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页(1 / 1)

('

别忘了,司马懿当初在鲁阳城下,应战后撤兵的举动,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名声完全豁出去了。

现在战事还在僵局之中,也不算盖棺定论,所以这事儿传播出去的还不多。

可如果司马懿继续被动挨打,等着诸葛亮粮尽而退兵,那他固然守住了洛阳,可名声上的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一个“畏蜀如虎”的名声是肯定跑不掉的。

但如果司马懿能够在洛阳城外,抓住机会一战而破敌,重创北伐蜀贼,那么他之前在鲁阳的行为,完全可以被洗白为“忍辱负重”,“为国事而不顾私名”的行为,反而可以树立一个“忠于王事”的形象。

所以啊,从私心上讲,如果时机合适的话,司马懿还是想主动出击的。

但,司马懿还是在犹豫,因为他始终觉得,诸葛亮这次北伐的一切行为,都好像是有所预谋的一样,行事过于出乎正常预料了。

你要说诸葛亮完全是被形势所逼,急于求战,不得不为之……司马懿的直觉告诉他,还真的就未必。

最后,司马懿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诸葛亮急于求战的真正理由。

从表面上的举动来看,诸葛亮军中缺粮,而粮草后勤通道又面临陈泰的威胁,急于求战说得过去。

但缺粮的原因,司马懿始终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而军粮通道,如果可以,其实诸葛亮是有条件据守的,并不是一定要暴露在陈泰的进攻范围内。

况且,如今陈泰也没有对昆阳和鲁阳发动强攻,蜀贼的运粮通道虽然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影响并不算太大……诸葛亮怎么就能缺粮了呢?!

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司马懿始终不敢下定决心,寻求主动出战的机会。

就继续在洛阳城里蹲着吧,司马懿相信,如果诸葛亮是真的缺粮的话,现在着急的,应该是诸葛亮才对。

就这样,在诸葛亮“梁县索粮”事件之后又过了半个月,驻守洛阳的司马懿,依然没有半点动静。

连带的,连洛阳北侧的孟津渡,现在的战况也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在得到了司马懿派来的一万援军之后,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总算是在孟津渡稳住了阵脚,而对面的魏延,张飞,庞统三人,在久攻孟津渡不下之后,也没有选择继续强攻。

士卒的士气,也是会随着进攻的顺利与否而产生变化的,如果进攻不利,随着伤亡的增大,士卒也会慢慢的掉士气,而即使一开始防守不利,但随着增援到来,慢慢稳定局面的话,士卒也会涨士气。

因此,双方经过一番猛攻和硬守后,也慢慢的开始各自收拢兵力,暂停作战,互相恢复士气,准备下一场大战。

就这样,河洛地区的战事,居然在诡异的气氛中,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这个气氛,诸葛亮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洛阳城内的司马懿是真的沉得住气,诸葛亮一时间也没有任何办法。

该用的招数已经都用了,司马懿要是继续屯兵不出的话,那诸葛亮除了继续围困,然后从荆州或者长安调兵外,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至于这场大战的胜负,恐怕就真的只能看天意了。

而“天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到来了。

是的,很突然,至少对诸葛亮来说,是这样的。

但对于“天意”的发动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多么突然的事情,都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了。

建兴七年十二月初,原本驻守在江夏陆口的周瑜,突然提兵五万,兵分两路,进攻江陵郡。

水路,由张昭次子张承率领,两万水军直逼汉津渡口,试图从这里登陆,直逼当阳县,切断襄阳往江陵的援军通道。

陆路,由周瑜亲自率领,三万陆军士卒从江夏郡竟陵县出兵,直接进攻大汉新成立的江陵郡,并且在开战伊始就直接攻破了华容县,然后又分兵南下,攻克乌林,汉阳,沔阳三县收入囊中,直接攻下了江陵郡的东南四县。

