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历气得颓然坐下。
玉珠亲自献上茶,启禀道:“太上皇请息怒,李梦帆为人至孝,亲仇未复,心情恶劣,经微臣深入调查,昔年和中堂主办此案,确有错失之处——”
弘厉忿然道:“知书达礼之人,何以不通情理?目无尊长?”
李梦帆正色道:“妇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宋儒戴东原以理杀人的谬论,戴东原如经历过三餐不继,子女啼饥号寒之窘况,他的大道理将会改变……”
玉珠气得面色泛紫,江帆正在等待太上皇一声令下,就连门外的四大护卫,也不得不准备看玉珠的脸色以便行动拿人。
因为嘉庆虽登基数年,大权却仍操在太上皇手中。
弘历一阵天人交战之后,突然怒容一敛,敞声大笑起来,且以激动而赞叹的气道:“李梦帆——”
“草民在!”
“朕在位六十年,太上皇也当了近三年,却是第一次见到像你这样当说则说,悍不畏死的年轻人。”
“草民无状,太上皇大度能容,草民感恩。”
弘历点点头道:“朕对有真才实学之人,一向不遗余力提拔重用,你如肯为朝廷所用,朕会好好予以安插。”
“太上皇垂爱,草民不胜惶恐、惭愧,只怕家仇未复,心有旁骛,而误了公务,所以草民无意……”
弘历喟然道:“庙堂中甚少真才……而有用之才者,又无意仕途,唉……李梦帆,傅姑娘来了吗?”
玉珠道:“启禀太上皇,傅姑娘适不在家,没能找到……”
“噢?”弘历颇为失望。
他亲自来就李、傅二人,结果,一个是不假词色,一个没到,结果不欢而返。
玉珠捏了一把冷汗,返回大厅后,半天没说一句话。
查猛忍不住道:“李爷,要不是您的命大,今儿个晚上不要说王爷,恐怕万岁爷在此,也打不了圆场……”
玉珠挥挥手,查猛等人退到厅外。
玉珠道:“你想要我的命?”
李梦帆淡淡地道:“我只是说了我当说的话。”
“你可知你今夜有多危险?”
“我知道,不过,经过今夜的危险,我对太上皇的看法多多少少有点改观了!”
“噢?改好了点?”
“不错。古人说: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不过年轻时的太上皇却不是这个样!”
“你的看法是……”
“你不怕惹祸?”
“你应该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当然,你对祖上的事不清楚,是因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皇宫大内,门禁森严,即使亲眼所见之秘密,也不敢交头接耳,这正是为什么往往正史没有野史可靠的道理在。”
玉珠移近座位,为他斟了一杯酒。
李梦帆低声道:“太上皇当年有三位皇后都下落不明,你可知道?”
玉珠摇摇头,又点点头,是说略知而不详。
“你可知傅恒?”
“当然,就是福康安的阿玛嘛!太上皇在位时,当过内务大臣,也是国舅,”玉珠道:“不久就升为一等忠勇国公了。”
“对,傅恒之妻乃太上皇皇后的嫂嫂,却与太上皇有——”
“这……”
“太上皇南巡,也就是游泰山,和珅随行,奸相与地方官吏到处搜罗美女,其中大多为花街柳巷中的尤物,约三四百人,和珅上进太上皇,称之为‘女闾三百’。太上皇大悦,称和珅办事能干——”
玉珠一怔道:“你怎么知道这些——”
李梦帆笑笑道:“你先别打岔,经太上皇亲自挑了三五十人上了御船,当夜再自这三五十人中拣了五六人侍寝……”
“这话要是不实而传到——”
“你会传吗?当时因太后与皇后随行,皇后凌晨见御船上挂了红灯笼,那时规定皇上留下嫔妃、夫人等侍寝,宫门前例必悬红灯。”
“对。”
“皇后报告了太后,皇上到太后寝室请安,皇后当面质问,太上皇恼羞成怒,当场掴了皇后两个耳光,还踢了几脚,皇后立刻拿出剪刀剪去了头发……”
“啊?这就是皇太后出家传说的来源了?”
李梦帆点点头,道:“太上皇共三位皇后,一是富察氏、二是纳兰皇后(那拉氏)、三是魏氏,也就是当今皇上生母……”
“好了!好了!”玉珠想听又不敢听,他也相信,民间的传说,比庙堂中写史记的人,笔下更可信。
但是,经过今夜这事后,玉珠更服了李梦帆。
傅砚霜一个人在家,白绫外出,有人敲门。
傅砚霜一惊道:“是谁?”
“傅姑娘,小的是神力王府的长吏,奉了王爷令谕及李大侠的支持,来接姑娘——” ', ' ')