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瞎想了,快休息吧。我开阵护一下。”
“嗯。”关逸听话地闭上了眼。
幼熙却无法像安抚关逸时那样镇定,白涵寄来的书中,不止有乐谱,还有史书、地图等。里面有两则短短的记载,幼熙已经烂熟于心:
“凛冬,北方夷族入侵,犯城八座,皇帝遣耿将军将兵两万驰援,并戍边军十万,战于杨关,三战三捷,夷兵退百里,尽还城池。然半月后,天现异象,夷兵重卷而至,侵城掠地,流血漂橹,伤亡不可计数。敌阵中常闻狼嚎,似有妖兽相助,三日之内,失城二十一座,耿将军率诸将士退守至忆波城内。遇道士相助,筑结界相守,得有缓息时间,耿将军一面飞书报与朝堂,一面请这位道士登坛作法求天兵相助。”这一条记录,应是逃亡的将士或百姓的回忆。
“九天君派三武神帅天兵三千,前往相助,然天神到时,不见妖物,也不见人,茫茫大水淹没城池,二十一城,无一活口。为免瘟疫蔓延,衆天神移山填水,就地掩埋,二十一座城池,旦夕间成为一座巨大的坟茔,名为忆波山。”这应该是天神的印象。
幼熙反複读着这段记录,注意到这里漏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天兵来之前,这些城池究竟发生了什麽,为何会人妖俱亡。苍龙在场吗?如果在,何至于人妖俱亡?如果不在,谁又能令人妖俱亡?
“遇道士相助,筑结界相守。”幼熙再一次读这一句话。道士,结界术,池酉?
“中常闻狼嚎,似有妖兽相助。”苍龙手下的妖狼群?
“茫茫大水淹没城池。”这就是江準曾讲过的苍龙一夜屠城,水淹万里之事?江淮乃青鸟一族,现在看来他半真半假的故事竟多有原型。
“耿将军率诸将士退守至忆波城内。”耿将军,和耿庙红灯中那位耿大军,他们仅仅是姓氏相同吗?“耿”不算是很常见的姓氏,推演时间,耿大军莫不是耿将军后人?
这样事情就串起来了。
另一边,关逸做了一个极其漫长的梦。梦境越来越清晰。
一位身姿提拔的中年男子,战袍虽血迹斑驳,却仍清晰可辨这是将军的穿着,可贵的是他神识清醒,不同于那些残破的灵魂。
苍龙注意到小指上缠着一缕细细的丝线,泛着一层透明的光晕,是池酉惯用的守护结界,是这个结界守护了他吧。
“您是耿将军。那日城中发生了什麽?”
“忆波城有池先生所筑结界相守,普通妖物难侵,原来是决定要坚守的。但是城内却发生了些怪事……”
守城第一日,池酉登台作法,一切正常,向天神借兵的求助的信号传递了出去,告急的烽火燃了起来。
守城第二日,城内有居民不时陷入癫狂,嗜杀成性,不见血不止,发疯者多是老幼病残,池酉施救无法,将士们着手处理这些疯癫者,人心渐有惶惶。
守城第三日,癫狂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也有了青壮年的身影,将士们处理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居民,全城陷入一种极为恐怖的氛围。不知何时起,城中开始有閑话:为什麽军营中没有人发疯,是将士们带来了灾邪,要将士们滚出城去。不论是受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唆,还是居民真的在极度恐慌中丧失了判断力,总之,军民处在极度的矛盾对立之中,一点就爆。
而池酉此时就是这两个点中微妙的平衡点。
城中百姓一直很爱戴他,视他为救世主,奉他为神灵,要池酉登坛设法驱邪。但这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在守城的第二日出现疯癫乱象之后,池酉就发现很多术法无法施展了,好像被一双巨大的手遏制住了所有的灵力。
然而池酉还是登台了,并通宵彻夜地绘制辟邪的符咒,分派下去,但终究杯水车薪。
“池大人,早些休息吧,您已经两夜没睡了。”池酉借宿的那家家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此时掌着一盏微弱的灯火立在门外。
“我不碍事的。”池酉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池大人,那个,明天天界的援兵会到吗……”
“……”
“没、没事,我就是随便问问,您专心做自己的事就行。”
“嗯……”
池酉停下手中的笔,短暂地出了会儿神。他,池酉,自恃聪颖,少年成名,风光无限,没有他解不出的题,没有他做不到的事,他那麽努力,多难的事也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他曾经那麽自信,以为所有的难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守城第四日,城中疯狂者的数量有增无减,同时,人们发现池酉的辟邪符确有辟邪作用,频繁出现哄抢辟邪符的事件:有些人抢着抢着就突然起了杀心,也分不清是染了邪祟的疯者,还是神志清楚的杀人者。同日,军营中也出现了疯癫者,人心惶惶,耿将军为了维持军心,忙得焦头烂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