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不能就这么一路尾随着,追回五丈原去吧?!因此,不管怎么想,张溪都觉得,就这么直接去支援柳隐,似乎对目前的局势帮助不大。与其这样,倒不如相信柳隐的防守能力,让柳隐在大昌集坚守至少一个上午的时间,给自己创造机会。因此,张溪决定,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快速从大道行军,赶到大昌集以南的地方去。乡老曾经说过,大昌集往南,有一条小道,是可以直接连通官道的。而进入这条官道后,就可以直接前往五丈原……在张溪的预计中,张郃在从山道出来后,突破了大昌集后,一定会走这条小道,然后进入官道,快速进兵五丈原。现在张溪要做的,就是抢在张郃之前,堵住这条进军五丈原的通道,彻底破坏张郃的战略意图,再从这条小道,反向杀入大昌集。到了那个时候,大昌集内有柳隐在坚守,大昌集南侧的山道又有张溪领兵杀到……这么前后两头堵,那张郃能跑到哪儿去?!就算张郃能击破大昌集的守军,他也已经没有了去偷袭五丈原的通路了。从山道再退回武功县去?!那也可以啊,张溪绝对不拦着,只是你退回去,至少也得花个两三天的时间吧,那个时候,武功县还在不在你手里都不好说呢。如果高翔已经攻下了武功县,那张郃就没有了任何退路,除了憋死了山道内,没有第二个选择。退一步讲,就算高翔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攻下武功县,让张郃撤回去了……你还有第二个机会可以去偷袭五丈原么?!哪怕张溪从此什么都不做,放任你张郃离开,等张郃抵达五丈原的时候,郭淮军团早就已经没了吧?!所以啊,在张溪看来,只要柳隐能再顶住一两个时辰,给自己争取到从南方堵住张郃进军路线的时间,那这次,张郃就算不死,也得再次爬山逃回右扶风去。做好了决策,张溪立刻让大军加速行军,赶往大昌集以南。于此同时呢,张溪再次派出了三组斥候,共计三十人,组成一个突击队,务必要突入大昌集,告知柳隐自己的作战计划,让柳隐坚守配合。要是柳隐不配合,没有守住大昌集,给了张郃反应的时间……以张郃的用兵风格,让他抢在自己抵达之前突破大昌集,进入官道,那张溪想要再堵住张郃,可就比较麻烦了。所以,柳隐是必须要通知到的,要他务必拖住张郃,不惜一切代价。而柳隐嘛……见到张溪派来的会后,接到张溪的军令后,也是一阵头疼。斥候找到柳隐的时候,距离张溪正式出发南进,已经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了,再此之前,柳隐已经打退了两次张郃军的进攻了。坚守这个问题,柳隐是觉得没问题的,他一直就在坚守……但问题是,还要在坚守至少一个时辰,柳隐是真的怕自己守不住啊。如今柳隐手下呢,其实一共有将近六百人的士卒,乍一看,兵力似乎不少,面对敌军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样子……但柳隐知道,这些都是虚的。六百人中,起码有一百七八十人,是刚刚从前线败退下来,绕到阵后去休整的士卒,这些士卒,不影响军心就算不错了,根本不能作为战斗力来看到。也就是说,柳隐实际能调动的,还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四百人出头。而这四百人中,还有一百五十人是在大昌集外围待命的预备队,真正在大昌集内部坚守的士卒,也就只有两百七八十人而已。本来按照柳隐的想法,是留着这一百五十人的预备队,在张溪领兵来援后,利用这一百五十士卒为箭头,对张郃军发动反扑,争取把张郃军给拖住,配合张溪的援军,重新全盘控制大昌集……但现在看来,自己寄希望的援兵,是不可能到来了。张溪的作战计划,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但……有点太为难自己了。但张溪终究是主将,他既然已经做出了战术安排,自己也根本没时间去表达反对……死守吧。柳隐下令,让一百五十人的预备队迅速投入到大昌集内部防御中来,不留任何后手,就是要死守大昌集。而柳隐的应对,张郃……听说了。是的,张郃是靠听说的,而不是亲眼看到的。原因很简单,张郃如今还在大昌集外围的正门口站着呢,根本没有随军一起攻入大昌集。倒不是张郃在摆架子,显示自己的大将风度……纯粹是因为张郃进不去而已。他的膝盖弯里,还扎着一个箭头呢!!!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张郃在亲卫的扶持下,硬撑着单腿站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鼓舞全军士气,指挥作战,终于是击破了正面的蜀军守卫,让大军可以突入大昌集内部。但军卒是冲进去了,可张郃……怎么进去?!单腿蹦进去?!那像话嘛!!!先不说单腿站了这么久,张郃还有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这点,就说这个一蹦一蹦走路的形象……那好看嘛那个?!让人背进去?!不知道还以为他张郃是受了什么重伤,都已经不能下地行走了呢。这多伤士气啊。因此,张郃思来想去,决定自己就在大昌集门口站着了。命人搬来了自己的帅旗,在亲卫和掌旗兵的簇拥下,张郃就这么站在大昌集外围的门口,做出一副指挥若定的样子出来,一方面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张郃真不觉得,在突破了大昌集外围后,内部防守的蜀军还会顽抗。这道理其实就跟攻城是一样的。当一支军队,攻破了城墙,打开了城门后,城中守军一般都会溃散或者投降,这年头就没多少打巷战的实际战例。这年头打仗终究还是讲究的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冯习阵亡,外围战场又被魏军占据后,大昌集内部的蜀军,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甚至很有可能,一攻就破了。这就是张郃一开始对大昌集内部守军的判断。但……魏军进攻了两次,居然都被大昌集被的守军给击退了,这就有点出乎了张郃的预料。一次进攻被击退,可能是因为张郃不在前线指挥,士卒们也有些骄傲轻敌,因此导致进攻不利。二次进攻被击退,那就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了……这说明,至少大昌集内部的蜀军,还有坚守的决心和底气。第三次进攻,绝对不能再让蜀军击退了,这要是再让蜀军击退,之前丢失外围防线而丧失的蜀军士气,可能随着这一次次防守成功,重新涨上来。因此,张郃是真心的琢磨……要不,实在不行,自己就真的单腿蹦进去?!虽然姿势难看了点,有点丢面子,但总好过贻误战机啊!!!第600章 柳隐的压力张郃在亲卫的搀扶下,一撅一拐,不顾形象的来到前线,认真观察着大昌集内蜀军的防守阵型。四百多人的防线,你很难说能摆出什么像样的阵法出来,毕竟人数太少。柳隐做的也不稀奇,就是把士卒分成了三块,彼此之间成倒三角的分布,前面两个方阵负责直接防御,后面一个方阵根据实际情况,或策应,或绕击侧翼。总而言之,就是争取在局部制造以多打少的机会而已。说穿了呢,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法,跟圆阵有点像,但在策应和援护方面,不如圆阵那么便利,后援的兵力也少了一点。这个阵型,是有破绽的,一旦敌军采用两翼侧记的方式,牵制住前两个军阵,然后中军突破,直击后方的军阵,那柳隐的本阵就彻底暴露在危险之中了。张郃稍微观察了一下,既察觉到了柳隐在布防中的问题,下意识的就要做出排兵布阵……但随即,张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一个,张郃的兵力经过多次交战,如今也只剩下三百八十人左右了,一时间还真的没法兵分三路。除非暂停进攻,派人往山道内去调兵,只是这么一来一回,起码要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调来的兵却又不能多,最多只能调两百人过来,否则大昌集内部根本放不下……这不是浪费时间,没事儿找事儿呢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