的那一万余人的前军……那自己的整个阵型,就要彻底崩溃掉了。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也没办法了,他无法再顾忌到诸葛亮是否还有后手,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前军不能被汉军击破……司马懿把自己留下的五千预备队,投入到了中央战场。

同时,司马懿立刻下令,左右两翼的士卒就地展开反击,争取尽快的合拢倒马蹄阵的缺口,先围剿掉闯入倒马蹄阵的汉军所部。

其实说白了,现在司马懿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调整应变的手段了,就是单纯的仗着人多拼消耗,看到底是谁先受不了伤亡,坚持不下去。

而诸葛亮呢……这会儿诸葛亮也有点皱起了眉头。

原因很简单,进攻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没办法,自己手头的兵力不够……或者说的明白一点,是大汉北军的兵力不够。

八阵图,对士卒的要求很高,要求士卒必须非常熟悉内外两阵的轮转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出来。

但现在战场上的八阵图,外阵基本都是大汉北军精锐,但内阵……只有一小部分是原本的大汉北军,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南阳郡兵。

南阳郡兵是新招募的士卒不说,他们也没有经过任何八阵图的配合操练。

如果是闭合型的防守阶段,让他们在内阵中,根据自己的指挥和一部分北军士卒的引领,小范围的跑动变化阵型,问题倒还不大,最多就是阵型运转有些生涩罢了,简单的战术配合还是能打出来的。

但现在是开放型的进攻阶段,这些南阳郡兵就有些应付不来了。

一方面,是南阳郡兵没有接受过八阵图的操练,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全靠诸葛亮指挥或者是身边的北军士卒提醒……阵型流转的速度太慢,不能及时到位,无法有效的配合外阵的队友杀伤敌军。

另一方面,在开放型的进攻阶段,所有士卒都会受到敌军的直接威胁,南阳郡兵又要保持阵型轮转,又要应对敌军的直接威胁,有点应付不过来。

如果是这样,倒也罢了,虽然外阵的伤亡会变大一些,但慢慢磨也不是没有获胜的机会。

最要命的是,随着战事进入到白热化的搏命阶段,南阳郡兵慢慢的有些跟不上阵型轮转的要求,甚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了自身阵型松散的问题。

也就是说,南阳郡兵有些顶不住了,无法在内阵变化中给到前军太多的支援,这就导致了外阵的大汉北军,已经陷入到了独力维持战局的地步。

这个八阵图,眼看着是摆不下去了。

第1024章 变数

战前准备的时候,其实诸葛亮也想过,要么就索性用全部的三万北军出战,这样就能保证八阵图的完整性,也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但……考虑到司马懿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不值得信任,之前又有过“许战又不应战”的前科,为了防止司马懿假意邀战,实际准备在南北两门发动偷袭的战术,诸葛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留下了一万北军在城内防守两门,带着两万北军和一万南阳郡兵出战。

一方面,诸葛亮是担心南阳郡兵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不足,守不住南北两门加起来四万魏军的偷袭。

另一方面,诸葛亮其实也有点托大了……他也没想到司马懿的临阵应变能力这么强,居然可以顶住自己精心操练的,掌握八阵图精髓的大汉北军的进攻。

诸葛亮也是人,他也会犯错,真实的世界里,也根本不存在那种什么都能预料到,“智多近于妖”的神人。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