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当世英雄,如果不从他继承汉室的行为来看,他称帝倒也够资格……孙十万,他凭什么?!曹丕心里一阵扭曲,怎么想都觉得这么做憋屈。因此,曹丕微微抬头,小心的问贾诩,说道,“太尉之意,可是要我用子扬之计,诱孙权反攻荆州?!”贾诩一听这话,也是一愣,随即嗤笑一声,不屑的说道,“子扬之计虽好,却也要对人用……孙仲谋阴而无信,若用此计,不过是徒失土地城池尔。再者,江东鼠辈,徒仗酷烈横行于世,我大魏堂堂之国,何须对其退让,若如此作为,岂不为天下所耻笑?!”不是,先不说江东那边是不是这么不堪……您老这意思,是让我跟刘备退让?!曹丕真的不解了。对江东退让吧,多少还能落点好处,而且江东势弱,尤其在平原之地,就算割给江东青徐之地,只要等长安这边击退了刘备,腾出手来了,转头收拾那帮陆战弱鸡的江东鼠辈,轻而易举。但你对刘备退让……让刘备占领了关中,再想要打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贾诩见曹丕不解,却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方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纵使我等不愿,顷刻间,亦灭不得蜀,平不得吴。然江东之地,多为守成之辈,本不足为虑,今日所仗者,不过周瑜等辈一时之气尔。西蜀之地,虽有勇略,然刘备终究是外人入主,且又年老,若其亡故,蜀地必然不稳,其势必不久也。今我大魏,雄踞天下精华之地,只需保证中原,河北腹心不丢,养精蓄锐,待时日长久,蜀吴皆非我等对手也。”“昔日天子下诏,征讨江东,今日若轻而退兵,任由江东鼠辈据有青徐,必为天下所笑,故此,青徐之地,天子当命诸军奋起以退江东。南阳之地,乃中原腹心门户,此地亦不可丢,故此天子当速派大将援军前往驻守,且不可大意。唯有关中之地……昔日关中为马韩二贼所据,太祖武皇帝依然举全国之兵南征荆楚,可见此地虽重,却非不可丢失之地。天子只需遣一员大将镇守潼关,待退南阳之敌后,天子可闭关以自守,休养生息,带天下有变之时,关中可复夺也。”“此臣所谓‘退避三舍’之计,还请天子详查。”老狐狸贾诩,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第647章 迁民入关贾诩的“退避三舍”之计,不管说的多好听,其实都不是什么精妙的计谋。关中之地,土地肥沃,经过曹操数次迁徙后,人口也相当的稠密,历来都是帝王基业所在。而刘备也不是马超,韩遂等辈可以比拟的。马韩等辈,所求者不过是割据一地,称王称霸,本身没有太多的野心,同时内部纷争不断,西凉诸侯之间仇恨不少,免不了的尔虞我诈,互相攻伐。而刘备不仅是心怀天下,内部势力整合的也相当的不错,如今称帝继汉,更是有着进取天下的决心。所以,只要不是脑残,都不会认为如今的关中局势,跟太祖武皇帝南征荆州的时候是一样的。贾诩没有老糊涂,他不是脑子缺氧才献出这么一个计谋,这个计谋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曹丕需要这样的一个计谋。其实贾诩和刘晔的想法是一致的。这种时候,就应该抓住机会,尽快完成内部资源的整合,把以前丢失的权利重新抓回来,这样既可以收回权利,又能解决现在南阳和长安兵力不足的问题,两全其美。这么做,固然会引起一些世家大族的不满,会经历一些内部的动荡,但问题是,这些世家也不可能因为那点屯田民,就彻底背离大魏,转而投降蜀贼。跟曹丕妥协,中原世家损失的,不过是一些屯田民而已,但如果选择投降蜀贼,那鱼鳞图册之下,这些世家们再想侵吞土地丁口,可就彻底没有机会了。如果不是把这些世家们逼到绝路上去,或者是大魏这条船眼看着就要翻了,他们是不会轻易跟大魏彻底翻脸的。撑死了背后弄点小手段,使点小绊子嘛。可现在的问题是,曹丕不想在这个时间点跟世家们翻脸,他不想承担动荡造成的损失,但同时,曹丕也不想跟江东轻易妥协,毕竟当初是曹丕下诏征讨东吴的,如今不仅征讨没成,下邳还丢了,只能困守彭城,曹丕也丢不起这个人。既然如此……除了舍去关中保南阳,腾出手来去揍东吴,还有别的选择么?!关中之地,当然是天下重地,帝皇基业,但如今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偌大关中,曹魏真正还能掌控的区域,就剩下三辅所在,而且这个三辅所在也不是完全能控制的住。眉县一战之后,关中局势必然急转直下,虽然现在还无法判断刘备进军长安的路线会走哪一条,但不管是进入右扶风,还是兵出左冯翊,魏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兵力去抵挡,最后的结果,也无非是打一场长安保卫战而已。纵使最后能守住长安,一座长安孤城,对大魏的意义又何在呢?!关中之地真正重要的是人口,土地,赋税……可这些东西,仅靠一座长安城,是提供不了的。要说战略重要性,长安虽然也是坚城,但它对中原地区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它身后三百里的潼关。长安虽是坚城,但历来有不少被攻破的记录,可潼关……当年太祖武皇帝征伐马韩二贼,也是从蒲津渡过黄河,绕过潼关,直取的长安。因此啊,一个只剩下长安的关中地区,对于大魏来说,真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还不如退守潼关,同时加强对河东地区的联系,全面守卫司隶地区来的更实际一些。这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主意,甚至有养虎为患的嫌疑……但却是现在曹丕最需要的一个主意。曹丕听完贾诩的建议后,立刻陷入了沉思。虽然贾诩的建议,很符合曹丕的想法和胃口,但问题是……那毕竟是关中重地。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土地开发成熟的区域,就那么几块,能够提供百姓耕种的地方,也就那么多。刘备已经占据了荆州的江汉平原,蜀地的成都平原,如今再拿下关中平原……这个实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而曹丕一旦下令弃守长安,就等于是把关中平原拱手让人……这么大的决策,曹丕真的有点举棋不定。想做,但又怕出大问题,犹犹豫豫。这点上,曹丕真的不如曹操,决断不够果断,也缺乏足够的魄力。而到了这个时候,贾诩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是静静的等待……再多说,自己为数不多的那点名声,可就彻底不剩下啥了。因为早些年的一些献策,导致贾诩在中原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风评差到极点,贾诩可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可问题是,贾诩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不代表这个麻烦不会自己找上他啊。曹丕确实犹豫了好一会儿,但如今情势紧急,曹丕也知道自己不能过多的犹豫。因此,在纠结了一天以后,曹丕给长安的曹真,满宠下了诏令。让他们放弃三辅防御,尽迁三辅百姓,退入司隶地区,同时命张郃领军,驻守潼关,郭淮领军,退守武关,以防蜀贼进入中原。剩余将士,在曹真的率领下,由武关进入中原,急速驰援宛城。曹丕的这个诏令一下,贾诩就知道,自己的名声又该臭了。天地良心的,我就是建议天子放弃关中,可没说让天子迁民入关啊。这属于他们老曹家的基本手艺,这事儿真的跟我贾诩无关……贾诩很想这么昭告天下,但可惜,说了也没人听。弃守关中的主意是你出的吧?!既然都弃守关中了,难道还要把关中的人口财富都留给刘备么,迁民入关这种事,不是顺理成章的么?!这帮关中世家和百姓们,谁会去质疑大魏天子的决策有什么问题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