如今兵峰直逼郢县。

而原本驻扎在陆口的朱然,也突然领三万水军逆江北上,进攻公安,东吴武陵太守吕岱也领兵两万,进攻石苞镇守的零阳,意图水陆两军,夹击公安。

总而言之,东吴方面,提兵十万,水陆并进,进攻江陵郡。

而江陵郡方面,江南的零阳和公安,总计不过一万马,而江对岸的江陵郡郡治江陵城,不过是两万人守卫,再加上枝江等各项郡兵,加起来不过三万五千人而已。

襄阳方面,因为大量陆军调度北上参与北伐,如今襄阳方面只有水军两万,陆军一万……水军还能主动作战,前往牵制张承所率领的两万水军,但陆军方面,只能是防卫襄阳,很难给江陵提供实际的支援。

因此,就江陵郡的实际兵力对比而言,东吴军七万大军占优,水军战力东吴占优,一旦被东吴攻克长江南岸,彻底切断长江两岸汉军的联系,那江陵郡的守军,就只能陷入到孤军奋战的境地。

江陵郡危急。

荆州刺史王基坐镇江陵,一面整军备战,一面写信,向襄阳,乃至北伐军前线告急。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接到了王基送来的紧急军报。

面对如此紧急的战报,诸葛亮不仅没有慌张,相反,他还露出了微笑。

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是到了。

看来,“天意”到底是站在炎汉这一边的。

这一次,看你司马懿还能不能继续在洛阳城里龟缩着不动弹。

第957章 试探

东吴进攻荆州的事儿,司马懿也知道了,只比诸葛亮的军报晚了两天而已。

曹魏也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不管是在荆州的还是在江东的,司马懿都能收到相对准确的情报。

只是因为淮南地区的丢失,导致东吴方面的情报时效性要稍微差一点,到底不比诸葛亮知道的快……嘛,这里面未免没有诸葛亮“推波助澜”的原因。

总之呢,现在司马懿心里的最后一个疑惑也解开了。

现在看来,诸葛亮大概是提前收到了东吴异动的消息,推测东吴可能会对荆州发动进攻,所以之前才会那么着急的收拢兵力,甚至放弃对粮道的有效护卫,想要抢在东吴发动进攻前,攻占洛阳。

之前诸葛亮的一系列让司马懿觉得奇怪的举动,如今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了。

但……司马懿总觉得吧,这事儿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这是一种直觉,但这种直觉并不能作为行动的有效依据……起码在现在的洛阳,司马懿不能这么做。

洛阳,不是只有司马懿一个人说了算的,还有一个辛毗在呢。

而且,辛毗也是有持节节制诸军的权利的。

之前呢,司马懿心里的疑惑没有解开,他也借此说服了辛毗,稍安勿躁,不要轻易的主动出击,省的中了诸葛亮的圈套……当时诸葛亮的举动确实有点诡异,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前,辛毗也觉得稳守洛阳是对的。

但如今,诸葛亮明显是因为后方吃紧,所以才在洛阳前线这边应对失据,战机已经出现了。

再加上这段时间,河洛世家们眼见说不动司马懿,也全都跑来说服辛毗,让辛毗给司马懿制造压力,尽快驱逐蜀贼……辛毗的压力也很大。

辛毗本来就不像司马懿那样能沉得住气,再加上他本身跟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辛家在颍川也没有像司马家在河东那样的话语权……这就导致了辛毗实在顶不住这个压力,只能是主动来找到司马懿,希望司马懿尽快择机攻破蜀贼。

如果只是这么坐守洛阳城,等到蜀贼因为后方战事吃紧而自主退兵的话,那么蜀贼下次进军河洛,依然还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必须把他们打疼了,让这些蜀贼知道河洛世家不是好惹的,那么就算他们下次还会进兵河洛,大概率也不敢再做出拷问当地世家大族,索要粮草的事情出来了。

这就是现在辛毗所代表的河洛世家大族们,最希望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要是对辛毗说,我的直觉告诉我诸葛亮有猫腻……辛毗能信你才怪呢。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