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1 / 1)

!!如今可是贞观元年了!

看着眼前干干瘦瘦的杜公,李世民不由地悲从中来,大声哭嚎。

杜如晦一愣,这是……这是怎么了?难不成陛下其实是后知后觉?并非对自己的生死完全不在意?

尉迟敬德:……这杜公夸什么不好,看吧,把陛下搞哭了……

他这个大老粗熟练地从自己的胸前抽出一方丝帕,准备抢先在杜如晦之前递给陛下,然而下一刻,他便听陛下道,“杜公,贞观四年,四年啊,你怎地这般早逝……”

杜如晦:……??!!

尉迟敬德:……得,这丝帕还是给杜公吧!

杜如晦无奈道,“陛下,臣已经看过医师了,暂时没什么问题。”

“当真?”李世民尤自不信。

“……当真。”

君臣哭哭闹闹一番,天幕下百姓仿佛预见到了太宗皇帝病逝一般,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太宗:……

一更!!!

状态不佳……

第134章

【贞观初年的灾害虽然频繁,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只要积极做出正确的防御措施,那么灾害可不可怕的问题便只在人心了。

在太宗皇帝的感召下,地方官员与百姓同艰共苦。

太宗皇帝曾经说过,国家能不能安定就看国君的德行,君王如果有很多的欲望,老百姓就会受苦,君王要是无为而治,克制自己的欲望,老百姓自然就会快乐。

所以无论是在国家强盛,还是国家灾患当头,太宗皇帝所想的无非仅是百姓而已。

正因为如此,太宗皇帝派遣前往各地赈灾的官员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慎重再慎重。这些官员大多是清廉公正的。

比如,邓州。邓州地区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诸葛亮、张仲景、张衡等都出自邓州。

然而邓州百姓在灾害年间几乎是十不存一,非常萧条。

太宗派遣陈君宾去那里当刺史,而这位刺史到任才仅仅一个月,离家背井、四处流亡的灾民们都纷纷回乡了。

到了第二年,邓州地区的百姓甚至有了余粮,而相邻的蒲州、虞州地区的百姓也被吸引来了。】

李世民闻声,大喜,赞叹道:“陈卿擅抚慰百姓,甚好甚好。”

陈君宾乃南朝陈氏皇族,武德元年时举郡归降大唐。

房玄龄皱眉,“陛下,这东阳公此时在洺州当刺史,若是要将其调任到邓州,估计洺州百姓会颇有争议。”

毕竟这天幕都说了,陈君宾将邓州治理得非常不错,这灾患年马上就要来了,陈君宾仿佛金光闪闪的救世祖,百姓哪里肯放他走呢?

李世民一听,微微颔首,“若是可以,看看能不能复制他在邓州的治理方案。”

群臣深以为然。

【邓州刺史陈君宾是如何创造这项奇迹的呢?他一到邓州就立刻召集各县的县令来商量。

陈君宾告诉他们,他在京城接受陛下的诏令时,陛下对他说,现在邓州的百姓缺衣少食,十户不留一户,每每想到此,他都睡不着觉,心里非常内疚。看到各地的灾害出现,他都会质疑是自己德行浅薄的原因。只要有一人受饥饿,他就不安。*1

所以陛下希望我们地方官员要体谅陛下的心,尽心去救助百姓。诸位县令都是拿着朝廷的俸禄,我们应该为陛下分忧。

邓州刺史先把皇帝拉出来遛一遛,暗戳戳告诉他们,他的身后可是皇帝,皇帝对他这一次的治理是非常上心的,估摸着会时不时地关注着邓州的情况。

接着他再好言劝告一番,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拿着朝廷的俸禄,可得好好做事,大家相互配合。

以上两点之后,他再提出了治理的方针。

首当其冲便是要准备种子,按时下种,现在是灾荒年间,那么便要选择一些能够在短期内就收获的食物。

于是他以身作则,要求底层官员们拿出十分之一的俸禄去买种子,官员都要带领各自的家属进行开荒,补充家中粮食的不足。

朝廷批准开放粮仓救济灾民,外来的灾民也一视同仁,分给他们粮食、种子和荒地。等到秋天粮食收获之后,农民需要上交种子粮,官员付出的种子钱也会归还。

官员们听了之后,震慑于皇威,既感动又敬畏,他们纷纷同意了刺史的计划。】

李世民不住地颔首,“做得非常不错,他是调任过去的,虽说是刺史,但到底各县的县令才是扎根在那里的,有道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懂得拉着朕这张大旗树立威信,他的计划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房玄龄:“陈公恩威并施,当地的官员能够好好配合,与民一起,灾患自然能够撑过去。”

群臣纷纷表示赞同,调任地方最难的便是收服当地的官员,只有他们真的服了你,各项政策才能正确、无阻碍地施行下去。

【邓州于是便按照这样的计划施行下去,到了当年的秋天,果然粮食丰收。

陈君宾看到邓州百姓的生活改善了,他又考虑去帮助相邻的蒲州和虞州,借给了他们粮食、种子,但是也说好了,是有借有还的。

如此两年后,太宗皇帝给陈君宾下了一道嘉奖令,夸赞他将邓州治理得非常好,把灾民安顿下来了,并表示有他在,他一点儿都不担忧了。】

李世民深感慰藉,“天灾难免会出现,若是官员们能够做到像陈公那般爱护百姓,提倡相互帮助,那灾难又有何可惧怕的呢?”

“地方官员与百姓若能轻利重义,视四海之内的官员、百姓都是兄弟,那么本来失去的良好的风气便能重新发扬光大,仁慈忠诚的道德成为风气,那朕便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2

群臣聆听圣言,纷纷跪地叩首,“臣等谨遵圣言。”

这是陛下在敲打他们呢,表面上说的是地方官员,但其实是他们这些即将被派发到灾患之地的中央官员。

太宗皇帝见此,面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1:唐太宗李世民《劳邓州刺史陈君宾诏》:

朕以隋末乱离,毒被海内;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寤寐思之,心焉若疚。是以日昃忘食,未明求衣,晓夜孜孜,惟以安养为虑。每见水旱降灾,霜雹失所,抚躬责己,自惭德薄。恐贫乏之黎庶,不免饥馁;倾竭仓廪,普加赈恤。其有一人绝食,若朕夺之,分命庶僚,尽心匡救。去年,关内六州及蒲、虞、陕、鼎等复遭亢旱,禾稼不登,粮储既少,遂令分房就食。比闻刺史以下及百姓等并识朕怀,逐粮户到,递相安养,回还之日,各有赢粮。乃别赍布帛,以申赠遗,如此用意,嘉叹良深。一则知水旱无常,彼此递相拯赡,不虑凶年。二则知礼让兴行,轻财重义,四海士庶,皆为兄弟。变浇薄

最新小说: 黑夜书 黑夜书(四川日记) 被疯狗咬了记得打狂犬疫苗 [总-攻]背景板我是专业的 虫母养成计划 丢了星星(女出轨/男二上位) 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兽人世界也是要吃饭的呀 【家教】乙女短篇合集 三个好汉一个帮(古言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