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1 / 1)

('

“但是,我想面圣。”穆青娥说,“我想求得圣听,一雪慕家沉冤。师父,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了,只有皇上能证明慕家的清白。”

师父叹道:“糊涂!你真以为这世道没有人了,你一介女流,要如何在这江湖安身立命?”

“我有太平山的背景,还有师父传授的医术——”

“那些都不够你走到朝都!”

师徒二人对峙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常神医败下阵来。

他对穆青娥依依惜别、千叮万嘱:“如有万一,一定发信来且去岛找师父。”

身为挚友,他无法救下穆青娥的父母;

可身为师长,他总要保住穆青娥。

前世的穆青娥就这样做下决定,独自前去参加她的盟主大比。

途中随意集结的同伴历经幽州一考便分道扬镳,而她把第二站定在了宣州。

到第二考就形单影只的考生并不鲜见,穆青娥不过是其中一员。

直面“摇光”的巨斧,对穆青娥而言虽然危险,但她作为宣州急缺的医师,“摇光”不愿意也不可能对她下死手。几次三番的试探之后,确认了穆青娥的来历,“摇光”和胡缨便毫不犹豫接待了她。

依旧是“诅咒”的说法,依旧是“蛇妖”的谣言。

成十上百的百姓都呈现相同的病症,脉象却十分蹊跷——分明都是活人,五髒六腑却都虚弱得近乎死尸,好像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

穆青娥初次离开师父独自看诊这样危在旦夕的病人,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但还是无法挽留一条条鲜活的人命。连她自己都不能说清,究竟是学术不精,还是少了师父,心中不敢妄下论断。

可城中的风言风语从不等人。

穆青娥越是不知所措,就越像是为“蛇妖诅咒”一说加码。

穆青娥很快放弃了倔强。她不能用人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快,穆青娥就决定发信向师父求助。

即使不为了她,只为宣州城百姓的安危,师父也绝不会推拒。

而常神医只消半月,便风尘仆仆抵达了宣州城。

师徒二人一道深入地宫,十天十夜都在切脉问诊。

穆青娥的心中又忧又怕,担心师父为此赔上一生的名望,担心自己成为师父的拖累。

他们开出一服又一服的药方,或能缓解、或能拖延,可最长也只是延缓四五天。摸不清病源,自然不敢下什麽猛药,两人心知,为今之计,只剩最受人不齿的那一条道。

剖尸。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往今来除却死囚俘虏,极少有解剖尸体的先例。

况且他们现在面对的都是无辜的百姓,这些病患和他们的家属都是心怀治愈的希望才来求助,怎麽甘心病不得治,死后还不得全尸?

当穆青娥首次向胡缨提出这个请求,胡缨都倒吸一口冷气:“难道都不怕被剖的死人回来找你们算账?”

自然被她驳回。

-

后来穆青娥回忆多次,都觉得要是在胡缨初次反对之后,她便就此放弃,安分等着其他人解围破局,大不了也只是有损声名。

最坏不过是这一次半途而废,可余生还有无限机会为师父尽孝、为慕家正名。

然而当时的她并不了解“见好就收”。

她也不知道,一时的逞强会断送她仅剩的全部。

当地宫里送来最新的一批病患,而他们竟然是前往不正山除妖的考生——穆青娥从浑噩中惊醒,她终于意识到一个怪异的地方:

官府自始至终竟然将医师与除妖队伍分作两批,他们的时间频频错开,队伍内的考生不去地宫,地宫里的医师也几乎从不上山。

可是,所有被“诅咒”的人们,分明都是进入不正山后,或者和进山之人有过接触才会出现症状。

有了被胡缨拒绝剖尸的前车之鑒,穆青娥不再向上请报。

她趁夜里师父和病患入睡,孤身一人混进考生队伍,默默进了山中。

那一晚没有蛇妖,她却撞见了漫山遍野不计其数的尸体。

返回山下,穆青娥抓住师父的手,斩钉截铁说:“瘟疫。”

常神医问:“何以见得?”

穆青娥答:“不正山上有大片未经焚化的尸体,他们——”

“住口。”常神医道,“这件事,你不许再提。”

穆青娥不甘极了,她不认输,也不甘心放过这个渺茫的希望。

她找胡缨、找“摇光”、找县令,找了所有能找的人,但他们的神色不约而同都是明显的抗拒,比起追究原因,他们只问:“所以你找到药方了吗?”

穆青娥道:“那我必须剖尸,我要剖开山上的尸体,看看病变的根源。” ', ' ')

最新小说: 恋爱中的男人都很危险(快穿) 转生异界为支配者 震惊,全城豪门抢着跟我认亲! 命定福星 沉浮 天眼兵王在都市 炮灰意识觉醒后[快穿]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懒得说话怎么了 在茶场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