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维丙在希冀着之前被皇帝陛下下旨褒奖过的薛国观在上本替自己说情后,能使自己不去察哈尔。
沈维丙当场就晕了过去。
这无疑让他十分确定天子是真的要整他。
不过,就在这不久,薛国观也从自己的管家这里得知东厂来了人。
薛国观仔细想了一会儿后才猛地一拍额头,道:“糟糕!”
接着,薛国观又喟然一叹:“命休矣!”
“是!”
……
而同情沈维丙和薛国观的文臣们也没有让朱由校失望,为其说话的奏本如庭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飞进了紫禁城内。
“武英殿大学士王在晋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等辈虽有负陛下期望,有贪生之恋,然也是人之常情,另沈维丙的确是有辩才而治边之能,使之去关外任封疆,的确有失妥当,薛国观之言虽未切中要点,但也言之有理,使之下狱,未免会使朝堂振荡,陛下若不喜其为人,不如令其致仕,而不当以私怒责之!”
“刑部尚书刘宗周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纵然有结党营私之嫌,也当先令都察院和东厂调查,而非立即下狱,如今这样直接下狱未免会有冤案之嫌!且说,关外除辽东外,皆为蛮荒未开化之地,无文脉,无文明,天寒地冻,即便要派派武臣守就可,派文臣儒士有何意义。”
……
朱由校这次倒没有龙颜大怒,只是嘴角微微一扬道:“这些人,有一个算一干,以结党为名,全部贬官谪居于关外,大学士贬为巡抚,尚书侍郎贬为知府,其余皆贬为知县。”
袁可立不由得想替这两人求情,因为王在晋有军功在身,且执政能力不错,李国普的政务能力也比较强,虽然政治理念上趋于保守,但也不是说对朝廷没有贡献,算是能臣。
袁可立这下子算是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心道:“敢情皇帝陛下这是要把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主和派大臣都借此机会贬到关外去,让其历练边事。”
“免其死罪,流放到塔哈卫任教谕,全族皆流放过去,那里不是驻有三百营兵吗,还需要民,正好把这两族迁过去,使那一带能在将来出现大量汉人!”
袁可立刚开始听皇帝陛下说“免其死罪”时,还以为皇帝朱由校竟也破天荒的宽仁一回,却没想到皇帝陛下是要将其流放,而且是全族流放。
一处茶楼上,吴伟业针对再次看了邸报后而说起大明皇帝朱由校竟然不随便杀文臣之话的赵进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