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并没有。
徐长明左手拉住了他的衣领,右手却抚摸住了他的脸。
它的指节分明,轻轻的描摹着顾辞的脸部轮廓。
“子衿,不是你离开我,你就活不了。”
“是我离开你,我就活不了了。”
顾辞本来做好了要挨打的準备,却猝不及防听到了他这样的表白。
顾辞只觉得一颗心控制不住的跳动了起来,有一瞬间他觉得头晕目眩,不知自己身处于何时何地。
“你……”他张张口,却只觉得如梗在喉,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徐长明用手指挑起顾辞的一缕长发,将脑袋埋到了他的脖颈处:“所以你知不知道?我什麽都不怕,我只怕你受伤,怕你离开,怕像很多年前那样,想要救你却又无能为力。”
顾辞听到他这话,思绪却飞得越来越远,想到了一件非常久远的事情。
小时候父亲征战四方,母亲和他留在京城里。
他是在京城里出生的,从来都没有见过父亲。
但是他是云南王的儿子,没有人敢欺负他,就连皇帝对他也是极好的。
他那时候跟在徐长明身后,一起读书学字,有时候自己调皮捣蛋打碎了花瓶,或者不小心弄坏了什麽东西,就会默默的躲到徐长明身后,徐长明明明也是小小的一个,但却老是护在自己身前,替自己辩驳。
甚至娘亲曾经说过,他的名字也是徐长明给他取的。
记得那时南方战事刚刚平定,父亲终于凯旋归朝,只是待了短短不到一天时间,就要远赴边疆处理边疆的判断。
那是朝中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顾辞常常能够看到母亲在唉声叹气,也看到皇帝愁眉苦脸。
他那时候很小,却敏锐的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父亲回来那晚与皇帝在御书房彻夜长谈,两人商量着军机要务,顾辞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特别想要见一面自己传说中的父亲。
他听说父亲骁勇善战,他听说父亲镇守一方,他听说父亲战无不胜。
他听娘亲说,父亲还是个美男子。
于是他对父亲,又多了更多更多的憧憬。
那时候,皇帝陛下还是一个好人,他甚至会亲自教导徐长明和顾辞两人,提起云南王来,常常赞不绝口。
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顾辞悄悄的从被窝里爬了出来,想要溜到御书房附近看一眼传说中的父亲。
可是刚刚出门,就看到了守在门口的徐长明。
徐长明神色十分严肃,仿佛知道顾辞要做什麽。
顾辞觉得自己今天要完了的时候,徐长明却二话不说拉过他,带他避过了夜间巡逻的护卫,两个小小的人悄悄摸摸的爬到了御书房外的窗户上。
借着里面的烛光,顾辞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大概轮廓。
眉目俊朗,身材挺拔,他站在书案旁指着地图,引经论典,排兵布阵。
从那时候起,顾辞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他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
守护边疆,守护百姓,守护自己所珍视的每一个人。
他看的入神,因为他那时候还很矮,是徐长明趴在地上踩着徐长明的背才堪堪能看到窗内的一切。
一不小心脚底打滑,他带着徐长明一起摔了个狗吃屎。
动静很大,立刻引起了殿中之人的注意。
出乎意料的,皇帝与父亲都没有责罚他们两个,反而带着他们两个一起去看地形图,讨论问题的同时,也给他们两个人讲解兵法知识。
顾辞是打心眼里感谢徐长明的。
但是,他最初是把徐长明当成哥哥来看待,后来有云南王案之后,他就把徐长明当成仇人来看待,而现在,他好是要把徐长明当成情人来看待?
这个实在是有点割裂。
顾辞莫名的接受不了。
徐长明却已经不管不顾了。
他一把将顾辞拦腰抱了起来,抱着进了房中。
顾辞察觉到不对劲,疯狂的挣扎了起来:“不是?你干什麽啊你???徐长明你冷静一下,你喝醉了!”
徐长明微笑着,一双漂亮的眼睛微微弯起,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笑容:“我没有喝醉哦。”
“该死的……老子不要画画!你tnd清醒一点,老子不要画画!老子不要脱衣服!你干什麽?你干什麽?为什麽要扒我裤子?”
顾辞惊恐万分,十分用力的护住了自己的裤带,害怕那晚的“惨烈”事情再发生一次。
徐长明见顾辞挣扎的意志非常明显,也停了手里的动作。
他仿佛受了什麽打击似的,团成了一团坐在了床边。
顾辞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他的肩膀在抖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