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他们才回来不到一月,这些时日又一直有不少事忙来不及收拾他们,不然哪能到现在才算总账。
好在跟随他们回来的仆从久经历练,轻易填补了这些管事的空缺,再经由他们管教那些新买入的奴仆,杨府倒是被打理的更好了。
看了全程的杨婉和孙雪楠也多了不少感悟,孙雪楠只觉得自己太过心慈手软和想当然了些。对那些犯错的奴仆心慈,反而是对那些忠心做事仆从的心狠。
至于杨婉反倒没有这麽多感悟,就算是京都的宅子里也没多少帮忙的人,且这些人还不算是他们家的下人,哪怕杨婉和刘大勇什麽都不做,他们也会把宅子打理的井井有条。
每次他们来京都住下时,可从不用操心什麽。宅子里的开支也全都被记在账本上,每日里的伙食花了多少银钱他们也老老实实记着。
甚至账册上还少有购买蔬菜和鸡蛋的记录,因为他们在府里种了菜养了鸡,能靠自己双手劳作得来的东西绝不花刘大勇的。
因为他们跟随刘大勇的时日不短,知道他和战王同时养着不少缺胳膊少腿的兵。相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至少衣食无忧,下一代甚至还可以去读书习字,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好了,所以他们丝毫都不贪心。
第 85 章
与杨家人一起过了年, 出了正月初十杨婉和刘大勇夫妻俩就準备回刘家村了。
走商的货物已经準备齐全,他们该回刘家村为这事做好完全的準备了,毕竟等到正月二十商队就会到大沥县和他们会合, 这事是半点也耽误不得。
虽不舍得杨婉,程氏也没多说什麽。反正等走完商杨婉就会回来,且以后都不会再去,几个月的分别程氏可以忍耐。
一路赶着回到刘家村, 该带着去走商的货物走就已经齐全, 马车也已经由刘大勇安排好了。
休整了一晚好,刘大勇立刻就带着两个哥哥开始将货物装车,眼见着要开始去走商了,陈秀儿和刘峰时不时就会念叨三个儿子并大孙子,让他们一路务必要小心,遇到劫道的不要想着硬拼。
丢掉货物是小事, 要是惹怒了劫匪丢掉命, 那可就回不来了。两人完全忘记之前刘大勇所说的, 会有军队一路护送的事了。
走商的队伍每年都会带上价值几十上百万两的货物走商, 即使这些年战王和刘大勇已经将周边都给打服了,他们也不会因此就放心的去走商。
走商的都是军人不说,护送的人也都是军中实力强劲的那一批, 务必做到不被其他国家将货物劫走。
这些货物走商回来至少也得翻上十倍的价钱, 有时候甚至能翻几十倍。带的货物多,在一个国家出掉多少商队就会立刻补上那个国家的特産,再换去另一个国家。
如此将周边国家走一圈, 等到他们返程时商队的货物仍是满载, 而这些从其他国家带回来的稀有物品则卖给自己国家的达官贵族,又能狠狠赚上一笔。
到底是一直跟着自己的人, 战王给刘大勇也是大开方便之门。不止这次让刘大勇带队跟着商队,以后就算刘大勇不来,刘大志和刘大顺也仍可以继续跟着商队走商。
因为他们拢共也就五个人去,能赶马车的也就三人,因此刘大勇也只準备了三辆马车,货物就分别堆放在三辆马车里,其中有一辆更是放慢货物。
因为杨婉同行的缘故,刘大勇特意将自家的马车又改造了一番,竟是在马车里弄了张小床出来,床底下则塞满两个木箱,放他们的换洗衣物。
两侧则堆了不少货物,也就是为了走商刘大勇特意定制了三个大车厢,不然马车里还真放不了什麽东西。
年纪最小的刘富也被要求尽快学会驾驶马车,等他学会后就能刘大顺和刘大志换手驾驶马车,这样他们沿路也能休息一会,不至于一整天都驾驶马车。
而刘大勇反倒没什麽,他从军这麽多年,与马打交道的时间只多不少,就算让他连着赶上几天的马车他也不会太过疲惫。
正月二十,一大早他们就与家人辞行,驾驶马车去大沥县和商队会合,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见不着面,且前路未知。刘大志和刘大顺兄弟俩心里都很是忐忑,不知道此行能否顺利,他们準备的货物能不能全都卖出去。
至于刘贵反倒没有这些担忧,之前他都一直有帮着準备货物,他觉得北地的国家要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话,肯定会很好卖的,只要好卖就定然能赚到银钱。
昨日被刘大勇闹了大半夜的杨婉,上了马车后就又忍不住躺下接着睡了。等到她睡醒,他们早就已经与商队会合,且已经离开大沥县好一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