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一看出了事情,老四一家都快速前来,可见这一家子都是重情重义,没有虚情假意。他很是欣慰笑道:“高炽,你是为了李逍的事情来的吧。”朱高炽一看旁边的姐姐朱凝云,心里全都明白,皇祖父并未暴跳如雷,说明这事儿已经无需担心了。他摸了摸肚子尴尬一笑:“什么都瞒不过皇祖父啊。”一旁的朱凝云笑道:“髙炽,你多虑了,皇祖父既然赐予了李逍尚方宝剑,还有空白圣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定然是放心让他去干的。”朱高炽点头:“那我就放心啦。”朱元璋看向远方,颇为欣赏道:“没错,重病得下猛药,这士大夫阶层历朝历代都是一重弊,咱最讨厌的就是贫富差距过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下好了,李逍帮咱去解决,这手段杀伐果断,雷厉风行,颇有咱当年的风范,不就是死了一个华中嘛,要怪就怪他时运不济,撞到了李逍的枪口上,为了成事,哪有人不死?”其实,那大殿死了一百个士兵,死了一个将领,对朱元璋来说算什么,屁都算不上。要说朱元璋唯一担心的,可能就是李逍权柄过高,影响老朱家的皇权。但经过朱元璋这些年的观察,李逍跟老四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这方面的顾虑也就打消了。加上朱凝云方才与朱元璋聊天,朱元璋隐晦的提问,朱凝云则是回答说自己因为身体问题,无法生育。没有子嗣,那对朱元璋来说,就更加放心了。这时,朱元璋笑着问道:“高炽,如今朝中是否有许多人弹劾李逍的?还有挑拨离间,说李逍要裂土封王的?”朱高炽道:“是啊皇祖父,不过对于那些言论,孙儿都置之不理。”“置之不理就是对的,可不能让股肱之臣蒙羞。”朱元璋看向高炽道:“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如何死的?”朱高炽道:“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朱高炽说完,心中一喜,看来自己的思虑是多余的,皇祖父反而教训自己起来,要相信姐夫。朱元璋缓缓起身,念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首满江红的词一出,众人都能感受到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伤之意,有心报国,无力杀贼!朱元璋感叹道:“这么多年来,李逍做过多少次染指皇权的事情,自打咱第一天认识他开始,他就一心想着变法,不惧生死,时隔多年未去,初心未改,依旧还在为大明变法图强……最终受益的还不是咱?咱可没老,眼睛亮着呢!”他眼神坚定道:“这李逍,就是上天派来造福大明的,此一朝,变化翻天覆地,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是要动荡的,触动无数人的利益,说不准大明马上就要乱起来,不过话又说回来,破而后立,不在此时变法,待将这些问题留给了后代子孙,更加无能为力,高炽……你说是吧?”朱高炽微微一愣。他今天才见识到,原来皇祖父早就是姐夫的铁粉了。一旁的朱凝云也惊讶万分,自己的夫君是怎么做到的,皇祖父可是很难如此听信一个人……这些年夫君常常往洪武宫跑,都跟皇祖父说了什么?“皇祖父说的极是。”朱高炽正色道:“李逍于我大明,堪比秦之商鞅,宋之岳飞,一心为我大明。”朱元璋微微一笑道:“高炽你明白就好,你今天来的正好,刚好有事要吩咐你,现在朝中你父亲不在,如今要靠咱们稳住局势,你多作准备,差人整顿兵马,万一有乱党,也可迅速平叛,对了,倭国那边的战事已经差不多了吧?写信让朱高燧提前回来,这里还用得上他。”朱元璋虽然未理朝政,如今也没有锦衣卫为他传信息,但经验丰富,看几道消息就能闻出味来,他感觉眼下可能会出乱子。“是,孙儿领命。”朱高炽应和道,随后就在这里陪朱元璋扯淡,到了下午才带着朱瞻基离开。……“公主,您是想国公了吧?”告辞了朱元璋后,朱凝云回到了府邸,张翠翠就迎了过来。张翠翠这些年跟李雄志夫妻恩爱,面容的疤痕也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与正常人无异。总之,只要跟在李逍身边的人,个个都过得不错,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对李逍忠心耿耿的原因。“哪有……”朱凝云笑了笑道。“还说没有,整日神不守舍的,这才离去多久呢。”张翠翠道:“既然想国公,何不寄过去书信。”“这倒不用了。”朱凝云摇了摇头。他能够与李逍心灵感应,无需用书信沟通,只是见不着面,心中很是思念,她突然想到什么,看向翠翠吩咐道:“对了,传令下去,让各工厂加大马力开工制造商品。”翠翠好奇道:“这是为何?”朱凝云道:“你按我的吩咐去做就是了。”翠翠点头应明,随后退了下去。随后,朱凝云便用心灵感应感应李逍。【夫君,在做什么?】远隔千里的李逍立马就回复消息。【在洗澡。】朱凝云脸一红,脑海中竟然浮现出李逍的身影,随后又觉得这样有些羞人,便连忙说了正事。【逍郎,今日我去皇祖父那里打探了消息,皇祖父对你根本就没有戒心,反而大加赞赏,说你有他当年的风范,对了,高炽今天也去了,皇祖父还对他所教了一番,让他不要心生芥蒂,让大家放心大胆的让你去干。】朱凝云就等于是李逍的小密探,能随时洞察消息。这一人在外面大刀阔斧,最怕的就是将领在外面干,朝廷的人不停地弹劾,然后出现了离心离德的情况。古往今来多少忠臣都是如此,在京的时候深得信任,出去办事的时候,被无数人煽风点火,被谗言所误,酿成悲剧。因此朱凝云留在京师安抚人心,夫妻齐心,其利断金,不然她也早就跟李逍一同去了,免去了这相思之苦。【太好了夫人,你果然是我的贤内助啊,若不是留你在京城给我打探消息,我在外面也不敢这么干,别看我前段时间威风,心里可没少担心受怕,生怕皇祖父不信任我,你这么说,现在我放心了……有夫人在,大事何愁不成?】另外一边的李逍,其实也是有些担心的。历史上的朱元璋那可不是善茬。因此这些年他天天在朱元璋的身边谈论王朝弊端,还给朱元璋传授养生之道,让他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慢慢接近之后,李逍发现朱元璋也并非是那样冷酷无情,一旦打动他那颗心,朱元璋对自己的支持力度是非常高的。不但给了尚方宝剑,还给了三张空白圣旨自己。这种事情,李逍觉得就算是朱棣都不一定会这么做。但朱元璋就做了,而且让自己放心大胆的干,有他给自己兜底,这就是李逍如此嚣张的缘故。李逍分析之后,觉得朱元璋的文治武功都是高于朱棣,特别是文治,朱元璋的文治能力,绝对超越朱棣许多,他能看到更远的事情,一旦说动他,他就会未雨绸缪,有事儿是真给干。【夫君,你也莫要谦虚了,这些都是你自己应得的,皇祖父本就非常的信任你,我今日去就没说什么,皇祖父就开始对你大加赞赏,倒是父亲……父亲登基以来,未有建树,凡事都是处于你的政策之下,连这次倭国也是你提前就筹划好的,武器、船只都是出自你之手,我反而担心父亲会担心你功高震主……不过你放心了,等父亲回来,我自会与他慢慢交谈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