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谣言??
尉迟敬德怒道:“这个h国又是哪个国家,竟然敢造陛下的谣!”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h国是哪个国家,他们还未听过还有这样的奇怪的国家名。
……太宗摆摆手,表示无意义之事,无需揪着……
“此番退兵,也不知高句丽是否又会抓住这个时间再次成长?”太宗皇帝忧心忡忡,低声喃喃道。
与突厥这种马背上的国家相比,高句丽的国家组织更稳定,外交策落也非常灵活,当时他们便是利用中原的分裂和统一来实现政治目的。
当中原王朝统一稳定时,高句丽便表面俯首称臣,主动纳贡,虽称藩附,诚节未尽,与中原王朝开展贸易,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提高文明生产力,暗中积蓄力量。
一一旦中原王朝内乱,便乘机夺取辽西地区……
太宗心道,接下来的大唐是和平稳定的日子,天幕也透露过高宗时期,他的儿子将会灭亡高句丽,但到底要多少年呢?这些年岂不是任由高句丽发展,若是他们发展起来,大唐又要付出多少代价……
【太宗皇帝十分欣赏安市城城主,赏赐给了他丝绸百匹,来勉励他对高句丽的忠心。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说,古人有时候还真是有风骨,明明是死对头,却还能惺惺相惜或者心怀敬意。
太宗皇帝让李勣、李道宗带领四万人殿后,大军班师回朝。
当途径辽泽附近时,遭遇了强暴风雪的天气,很多士兵在衣服被打湿之后被冻死。
太宗皇帝非常着急,他紧急下令在沿路全部点起篝火,以便士兵随时烤火,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虽然初征高句丽失败了,注意啊,这里的失败指的是没有达到“灭国”的目标,但是这一战也有一定的战果。
其一,唐军攻陷了盖牟、玄菟、辽东、白岩、卑沙等十余座城,取得了辽河以东至千山山脉西北之地。
其二,裹挟了高句丽士兵七万多人迁移内地,斩首了高句丽大军四万余人,俘虏大将2名,对高句丽的国家军事给予了重创。
其三,累计内迁高句丽百姓24余万。
其四,俘虏并内迁高丽酋长、贵族3500人。
其五,坑杀靺鞨士兵3300人。
还有其他的战马、牲畜、粮草、器械等等不计其数。
而唐军这边战死的士兵大约两千多人,战马损失七到八成,这里面多数是返程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冻死的。
另外一边张亮大军在回师的时候,也是因为天气问题淹死了几千士兵。】
听着天幕述说着大唐与高句丽两方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对比,天幕下无论是贵族世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松了一口气。
对比大唐建国以来的其他大型战役,这一次战死两千多人已经算是损失较小的了。
然而他们的心还没落下,又听到说淹死了几千士兵……
太宗皇帝的脸瞬间黑了下来,这什么情况……非战斗减员竟然比战死的还要多!
群臣一时无言,这张亮到底是怎么回事?打仗打仗不行,班师回朝都能死上几千士兵?!
此时的张亮尴尬不已,往大臣们身后悄悄退后,企图将自己掩藏在人群之中,然而太宗皇帝转头,眼神犀利,目光准确地落在他的身上。
张亮顿了顿,内心挣扎片刻,想要上前到太宗面前请罪,然而太宗皇帝只是盯着他看了一瞬,就收回了眼神。
张亮:……
算了,这阵子还是安稳点吧,义子先不收了……
【这次东征对太宗皇帝来说还是充满遗憾的,没能够活捉高藏王和泉盖苏文抵达长安,重现当年灭突厥时的大唐神采。
太宗皇帝极为懊恼,这对一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挫败。虽然主播个人觉得有点凡尔赛了。
几千人换来对方十几倍的伤亡,这哪里失败了?一定要“一战灭一国”才是胜利吗?这样算的话,古今历史,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吧,满分一百分,对于学霸来说,考九十分就是失败,就是差了……
想想他家二表叔隋炀帝杨广,动用了一百多万人却折戟辽东,而太宗皇帝却只用了他的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重创高句丽,打出优秀的成绩怎么也不能称之为失败吧……
若是杨广得知这个惨烈对比,估计得直呼不可能,决不可能吧。】
太宗:……
“朕可一点都不想与那隋炀帝做对比。”
【唐军抵达营州时,太宗皇帝下令将阵亡将士的遗骸集中在柳城东南,以太牢之礼祭祀他们。
太宗皇帝亲自写了祭文,他想到战死的将士,想到没能够将高句丽灭国,一时间不由地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阵亡将士的家属们得知太宗竟如此悲痛,都十分感概,他们的儿子牺牲了,但天子亲自为他们哭灵,死有何憾。
祭祀结束后,太宗皇帝对薛仁贵说,朕的将军们都老了,想提拔一些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换谁被太宗皇帝这么一说,不得肝脑涂地,誓死追随!
太宗得知皇太子要来迎接他,顿时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带领着三千骑兵策马崩腾地去见他的宝贝儿子。
公元646年三月,东征大军返回长安。】
【太宗皇帝重创了高句丽,高藏和泉盖苏文派遣使者向大唐请罪。
然而因着唐军退兵,泉盖苏文在自己本国内越发狂妄,甚至后来在给大唐的文书上面措辞诡异,整个就是阴阳怪气,对大唐的使者非常不敬,更是屡次进攻新罗。
太宗皇帝得知后,再次下令让他停止对新罗的侵扰。
但泉盖苏文就是我行我素,认为大唐不过如此。
于是太宗便取消了高句丽的朝贡资格。
这一次大唐的撤军让百济这个墙头草误以为大唐是怂了,所以他也就胆大包天,主动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与高句丽进行联盟,又尝试与倭国接触,打算夹击新罗。
太宗皇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暂且忍忍这些人,腾出手来、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灭掉了当时被大唐扶持起来的薛延陀,并设置了燕然都护府,解决了北部的边患。
太宗皇帝回过头来准备处理日渐张狂的高句丽。】
太宗喃喃细语:“这是朕第二次亲征?”
【公元647年二月,朝廷会议上大臣们都统一觉得高句丽地形险峻,一时之间恐怕难以灭国,但上次东征严重地破坏了高句丽的生产,收缴了巨量的粮食。
如今高句丽国内正好遭遇旱灾,已经到了饥荒的地步。
大臣们建议只需要再派遣几支偏师轮番骚扰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