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年节之下还是出事了。大宋初年,官仓混淆不堪,除了历朝历代所备的常平仓,还有专用的河道粮库和军粮仓库——后两者都属于军管,防备严密,所以盗取粮食的贼人选择了城南州府的大仓,这里离黄河只有二十里。
前面多次提过,今年是个暖冬,根本没有下雪。所以黄河奇迹般的有一段没有结冰。不要小看这一二十里路,只要运用的好,就能逐步运走粮食,但好在朱文翰警觉性不够,赵昌龄却不是粗心的。
底下的小吏趁着年节用陈米换点儿精米,这是约定俗成,但凡主官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点儿好处,谁给你干活呀?但是一旦超出了警戒值,可就不行了毕竟这个时代,粮食就是天。
而且由于澶州的土皇帝被邦媛血腥镇压,导致这里治安挺好的,地痞流氓都不敢明着收保护费。反而有未成丁的军人子弟组成的纠察队四处巡逻,那么频繁运粮的事也被赵昌龄知道了,你要是本地人,家里过年换点儿新米我还能理解,但频繁往外运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查,这一查不就露出马脚来了?
城外接应的人一看内应被抓,要是识趣应该快跑才对,但估计归义军这帮人,地头蛇做久了,真认为中原地区和他们那里一样。或者说是因为知道澶州这里的存粮是整个瓜州的三倍还多。再也不想回大漠吃沙子的他们,居然冒险想要攻城。
你说这就有点儿不自量力了,且不说你就没带什么攻城设备,而且真正的大粮仓肯定是建在城池之内的。澶州城虽然比不得洛阳、大名,但也是正经州府。今年因为修大坝还加固了一番,你拿什么攻城。结果自然是守城一方没什么损失,反而被一轮齐射死了不少精壮。
要知道,西北苦寒能跟着一路出来的都是精锐,那曹延寿估计是昏了头,想着贼不走空,居然联络没有落网的内奸,把一个城外的镇子屠杀干净抢够了能抢的后直接放火,上千口人哀嚎不止,这都是良善百姓,无辜在年节丧命。康保裔听到汇报之后,当即忍耐不住,要点兵去追。
这个时候杨淮橘道:“指挥使稍安勿躁,朝廷已有诏令。殿下即刻回来,您为此城主将,守土有责。请您下令,由下官追击,必然擒得贼首,为我国百姓报仇。”
共事多年,康保裔对这个将门虎女也不敢小觑。只不过,他仍有顾虑,道:“澶州兵马总管乃是永国长公主。本将也只有权给你一千兵马,再加上你杨家的部曲,顶多也就一千五六百人。那些贼子虽然人数也不多。但能千里奔袭而来的肯定是精锐,我仗着年纪,说句不怕得罪杨姑娘的话,可不是每次都能在卫河遇到那些残兵败将的。”
杨家几个部曲客女当即就有些脸上不好看,卫河之战规模虽小,却是杨淮橘以弱女之身抵挡了契丹人,甚至杀了契丹驸马。将来修史书都得记上一笔。
当然,这其中有契丹人本就是败军之将气势低迷的原因。但他们听着不顺耳,毕竟自家娘子可是为此受伤躺了两个月呢!
谁知杨八妹却面不改色,甚至主动抱拳道:“指挥使所言有理,只是锥在囊中,请您给我这个机会,何况眼下澶州城也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追击。那些落第的举子出卖了粮仓的位置,王典军是万万不能离开的。长公主殿下不到您也要助知州守城,卫河之战我虽是占了便宜,但到底对上契丹人没有吃亏。这点就足以让士卒有信心了。”
这就足够了!
康保裔还在犹豫,赵昌龄却排板道:“事急从权,我觉得杨记室的话很有道理,本官以州府主官身份任命你,永国府记室主簿杨淮橘为澶州兵马都监,着点兵一千人追击敌军,尔可能斩杀贼首?”
赵昌龄跟着赵邦媛一年多,看她练兵这么些年,他这个文官也有点儿体会,就大宋兵马指望全歼敌军那是做梦。那些蛮夷虽然是轻骑,但他也不能可能拿着弓弩追击啊!
杨淮橘自然一口答应,所以她这个官职可真不是永国长公主公器私用给的,而是由一州长官正式任命的。而根据不成文的规矩,在战争时期,这种任命朝廷事后也会补发文书的。所以,阴差阳错的杨淮橘就成了这个时空宋朝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女将。
但眼下,杨淮橘是没空顾及这些的,她当即点齐兵马,人人配上两袋子干粮,吃饱喝足了,就是沿着马蹄追。
冬日泥土虽然坚硬,但是这尘土飞扬是瞒不住人的。何况这队人马虽然悍勇,纪律却差,时不时就能抓住几个掉队抢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