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页(1 / 1)

('

他做这份工作已经三年。

在过去的时间,他已经调查出了一个详细的数据:在这家书店,《书阁》的销量约占六成,《墨海》和《文学风华》各占两成。

可今天,他发现刚开始,《墨海》和《文学风华》的销量居然跟《书阁》齐平了。

这让他又惊又喜。

“《书阁》五月刊销量怕是要出大问题了,这可是它的大本营啊。销量竟然都只能跟其它两本杂志相当。那放到其它地方,销量岂不是得腰斩?”

惊喜之余。

克莱因又深深庆幸,这就是他们墨海耗费大价钱求到诺兰名家新作的原因。

有付出,才有回报。

压下心中的激动后,他就顺手拿了一本《书阁》坐到一旁准备阅读。

调查,可不仅仅只做销量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分析竞争对手内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坐到位置上。

点了一杯咖啡。

克莱因便翻开了《书阁》,映入眼前的便是当月《书阁》首座作品名字,以及总编的点评。

“嗯?西楼?这是谁?新人吗?”

他从未听过短篇界有这么一号人物,也根本没有将西楼和童话大王西楼对标。

因为在西方,重名的人物概率相当高。

克莱因愣了愣,接着看向总编梅尔文的点评。

【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那么一两个看似平淡却能让你铭记一生的感人场面?它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继而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我想这个故事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

这下,克莱因眼珠子瞪得更大了。

我天!

这一次《书阁》的首座短篇小说,是一篇温馨感人的小故事?

新人!

温馨类故事!

你认真的啊?

难道书阁的所有编辑,已经笨蛋到神经错乱的地步了?随便拿一篇文章就能坐上首座?

作为一个资深的杂志调查员,他本身的文学造诣也不低,所以完全明白“新人”+“温馨短篇”这两种情况叠加在一起代表着什么。

“或许,有什么我没想到的原因吧。”

克莱因不认为梅尔文是笨蛋,所以他压下心中的波澜,翻开了名为《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内容。

刚开始,他是皱着眉。

但很快,他感觉自己忘记了本职工作,开始阅读起来,前所未有的认真。

就这样。

时间流逝……

直到十多分钟后,克莱因才抬起了头,内心已经变得十分的复杂。

他不知道这一刻自己是什么想法,可他能肯定的是,他想买下这本杂志了,这是一种冲动,一种自己都克制不住的冲动。

作为一个独自从漂亮国漂洋过海来伦敦工作的他,在当初刚刚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遭遇了多少困境。

但他却遇到了一个好房东,那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天晚上都会为他准备一块披萨,慈祥看着他吃完。也正是因为房东太太的温情,才让他熬过了最初那段艰苦的岁月。

所以今天看到这个故事,克莱因忽然感觉鼻子酸楚,差点落泪。

因为共情。

所以他才想将杂志买下来,保存下这个故事。

克莱因本来以为这只是巧合,对方的故事刚好触动了他内心。

可当他抬起头,想去收银台买单的时候。

他忽然愣住了。

那是一个个手里拿着《书阁》五月刊的人,他们脸上有着沉重、有着感慨、有着一种文字也难以描述的深沉。

“老板,一份《书阁》。”

“老板,我买《书阁》。”

“《书阁》,多少钱?谢谢。”

“……”

书阁!

还是书阁!

如果说半小时之前,购买《书阁》的人只能占三分之一的话,那此刻这个比例则升高到了一半。

这还不是让克莱因最震惊的。

他还有一个更震惊的发现:

在所有顾客中,如果只是翻看了一下目录便付款的人,那三本杂志各占三分之一。可若是详细阅读了第一篇首座作品的顾客,那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全都选择了《书阁》!

即使不是全部,这个比例也高达九成!

这是一个高得离谱的数据!

哪怕这里是《书阁》的总部,但九成的选择率依然让克莱因差点怀疑人生。

他原本以为,自己想买《书阁》的冲动是因为《一碗清汤荞麦面》刚好触动了自己内心,他只是个例罢了。

可此刻,克莱因却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个例?

眼前这个情况还能是个例?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剧烈跳动的心变得平静,然后迅速将这个情况记录下来。 ', ' ')

最新小说: 震惊,全城豪门抢着跟我认亲! 命定福星 沉浮 天眼兵王在都市 炮灰意识觉醒后[快穿]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懒得说话怎么了 在茶场的日子里 明月曾照 地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