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页(1 / 1)

('

可转头过了没几天,杨炳再次转头找到了诸葛亮,说是张溪的亲传弟子邓艾有个长子,尚未婚配……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诸葛亮还能说啥。

人家杨氏主动示好,连人选都给你换了一次,你难道还能拒绝不成?!

再说了,诸葛亮也有政治需要啊,他要尽可能的安抚弘农杨氏,借由他们的力量来稳定洛阳,迎接接下来曹魏可能发起的反攻。

这事儿,可不就只能跟张溪聊聊了嘛!

跟邓艾聊都不好使,这不是单纯的孩子婚姻问题,这里面有不小的政治因素。

而以诸葛亮对邓艾的了解,以及对邓艾媳妇儿的了解,这事儿估计这对小夫妻是不能理解的。

邓艾从张溪这边学到了一些奇谋奇策,也从徐庶那边学到系统性的兵法要论,但偏偏就没有一个人,曾经教过邓艾一些从政理政方面的知识。

邓艾那些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当年张溪偷懒,让邓艾帮他整理公务的那段时间给锻炼出来的,指望他懂什么叫政治妥协,太难为他了。

而关银屏嘛……关羽这一大家子,什么时候在乎过所谓的政治妥协?!

干就完事儿了!!!

不然当初关羽守荆州的时候,先帝为什么要留下马良,徐庶等人辅佐关羽,可不就是怕关羽一毛起来不管不顾嘛。

关家子弟,除了关平稍微好一点外,其他的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性格。

所以,这事儿只能是跟张溪商量,等张溪拍板了以后,张溪再以师父的身份,去跟邓艾的母亲说……直接绕过这对小夫妻的意见为好。

诸葛亮把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张溪还能说啥呢?!

就……答应吧。

至于女方是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是杨氏女,就可以了。

这点,张溪没细问,诸葛亮一时间也没功夫说。

毕竟,这次请张溪过来,可不单单是为了说一下邓艾儿子的婚事的。

真正的大事,是关于曹魏有可能反攻洛阳,而东吴也有可能配合出兵荆州的事情。

两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得好好的沟通一下,该怎么配合行动,才能有效的打退敌人的进攻企图。

第984章 荆州隐患

魏吴结盟的影响吧,确实对大汉很不利。

这两家罢兵言和,互相之间腾出手来,要是不对大汉下手,打死诸葛亮和张溪都不信。

但这个事情呢,大汉还真的就只能这么着了。

毕竟,该做的已经做了,该争取的已经争取了,天下局势如此,曹魏不可能愿意再这么输下去,而东吴也不可能坐视大汉一统中原河北,回过头来在单独收拾他们……魏吴结盟,不是偶尔,而是必然。

“此番魏吴和议罢兵,曹魏必调兖州之兵西向洛阳,吴亦有可能抽淮南之兵以实荆南……荆,洛战事恐有反复,元长当细察之。”诸葛亮一开始,就直接叮嘱张溪道。

但张溪却是沉吟了一会儿,犹豫了一下,才抬头问道,“丞相以为,两家和议,当真会轻易调兵他处?!”

诸葛亮微微一愣,但随即明白了张溪话里的意思。

虽然魏国和吴国定了盟约,但问题是,盟约这个东西,并不是完全的保证。

东吴在这方面的信誉实在是不值得信任,当初跟大汉两次定盟,两次背盟,曹魏难道就不会再掂量掂量?!

第一次好歹还有个天子诏书作为理由,当时孙权是大汉吴王,别管汉献帝是不是傀儡,他作为汉臣,遵守天子诏令,就算天下都知道他是背盟偷袭荆州,但至少也有块遮羞布。

但第二次,可就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了,完全是撕破脸皮的耍赖,唯一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就是当年刘备所谓的“承诺”。

这事儿,可就真的说不清了,毕竟现在刘备都已经是昭烈皇帝了。

就这么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曹魏就算迫于形势跟东吴方面定下了盟约,是不是会信任对方都不好说。

擅自抽调兖州郡兵进攻洛阳,势必会导致兖州对徐州,对淮南地区防备减弱……曹魏会不会冒这个险?!

