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有何处置之策?”
刘鸿训颇为惭愧地说道:“臣愚昧,臣尚未有良策。”
刘鸿训自思自己已年过花甲,在官场熬了快二十年不就是等到现在吗,命不命的已经不重要了,也就站出来道:“臣甘愿为社稷死。”
朱由校即刻吩咐道。
袁可立和刘鸿训回了一句。
除刘鸿训外,就是朱燮元进入了政事堂,其余人等皆不过是增补阁臣和枢密院大臣,只分管内政或军事诸事,而不参与军机决策。
譬如内阁中的阁臣们会分管某一类事,各部部堂有事只需向分管自己的阁臣商议汇报即可,而不必再直接面陈皇帝。
毕竟朱由校不是朱元璋,他可没那么爱工作。
再加上,他作为穿越者,没有那么强烈的家天下的思想。
何况,大明已经进入了蒸汽时代。
当然,这不是说,朱由校就打算得过且过。
也有许多不安分的外部势力需要镇压。
只是,他要更多的退居于幕后,将军权和财权和官员铨叙的权力握在手里,又把治理内政的权力寻租出去,让一批敢做事的官员继续替他在内政改革上冲锋陷阵。
现在的大明内部,各类势力都有,特别复杂。
因朱由校是靠官办工商业增加大量国库和內帑收入的,也是靠鼓励支持工商业发展而解决大量流民问题的缘故。
而且受益于朱由校大搞社学教育,到如今的天启十年,有文化的工人子弟更是不少。
还有,常备军数量增加。
锦衣卫数量也达到了十五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