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刘备就要起身,而半天没说话的张溪,却皱着眉头,忍不住打断了刘备的动作。“主公且慢!”张溪犹豫了一下,说道,“溪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真的,张溪其实真的挺犹豫的,关于鲁肃这个人吧,其实挺复杂的。演义线还好说,一个致力于孙刘联盟,被诸葛亮耍的团团转的老好人而已。但历史线上来说,虽然鲁肃也是主张孙刘联盟的,但这位可不是什么老好人,更不是什么老实人,而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战略家,而且他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东吴四大都督里最出色,最长远的一个。现在张溪不知道这位鲁肃是走什么路线的,因此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可现在的刘备,已经把张溪看的非常重要了,轻易不会忽视张溪的意见。张溪用长坂坡一战,证明了自己的练兵能力,刘备也从诸葛亮那里听说了张溪对荆州局势的分析,让刘备认可了张溪的远见。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张溪,已经坐稳了刘备军中谋士的第三把交椅。因此,刘备一听张溪有话说,当即停下动作,说道,“元长有话不妨直言,备洗耳恭听。”张溪略微想了一下,觉得就现在刘备军的状况,宁可想多一点,尽量别想少了……毕竟真的失败不起了。因此,张溪慢慢的说道,“溪也曾听闻鲁肃此人,此人确为君子典范,待友至诚……但也仅限于‘友’而已。”“元长此言何意?!”刘备不解的问道。但张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鲁肃的一些往事。中平年间,因为黄巾起义造成天下大乱,鲁肃的家乡也遭到了波及,而这个时候的鲁肃,做了一件事情——卖地救民。把自己家的土地卖掉了,用来接济那些逃难的流民,这是一件非常仁义的事情,也让鲁肃的名声在当地快速崛起,被人传颂。鲁肃不是世家出身,他连寒门都算不上,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地主,祖上从来没人当过官,撑死了算是一地豪强。但鲁肃这件事一做,立刻就有了名声,也有了跟世家或者寒门对话的身份和立场。而鲁肃获得名声后,干的第二件事,就是组建私兵。组建私兵这事儿刘备也干过,他就是这么起家的,后来投靠邹靖,平灭黄巾起义获得了战功,当了安喜县尉的官。乍一看鲁肃这事儿做的也没问题,但捋一下时间线,这事儿问题就大了。刘备组建私兵的时候,是黄巾起义爆发两年后,汉灵帝下令地方可以组织乡勇保卫地方,而且只是允许当地地方长官招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所以刘备招募私兵后第一件事就是投靠邹靖,换取一个合法的身份。而鲁肃组建私兵是在黄巾起义刚爆发的时候,汉灵帝还没有下这个政令,他也不是什么地方长官,就是一个“白身”。而事后,鲁肃也没有找官面上的人投靠,而是自己掌握了一支“非法”武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鲁肃其实一点都不“老实”,他对汉室也不存在什么敬意。也因此,后来鲁肃给孙权进献“榻上策”的时候,开头直接问孙权这个大汉讨虏将军对汉朝天下怎么看……鲁肃压根不在意汉朝的存亡延续。而之后,周瑜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听说了鲁肃的事儿,就前去找鲁肃借粮……是单纯的借粮,还是周瑜想要借机敲打鲁肃这个不好说,因为鲁肃的做法,让周瑜相当的佩服。当时鲁肃家里有两囷米,听闻周瑜来借粮,直接指着一囷米送给了周瑜。一囷米,换算到现在大概是五十吨左右……一出手就这么大方,直接就把周瑜给砸晕了。周瑜感慨这人做事的大气,交谈下来又觉得鲁肃是个非常之人,因此于他结为好友,后来还把鲁肃推荐了给孙权。后来袁术也听说了鲁肃的事儿,觉得这人是个有本事的,想请他当东城长,也就是鲁肃家乡的最高长官。汉制规定,本乡人是不能在本乡为官的,由此可见袁术让鲁肃担任他家乡的最高长官,是一种特殊待遇,是看重鲁肃的意思。但鲁肃觉得袁术就不是什么好主公,因此连夜跑路,而袁术一听说这事儿当即大怒,派人追赶,要把鲁肃给抓回来。可鲁肃面对几百人的追赶队伍,先让自己的私兵列阵,然后在阵前对追赶士兵说,现在天下大乱,有功的没赏赐,有过的也不受罚,为啥要为难他呢?!说完,在两军阵前弯弓射箭,箭矢直接射穿了盾牌……特么武力值爆表。追兵一看这个情况,再想想鲁肃说的也对,没追上也不会受罚,如果真的打搞不好还打不过人家……那就撤呗。就这样,鲁肃摆脱了追兵,顺利到了居巢投靠周瑜。鲁肃的这事儿,单拿一个出来就让人很惊讶了,现在凑到一块儿……这绝对不是什么“至诚君子”,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刘备听完后,对鲁肃更加佩服的同时,也在内心对鲁肃有了一丝戒心。别得不说,鲁肃那个组建私兵的行为,就不太符合刘备的价值观……居然无视朝廷法度?!但刘备也知道,中平元年到现在,天下大乱,纲纪废弛。无视朝廷法度的人太多了,要用这个去苛求的话,他刘备自己就不是什么完人,也没有立场去指责他人。因此,刘备还是很钦佩鲁肃的,也确实坚定了他亲往驿馆拜见的想法。只是,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徐庶也好……经过张溪的这一串“介绍”,谁都不敢把这么一个狠角色当成是可以随意欺瞒的对象。必须待之以诚才行。第107章 过江刘备亲自到馆驿拜见了鲁肃,这让鲁肃有点受宠若惊。刘备是天下闻名的英雄人物,而他鲁肃,也就在江东有点小名气,而且一直是以孙权幕僚的身份出现的,论起官面身份,刘备是左将军,而他鲁肃依然只是一个白身。因此,鲁肃对刘备的礼贤下士,感到非常的感动。但感动归感动,鲁肃最多也就是对刘备有了一个好印象,该干的事儿他还是得干。首先要试探一下刘备的计划和打算……要是刘备都不打算抗曹了,那他们江东也就没有找刘备结盟的必要了。结果刘备表示跟曹操的势不两立后,又表示自己现在无兵无将的,打算去投靠苍梧太守吴巨,以图东山再起……特么鲁肃能信这个鬼话就真的见鬼了。来的时候鲁肃已经打听过了,刘备虽然在荆州北部败了,但长坂坡一战,你还真的不好说是曹操赢了还是刘备赢了,要说刘备现在损失惨重,无兵无将的,谁信呐。但这种套路大家都懂。刘备跟曹操比起来,确实缺兵少将,要靠他现在手头的军队去对抗曹操,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而鲁肃此行的目的,也是跟刘备结盟,不是来忽悠刘备当炮灰,帮他们江东防守长江上游的。破曹这种事,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也需要双方通力合作才行。所以刘备哭穷,鲁肃真不在意……合作前的讨价还价嘛,大家都懂的。一番交谈后,刘备也总算是见识到了鲁肃的风采。确实就跟诸葛亮和徐庶说的那样,鲁肃待人接物,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非常的舒服。跟刘备谈论实际事务,也句句都是干货,从不藏着掖着,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目的,让刘备信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但因为张溪的那一串介绍,导致鲁肃越是表现的大气完美,刘备就越不敢大意。这个人,确实是个值得交往的人,涉及到双方分歧的时候,他也会真诚相待,该说什么就说什么,用道理来说服你。但不该说什么,他也是一句话都没说,绝对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口实,就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此人之才,恐不在你我之下!”这是事后,诸葛亮和徐庶对鲁肃的评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