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击中,匕首飞到了柱子上,秦王嬴政又挥刀砍向荆轲,荆轲一共被砍了八处。
荆轲自知此次已经失败,绝无成功的机会了,于是他认命了,说道,他这次刺杀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想劫持你,而不是我荆轲没有能力,我是因为想劫持活着的你,导致我束手束脚而已。他表明自己是想要拿着约契报答燕太子。
秦王的侍卫这时候上前,将荆轲给斩杀了。
《史记》在记载这一段内容中,用了好几次,秦王又惧又怕,这样的字眼,但我们想想,秦王嬴政本身就是个临危不惧,情绪稳定、深沉的人。
且这刺杀又不是人生头一遭的事情了,对方还只有这么一两人,可以说嬴政最开始顶多只是吓了一跳,但不至于像《史记》记载的那样吓得惊慌失措,荆轲死掉后还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
后世总有人会用“秦王绕柱走”来调侃嘲笑嬴政,但……在大殿上那么多人,那么拥挤的位置,嬴政在危机时刻,手上没有可以反抗的利器时,能在一瞬间迅速根据地形,借着柱子来为自己争取时间,这难道不是值得赞颂的吗?为什么“绕柱子走”反而变成了贬义呢?
好了,以上就是广为流传的、明面上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是其实在文字背后还有一些被大众忽略的细节。我们接下来说一说,品一品。】
嬴政露出个嘲讽的表情,“朕惊慌失措?又惧又怕……笑话,这样的情绪朕年幼时还可能有之,但区区一次刺杀,朕何至于此?”
李斯道:“陛下,这天幕道,此为《史记》中记载,看来约莫是文人儒士写之……”
“这些人奈何不了朕,也只能言语上诋毁朕罢了。”嬴政神色淡淡道。
天幕上讲述着曾经的事情,嬴政以局内人听着,这会儿注意起荆轲临死之前的话语了。
嬴政沉吟道:“活着劫持朕?”
他在怀疑着时,天幕上刚好道:【首先,这一出荆轲刺秦,别看事情仅仅发生在那么一瞬间,但这件事情前前后后准备的时间可不短呀,大约筹备了三年。
从一开燕国太子丹的老师兼最重要的幕僚说起,这个人叫鞠武,而“荆轲刺秦”这件事非常有可能是他和太子丹两个人筹划的,在明面上,鞠武这个人美美地隐身了,只留下了太子丹。
而鞠武又为太子丹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田光”,太子丹当然很高兴啊,那个时候正式贤才可是非常珍贵的,而太子丹在接待田光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恭敬,甚至在田光坐下前,还特别殷勤地用袖子给人家擦擦案几。
田光一看,哎呀,太子这么待见我,非常荣幸,但此时他不知道他正走上了一条绝路。
太子丹将表面功夫全部做好做尽,这才将自己准备派人前去刺杀秦王的消息透露出来,田光瞬间一惊,但他都听到这里了,这条贼船不上也不行了。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他告诉太子丹,说他确实很想为太子丹做成这件事,但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办法担任刺秦这件事,于是他向太子丹推荐了一个人,那便是荆轲。
田光担起引荐荆轲的任务,他去见荆轲的时候,故意佝偻着腰步行而去。
然后他去见荆轲的时候就告诉他,说太子丹很赏识他,因为他年轻时候是个非常有义气的节侠,咱倆关系这么好,全燕国的人都知道,然而我现在已经老了,所以想将你推荐给太子丹。太子丹和我说了很多秦燕两国的矛盾,他现在求贤若渴啊,这样啊,你去太子丹那里报道去吧。
在这里,田光的话很有意思,虽然说一句假话都没有,但他含糊其辞,避重就轻,听起来就是另外一层意思啦,前面我们说过荆轲曾经周游列国,想要换去官位。
田光和他关系好,自然知晓他的心思。他这么一说,简直说到了荆轲的心坎上,荆轲觉得这次居然有机会可以接近太子,参与国家大事,他是非常心动的。】
天幕说到这里,嬴政、赵高、李斯、扶苏这种聪明的早就察觉出端倪,几人之间面面相觑。
嬴政讥笑一声,“燕国太子丹,为人奸利。”
【田光生怕荆轲迟疑,于是一次次催促他去见太子丹,他和荆轲说,刚才太子丹和我说了很多很多,临了出门的时候还嘱托我不能说出去,现在又想见你,你等会儿见到他的时候,就说我已经死了吧。
这又下了一节猛药,荆轲有些懵了,但他不管是出于表面的情理还是内心想要做官的欲望,他最后都还是去到了太子丹的府上。
荆轲就很好奇啊,太子丹到底和田光说了什么,然而后面当太子丹将他们的预谋说出的时候,荆轲那一瞬间必定为了自己的好奇而感到后悔,因为他上了贼船了,再也下不去了。
荆轲听完也懵了,他是想为百姓做官啊,可不是要去送死啊,但这个时候太子丹发挥了他超常的演技,一国太子迅速给荆轲跪下行大礼,然后又告诉荆轲。
说秦国赢政实在是没有道德礼仪,到处攻打其他的国家,各国摄于秦国的威严,不敢联合,而我们燕国又弱小,秦国已经陈兵几十万在我国的边境了,燕国就要灭完了。
半是哀求、半是胁迫地将荆轲绑上了这条贼船,而荆轲一方面为处于自己的侠义之心,为燕国所不忍,一方面深知自己如果不接下这个任务,那他绝对无法活着走出太子府了。
所以隐藏在广为流传的“荆轲刺秦”上,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荆轲是被田光、太子丹摆了一道,才领了这难度极大的任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太子丹会怀疑荆轲后悔的原因,本来人家就是被你们摆了一道,上了贼船的。】
赢政:“燕国太子丹,为人虚伪。”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就是,其实“荆轲刺秦”原本是有两个计划的,燕国太子丹的第一个计划是让荆轲当个劫匪,而不是刺客。
何为劫匪,就是在此次刺秦时,燕国太子丹的第一个计划是想要荆轲劫持活着的秦王赢政,让他签下契书,将其他被吞并的国家的土地吐出来。
这在荆轲死前的时候他也曾说过这番话,他说自己失败是因为想活着劫持秦王而已。
第二个计划也就是万一劫持不行,那就直接杀了秦王,这样的话秦国大乱,其他国家或许会有活路。
荆轲也是偏向于第一个计划的,燕国太子也是如此,这便是为什么这次的刺杀计划需要两个人,荆轲和秦武阳。
太子丹的想法便是当他们到了大殿上时,由荆轲抱住赢政的身体,困住他跪在案几前,而秦武阳便拿着匕首架在他的脖子上,胁迫他签下契书,将土地吐出来。
这个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我们前面说过关于助手这个问题,太子丹和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