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辍朝三日,赐祭兴国公五千元银币,追封新宾王!令王公及王公以下到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大臣,皆需路祭凭吊!”
不过,朱由校似乎有意勉励未来的内阁首辅像袁可立一样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哪怕是落下个“袁屠夫”的骂名,甚至被自己宗族抛弃,而给突然去世的袁可立给予殊荣。
毕自严和刘鸿训愣了片刻后,就拱手作揖了一下。
他知道今后又要少一个熟悉的身影了。
大明现在的执政模式有点内部君臣一起谋议的味道。
如今的大明,基本上君王和几个重臣在一处决议。
而朱由校也因此暗下决心,以后得换个地方做政事堂的办公地。
接下来,朱由校下旨让毕自严顺位接了袁可立的班。
因为政事堂决策层内需要一名熟知兵务的人。
在重臣的接替方面,目前的大明倒是没出现人才不够的情况。
朝臣们大多都还对袁可立昔日悍然斩杀许多反对他政令的宗室、勋贵、文武官员的行为记忆犹新。
所以,当得知袁可立突然离世后,许多只想岁月静好、不喜欢因革新除弊而大动干戈的保守派权贵大臣皆因此高兴不已。
“放得好!他袁可立仗着圣宠,飞扬跋扈这么多年,可以说,比方从哲还过分十倍!宗室参政,武官掌文事,文官封勋爵,这些紊乱朝纲之事,全都在他秉政期间发生,纵观国朝两百多年历史,历任首辅秉政时,就没有坐下如此多的乱朝纲礼法事的!”
“圣上要王公及王公以下到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大臣都要设路祭,并凭吊,足可见圣上对其恩宠!而且他竟能善终,也真正让吾感到惊讶!不过,死者为大,有些事还是不说了,阁老家准备何时设路祭?”
“仆不赶这个热闹,等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先设了再说。”
“走一步看一步吧,毕淄川长于钱谷之事,为政柔和,于军中没有威望,他做首辅倒是不用担心过激如血流成河这样的事出现,但眼下,大量像信王这样的皇族,以及像孙传庭这样的新晋勋贵,充任要职,只怕以后的朝堂变革的还要更激烈。”
……
朱由检这里在凭吊完袁可立后就立即回了学部衙门,并发布了新的部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