而对于东吴来说……真不是张溪贬低自己的二舅哥,主要是孙权这个人吧,在气度上,真的没法跟曹操,刘备这样的乱世英雄相比。

格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以张溪对东吴君臣的了解,如果曹魏方面不首先从兖州地区调度兵力西进洛阳的话,他们也是不会轻易从淮南地区调兵的。

毕竟,偷袭别人偷袭惯了,遇到事情变化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别人会不会偷袭我们。

区区一纸盟约,真的没办法让曹魏两家都安心撤兵,更别说互相配合,进攻荆州和洛阳两地了。

张溪想要表述的意思,就是这个,而诸葛亮也听懂了。

但诸葛亮却还是表情严肃的对张溪说道,“元长所言,虽有理,然你我掌一地之权,上报天子,下安黎民,万不可有此侥幸之心。”

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千万不能以此为依据,放松对两国的戒备。

毕竟,现在的局势,大汉赌不得这个可能。

另外……

“依亮之见,魏吴两家纵有不信任,亦不过是拖延时日……东吴觊觎荆州已久,魏贼亦需反攻洛阳,早晚必有一战。”

第一句话,是提醒张溪不能大意,而这第二句话,才是诸葛亮对魏吴结盟的真正看法。

这两家,确实会在结盟初期,因为互相之间的不信任,导致互相防备,撤兵缓慢……但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最后还是会慢慢的在淮南和徐州等地脱离接触,调兵进攻大汉的。

这是两家共同的政治需要,不可能改变的,差别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因此,早做准备,总是好的。

张溪听完诸葛亮这么说,仔细想想,好像也对……提前做好准备,总比临阵应变,要强的多。

“如此,丞相可有良策?!”张溪问道。

“河洛之地,自有亮当之,荆州之地,确需劳烦元长……只是不知,荆州境况如何?!”诸葛亮反问道。

堂堂大汉丞相,怎么可能不知道荆州的实际情况如何……张溪每半年都要向诸葛亮汇报一次荆州的军务、政务情况的。

诸葛亮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把主动权交到张溪的手里,真正想问的,是张溪有没有足够的把握,守住荆州。

毕竟,这次如果东吴进犯荆州,可就不是跟以前那样的小打小闹了,搞不好是一下子会动用超过十万大军的。

对此,张溪其实也清楚,所以他在内心认真的盘算了起来。

就算东吴和曹魏结盟,要调淮南兵来攻打荆州,那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调过来,必然要留守一部分在淮南才行。

因此,张溪估计,淮南的五万东吴军,大概率会调来三万人,最多不超过四万人。

而如今东吴在荆南和江夏的总兵力,一共有水军四万人,陆军三万余人……算上淮南兵力,总兵力应该在十一万左右。

如果孙权想要一战而定荆州,那么也有可能从江东本土调兵,那么东吴进攻荆州的兵力,上涨到十五万也不是不可能。

而张溪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上的家当。

在江陵,有三万陆军,两万水军,江南岸的公安和零阳加起来还有一万人,一共是六万人。

在襄阳,文聘手里有两万水军加一万陆军,总计三万人,还有襄樊防御体系在手。

在南阳郡,徐庶在这里率领三万人驻扎,其中还包括了占据襄城的张嶷所部五千人。

这么盘算下来,如果单纯从兵力数据来看的话,防守住荆州,问题好像不大。

但张溪现在所面临的的危险在于,东吴进攻,可以集中一点突破。

也就是说,如果有必要的话,东吴可以把这十五万人中的大部分集中攻击一个地方,或者是江陵,又或者是襄阳。

嗯,大概率是江陵,毕竟进攻襄阳的话,难度更高不说,东吴军的补给线也太长了,对出兵不利。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