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顿悟,瞬间看向扶苏,这一刻,他突然明白方才扶苏为什么称他“仁”,是“仁”,也是“人”。
按照秦法赏罚分明的规定,“喜”在政绩并没有功,只是那份挚爱和对秦的拥护难能可贵,他在那一刻突然下了令要奖赏这个人,其实这一行为本就打破了天幕所说的“无情而守序”的秦法。
这一刻,赢政终于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扶苏眼神明亮地看着他的父皇,他想,他的父皇一定意识到了吧。
聪明的李斯自然也眼神闪烁,陛下已变,他可得跟上陛下的步伐。
【其四,秦国适应的“法制”并不适应于大秦。这里我们要知道秦国不等同大秦。这是两个概念了。
秦国时期是战时主义,当时的社会一切都很乱,并且生活水平低下,民众的精神层面匮乏,自由反而会让百姓频繁踩在危险的边缘,进而扰乱国家,所以需要严厉的“法制”来治理、镇压,规定好条条框框,这便是“乱世用重法”。
但大秦不是战国,六国战争已经结束了,那么如此繁琐、压抑、严厉的“法制”便不再适合了,大秦需要慢慢向大一统、平稳、发展的民生模式转变,那么这样的“法制”其实是不太适合的,再加之大秦底层的秦吏或许操作不当更是雪上加霜。
提一下后来的汉文帝、唐太宗二人,他们在统一之后,都是施以仁政,与民休息,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要说大秦也转向这种单单“仁”政,也不行,因为大秦开始时还是一个底下暗涌波动的国家,“法制”的力量还是需要的。
所以说大秦或许应该结合这两点,走一个“明仁暗法,礼法兼治”的道路。】
赢政语气幽幽道:“是啊,大秦的运转模式已经变了。”
当年乱世中的秦国,法治必须矫枉过正,但如今的大秦,需得矫枉缓归正。
【其五……】
赢政:……够了,怎么还有?
扶苏aa李斯:……
天下人:!!再多说点!!
【等等~前面四点说的都是外在因素的影响,第五点,其实是内在因素了。
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其核心是刻薄而寡恩,皇帝与大臣,大臣与平民之间,时时刻刻都处在互相怀疑的紧张情绪中。
当年商鞅变法里,商鞅“徙木立信”就可以看出平民是不信任上层官员的,不信任皇帝的,自然也就不信任国家颁布的法令,否则商鞅怎么能够通过仅仅是徙木,他给了平民应得的百金,就如此令百姓震惊、信任呢,肯定是原先这两方之间的信任太差了。
大秦封建统治者嬴政也是傲慢的,虽然颁发了一条条的法令,但他从未想过取信于民,所以大秦的官府与民间之间是有距离感的,政民离心。
另外,说到商鞅变法,其实他的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这个上单单是指皇帝,而以下的王室宗亲,世家权贵、平民。这样的变法,王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君王一人的优劣。】
王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王一人的优劣??大秦二世而亡?
赢政的目光缓缓看向扶苏,君王一人的优劣?扶苏劣?
扶苏:……(危)
【大秦的“依法治国”之所以会被称为“残暴不仁、滥杀无辜、严酷”,除了以上种种原因外,还有最后一点,当然就是儒家的刻意抹黑了。】
赢政:恩?(意味深长的眼神)
儒生:??!!
危!危!危!没有啊,我们都准备好好教书育人了。
【秦始皇因为推崇法家的思想,法家与儒家之间又是不对头的状态,所以两千年来他一直被儒家抹黑。
后来又因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汉对前朝统治阶级肯定是会有不同程度的诋毁、抹杀甚至掩盖其真实的面貌。
所以秦始皇的“以法治国”到了后代呈现给大家看的便是这般带着偏见的记载。
但好在历史的真相会被慢慢发掘出来,功过是非,自待后人评说。】
*1:“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
第72章
【其实大秦的“依法治国”是大秦代代先人高瞻远望的成果,主播现在的国家也是“依法治国”,只不过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和大秦的“依法治国”是不一样的概念。
而这之中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大秦是“王在法上”的,但主播的世界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驾驭于法律之上,我们的法律是依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
大秦乃至后面的封建王朝没有一个朝代能够真正地做到这一点。】
大秦。
嬴政刚开始听着后世人也是“依法治国”,瞬间感觉豪情万丈,然而下一刻他眼神微微一滞。
莫非这后世人,竟然是“王在法下”吗?这怎么可能?
君王与平民同处于“法制”之下,君王便失去了他个人的威信。一个朝代如果皇帝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那如何震慑百姓,如何维护国家的安稳,赢政无法理解这样的朝代为什么能够安稳祥和?
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百姓,甚至身为统治者的“皇帝”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天幕女子所在的世界是没有王的。
战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时期,正是中国制度产生大动荡的两个重要的时期。
嬴政细细思索过后,终究是对“王在法下”无法理解,也就皱着眉头放过这个话题。
他转而向李斯道:“后世对朕的大秦偏见如此之多,想来那“喜”的用竹简来当陪葬品,还是相当可靠的。不若……”
赢政的话还未说完,李斯立刻拱手道:“臣死后不葬财富珍宝,当留下可供后世人研读大秦律令等的书简。”
孺子可教也~赢政点微微颔首,眼神里是满意的。
【好了,大秦”以法治国“就说到这里来。接下里啊我们说说大秦目前这个崭新的时代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六国不同文化背景的百姓统一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始皇帝赢政心中大约早就有成算了。
当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的时候,赢政只花了不长的一段时间被将各项政策琢磨通了。
除了争议颇多的“焚书坑儒”,另外还有几项政策的颁布,至今都对我国的国家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高瞻远瞩,目标清醒。】
嬴政敛眉,心中自有成算。
再抬起头看天幕时,眼神中尽是了然,他想了想,开口调侃了自己一声道:“可算是讲到朕的优秀的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